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圣多納釋放法步驟
基本釋放步驟與提示句
在圣多納里是將釋放分成六個步驟,是連同五個提示句一道使用的。這五個提示句是:
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什么?
你能容許這個感覺浮現(xiàn)嗎?
你能夠放它走嗎?
你愿意放它走嗎?
什么時候?
? ? ? ??
而在操作和提問句時,可以采取第一人稱的角度,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的角度,總之是以得效好的那個為準。同時,想要睜著眼做或是閉著眼做都是可以的。
以下是操作的六個步驟:
第一步:在情緒出現(xiàn)時(或用心回想一下你所想釋放的事件),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所浮現(xiàn)的這個情緒上,并問自己:
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什么?
這個感覺未必要怎么強烈才行,尤其是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其實經(jīng)常心底什么也勾不出來的。但即使是一片空白也沒關系,其實空白本身也是一種心象的,所以還是繼續(xù)做下去。
不過這一步的重點是在「現(xiàn)在」的感覺上,情緒的釋放是要從現(xiàn)有的感覺放起的,即使是一片空白或茫然也一樣。
第二步:容許(或歡迎)這個感覺的浮現(xiàn),包括隨之而來的畫面(或影像)、聲音(或語言)、感受(或行為)。盡量容許妳現(xiàn)在所經(jīng)驗到的狀況,并問自己:
你能容許這個感覺浮現(xiàn)嗎?
這一步是整個釋放法的重點所在,一般我們的情緒會一再的被觸動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容許它自然存在的空間,以致這股能量一直滯留在我們身上找尋出口的關系。
通常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不外乎壓抑和爆發(fā)(或被淹沒)兩種,其中壓抑是比較容易理解,就是強迫自己把它給壓下去,或干脆把眼睛往別的地方看去,假裝它不存在一樣。
但是爆發(fā)和容許浮現(xiàn)兩者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實它們之間的差別,就只在于我們有沒有把自己也「投入」進去而已?;蛘哒f是有沒有把持到自、它間的差別而已。我們是「自」而情緒是「它」。
簡單的說就是把情緒看做是別人家養(yǎng)的狗狗爬到我們身上來舔來舔去一樣,雖然是發(fā)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但那終究是別人家養(yǎng)的狗,你并不會把牠當作是〝自己〞的狗的。
這也是之所以會建議使用第三人稱來進行釋放的原因。
另外,在情緒浮現(xiàn)時,是不需要給它貼上什么標簽的,直接認知就可以了,貼標簽反而是容易走神的。
第三步:問自己:
妳能夠放它走嗎?
所有在釋放流程中所提出的提示句,其重點并不是在字面意義的本身上,而是在「提示」上。所以在回答問題時都不需經(jīng)過思考或顧慮,直接看自己內(nèi)心的第一反應就可以了,而且不論答案是〝能〞還是〝不能〞都不會妨礙釋放的。
所以不論答案是什么都請繼續(xù)下一步。
第四步:問自己:
你愿意放它走嗎?
一樣,不論答案是什么都請繼續(xù)下一步。
第五步:問自己:
?什么時候放它走?
這只是在提示你〝現(xiàn)在〞就可以放手了,但是其實妳任何時候都可以決定放手的。
第六步:反復進行前五步的操作,直到你覺得那個情緒已經(jīng)不再繼續(xù)啃噬你為止。
如果你發(fā)現(xiàn)某個情緒特別無法釋放時,相對的策略就是單純的容許它的浮現(xiàn)或存在就好。其實往往經(jīng)這么一擺,它自己就會無緣無故的就失蹤不見的。
還有,經(jīng)驗上一但熟悉了釋放的感覺之后,其實就只要容許它浮現(xiàn)就行了,并不需要任何其它步驟。一但它完全浮現(xiàn)完畢,它就會自我釋放掉了,連提示句都免了,大家可以試試看。
總結基本的釋放方法:?
?1、選擇一個主題,想象相關畫面、聲音、感受;或者正在經(jīng)歷事件的當下情景中。
? 2、集中注意力于自己的情緒中心(胸腹部位),感受當下的情緒。?
?3、察覺當下情緒的本源即是三種基本欲望(想要認同、想要控制、想要安全)之一。?
?4、問自己如下三個問題并回答?
?“我能釋放這種感覺嗎?”(是的)?
?“我愿意釋放這種感覺嗎?”(是的)?
?“什么時候?”(現(xiàn)在)?
?5、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感覺到輕松、喜悅、自由、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