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英語史》(李賦寧)
英語的歷史與現(xiàn)狀 1、英語來源于原始日耳曼語,是西邊的分支(其他包括德語、荷蘭語、弗萊芒語、弗里西亞語)。全世界較大的語種中,德語與英語最為相近,但德語比英語保守,受到外部影響較小。 2、英語從古代的綜合性語言演變?yōu)楝F(xiàn)代的分析性語言,詞形變化程度大大降低,多用詞匯手段代替語法手段。語言學家Henry Sweet把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完整時期”(period of full inflection),把中古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削減時期”(period of levelled inflection),把現(xiàn)代英語時期稱為“詞形變化消失時期”(period of lost inflection)。 3、古英語時期的四種方言(Kentish, Mercian, Northumbrian, West Saxon)中,以West Saxon最為重要。古英語基本詞匯反映西日耳曼語的共同詞匯(可以借助德語去掌握),但同時引入了大量拉丁借詞,與古羅馬和基督教的擴張有關。9世紀,操北日耳曼語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侵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詞匯底層的替換。古英語擁有比現(xiàn)代德語更復雜的變格(declension),名詞有強變格、弱變格、小變格之分,用來區(qū)分語法性別;形容詞有強變化和弱變化之分;動詞分強弱動詞(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英語的“不規(guī)則動詞”和“規(guī)則動詞”)。 4、中古英語的五種方言里,西中部方言最接近近古英語的特點,但東中部以倫敦英語為基礎的方言逐漸發(fā)展為民族標準語。喬叟的英語是東中部方言的典型,而且是日耳曼語和羅曼語的結合:語法結構是日耳曼語的,詞匯包含大量的羅曼語成分。 5、從古英語到中古英語,英語最重要的變化是詞尾變化的削減(伴隨著作為非重音部位的詞尾元音的弱讀)。由此,詞尾漸漸不能表示語法關系和功能,中古英語開始依靠詞序(word order)標明句子各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 6、現(xiàn)代英語分早期現(xiàn)代英語期(1450-1700)和現(xiàn)代英語期(1700-當今)。大約從15世紀開始,英語發(fā)生“元音大轉移”(the Great Vowel Shift),一直持續(xù)到1750年左右。具體是:長元音高化,或長高元音變?yōu)殡p元音。古英語的長短音對立在現(xiàn)代德語中還有保留。 7、現(xiàn)代英語雖然存在B.E和A.E等多種變體,但在英文書面語中往往遵循共同的規(guī)范。如當前國際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的英文論說文所用的是一種通用的共同文體,這種文體在詞匯上依照國際科學詞匯(ISV),在句法上嚴格遵守主-動-賓的正常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