筑夢的蛻變——《相合之物》長評

(全文約1800字,閱讀約需4分30秒)
設(shè):滿分為10分。
我的打分:9.5分(本站標準)
本季度這個地方上的番劇太少?今天,我就準備給大家推薦一部新番《相合之物》。
這部番是單元番+日常番,因為沒有劇情過多的銜接的關(guān)系,因此無論從哪一集看都問題不大。而且劇情設(shè)定并沒有過多的新奇之處,大致講的是若干年前去東京追逐自己的音樂之夢的男主納野和在接到一通父親住院的電話后回到了闊別了多年的老家——一家名曰“綠松”的點心店中,試圖繼承該點心店。但是此時點心店已經(jīng)有一名候補繼承人,是父親去年“領(lǐng)養(yǎng)”的今年10歲的小女孩雪平一果。而阿和的逐夢之旅一開始也被一果視為“不思進取”,因此一開始對阿和的態(tài)度十分冷淡。一個少女和一個成年男子的故事,圍繞著這家點心店展開了。

其實以前相似類型或題材的番劇——日常職場類,我也沒少看,光光是今年補完的就有《元氣囝仔》和《天真與閃電》。雖然三部動畫的背景、人物和制作團隊不盡相同,但是它們的男主角都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第一女主都是11歲以下的小孩,劇情伴隨著成年人和小孩之間不同思維模式的碰撞過程,而且故事也都圍繞著主角的基本生活之間展開,還伴隨著主角能力和心靈的成長或轉(zhuǎn)變。對于《元氣囝仔》,是半田老師逐漸看淡書法事業(yè)的事情而逐漸親近農(nóng)村生活;對于《天閃》則是犬塚老師逐漸擺脫失去妻子的陰影并通過加強自己的廚藝逐漸使孩子撿回幸福;對于今天的《相合之物》,則是男女主之間關(guān)系的逐漸緩和,并且通過互相鼓勵和理解(雖說我更加覺得是女主改變了男主)完成各自的轉(zhuǎn)變的故事——對于男主是有了上進心,對女主一果則是逐漸看清男主阿和奮發(fā)圖強的一面。這就是這部番的精髓思想之一——兩個人主角都懷揣著共同的夢想,是把綠松點心店的重任從父輩轉(zhuǎn)移到自己的身上,振興店面。而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伴隨著阿和的心態(tài)在扮演一果的“父親”的過程中由消極轉(zhuǎn)變?yōu)榉e極,另一方面也伴隨著一果對“父親”阿和原本的嫌棄逐漸包容、接納。

除了上述所說的男女主的轉(zhuǎn)變之外,兩位主角的身份背景的選取也是有所考究,雖然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會有雇傭童工的瓜田李下吧,也不知道那邊的規(guī)定是啥,不過即使跟我們這邊差不多也不必過度追究了。之前在《天真與閃電》的長評中,我有說過將女主角選取為孩童的原因:他們往往代表著純真、無邪,以及可愛。放在這部番中的雪平一果也是一樣的道理,而和《天閃》中的紬希一樣也有不完整的家庭——父母離異,父親又丟下了她。正因為一果純真的天性,所以會把繼承綠松看得相當(dāng)重要,因此在面對一開始不夠上進的阿和抱有敵意;但也正是一果的純真,才會被阿和的轉(zhuǎn)變逐漸打動。

而無論是《天閃》、《元氣囝仔》還是這部番,男主都是成年人。為什么不設(shè)定成一個十六七歲的高中生呢?之前在這兩篇番劇的長評中我都沒有提及,如今我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的觀點了。在我看來,是因為這一年齡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個年紀是剛剛踏上社會,剛剛踏上工作世界的崗位,此時面對許多未知的事物,都會展現(xiàn)出迷茫;此外,這個年齡段的代表性還體現(xiàn)在所需承擔(dān)的責(zé)任,因為這部分人群往往上有老下有小,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這種種壓力之下,男主們都在拼搏和努力,從一定程度上也會鼓勵尚在學(xué)業(yè)當(dāng)中的大部分觀眾——高中生到大學(xué)生,甚至還可以或多或少地為他們將來的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導(dǎo)——面對壓力,與其消極應(yīng)對,不如奮斗,因為能改變的是自己。這就是男主阿和帶給我的東西,而父親說起話來也對他沒有好口氣,并不能給他過多的精神方面的鼓勵,換做是我,比劇中的阿和還小六歲,我六年后的生活會不會也是如此呢?到時候面對壓力,我又得采取什么措施?

而其他次主角的塑造也是比較考究的,比如在綠松打工同時又抱有音樂夢想的女高中生、對阿和有思戀之情的堀河美弦;有阿和的前女友松風(fēng)佳乃子等,而只要一果、美弦和佳乃子在一起的時候一果就會因為佳乃子和美弦關(guān)系過近導(dǎo)致心中非常不安,所以說三女行必有一女綠啊。
不過也不能說這部番一點缺點都沒有,可能因為剛好最近看到的同題材的作品比較多的原因,便覺得使男女主的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過程有一點老套路,因為比較有印象的就是第一集女主發(fā)誓要把某個惡作劇的訂單完成之時男主相助成功賣出之外,其他的印象就不是特別深刻了。不過至少,看的過程中并沒有明顯的不適的感覺,僅有這一點我也覺得在我這里至少也是great級別的評價了。
總的說來,這部番的觀看感受還是相當(dāng)放松的。如果要問直觀感受?“好”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