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影和納西妲更能引起玩家同情與關(guān)注呢?來談談原神中的成長型角色
?(主打一個不講邏輯,主觀帶入)
想到寫這個題材呢,也是因為我在過雷電將軍一劇情的時候,聽到很多不好的評價,所以帶著一種很低的期待去過了,但是過了以后,又覺得好像沒有那么差,而影的人設其實是立得住的。
也因此,我開始排除我曾經(jīng)受到的一些外界干擾,重新審視原神的所有傳說故事和邀約(也真的是想從其他角度去鑒賞一下原神的塑造,而不是“講邏輯”或者“帶入現(xiàn)實”),就誕生了這個角色分類。我喜歡把原神的所有角色分為三大類:
?
定型角色:這類角色一般可以認為出場即巔峰,或者出場人物性格或經(jīng)歷就已經(jīng)定型了。典型的角色就是:溫迪、鐘離。你跟他們兩個一起旅行,更像是在看他們的人生畫卷,由他們給你揭開一個個塵封的往事,即發(fā)現(xiàn)他們的過去。而他們本身是不會有再多的成長了,即使是遇見若陀也只是讓鐘離感慨,而不是動搖他的意志,他本身就像是一塊磨平的巖石了。
臉譜型角色:大部分四星角色都屬于這個類型,顧名思義,是為了豐富角色性格類型或是形象類型而出現(xiàn)的,比如倒霉蛋班尼特,他的邀約包括活動一直在強化它的倒霉蛋和冒險家形象,在此基礎上才去塑造他的陽光小男孩一面,而且基本不會有大的性格轉(zhuǎn)變。這類就是臉譜型角色。
成長型角色:成長型角色我個人覺得是最容易打動人,并引起玩家共鳴的,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是同玩家一致的,玩家在冒險途中見證他們的成長,并跟他們一起成長,有一種玩家親手改變的愉悅感。而這類角色我認為有:納西妲,影,納西國崩散兵(這個角色是個重量級,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分析,因為他的塑造得分成主線和活動兩部分看)。因此這里我會重點講影和納西妲。
?
關(guān)于影:
我目前認為她還是原神塑造得最好的成長型角色,優(yōu)于納西妲(后面會說為什么)。為什么成長型角色會更容易打動玩家,這里我引用一下亞里士多德的話:
“總體而言,當我們閱讀文本,為其中的人物落淚,或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而情緒起伏時,我們的閱讀,就意味著一種參與和文本之間的一段親密體驗?!?/span>
當我們與成長型角色一同旅行時,因為她們成長前的不完美、缺陷、弱點,都會被我們看到,她們艱難轉(zhuǎn)變過程中的痛苦、迷茫、猶豫,都會被我們真實感知到,所以就能引起我們的一種同情和共鳴。更因為她們本身不完美,有著跟現(xiàn)實人類一樣的不確定,才更能跟我們拉近距離。
亞里士多德如此解釋這種現(xiàn)象:
“(完美的悲劇要避免)極好的人由福轉(zhuǎn)禍,因為不能引起哀憐,而是會引起觀者的反感。極壞的人由禍轉(zhuǎn)福,不僅不能滿足觀者的道德感,更不能引起哀憐。極惡的人由福傳禍,也不能引起哀憐和恐懼,因為遭殃的人必須要與我們自己類似,才能引起恐懼?!?/span>
“道德品質(zhì)和正義上并不是好到極點(中等的人,其實類似于中間人物),當他們遭遇厄運,不是因為自身罪惡而是因為自身過錯或弱點,才更能引起同情?!?/span>
帶入到影中,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影本身就是一個武癡,意圖用極致的武藝彌補她其他方面的不足,因此,當她遇見的一個個厄運,都是因為她自身的缺陷無法解決問題時,我們才會覺得遺憾和同情,如同哈姆雷特的拖延、李爾王的盲目最終導致悲劇。
她本身并不是作惡遭遇厄運,而是力所不及遭遇厄運,因此更能使我們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中的自己很多時候無能為力的情況,也就能更加理解影的遭遇。而這種理解,便能在我們陪伴她的過程中化為一種悲憫,形成一種強有力的情感去凈化我們的心靈(即玩家的情緒隨著影告別真時的一把同情之淚后,得到心靈上的洗滌,以達到自我治愈)。
影在與我們旅行的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我,其實也是給了一個玩家借機照鏡子的機會,當她反思自身的問題,玩家會自然而然拿自己去對照她,通過思考自己曾經(jīng)類似的過往,而鼓勵她走出困境——這就是一種心靈上的與角色互動。
而當影愣頭青的把我們丟出一心凈土,與將軍決戰(zhàn)五百年時,我愿將其稱之為角色塑造的神之一筆。它不僅保留了影的最大特點“倔強”,又成功塑造出了她不再逃避選擇勇敢面對承擔責任的轉(zhuǎn)變。從這一刻開始,她才是徹底完成了成長,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缺點,實現(xiàn)了與自我的和解。你可以把影與將軍的決斗看成是她思維意識里兩個極端的碰撞,游戲里打架是思維具象化的體現(xiàn),現(xiàn)實里我們腦袋里的思維碰撞經(jīng)常就像打架一樣。而當他們打完,完成和解,就像我們激烈的思想最終實現(xiàn)了融合,得出了最優(yōu)想法。真的出現(xiàn)更多程度上是她自我和解的一種獎勵和寬慰,而不是根本,所以影的轉(zhuǎn)變,完完全全靠的是她強大的個人,和旅行者的輔助。也因此,這類角色才更讓人角色生動可愛。
?
至于納西妲:
她的成長與影很不同。影是自我轉(zhuǎn)變與和解,納西妲是掙脫束縛與學習。我們之于納西妲,如同蠟筆與白紙,我們看納西妲的成長,很多時候是一種養(yǎng)成型的成長。我們幫助她自由,指導她思考,她思考學習完以后,反過來啟發(fā)我們,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影與旅行者貼近于互相陪伴的伴侶,而納西妲與旅行者更貼近于互相學習的伙伴。
納西妲的不完美并不是體現(xiàn)在她的品德,而是用遭遇替代了她的缺陷。遭遇本身也是一種人物缺點,因為她長年被關(guān)在凈善宮,無法干預外事,所以便成了一種有心無力的缺陷。我們對于納西妲最多的同情和憐憫,就是因為她的有心無力。
更由于編劇巧妙將她設定為籠中之鳥,所以即便它是智慧之神,但由于籠中之鳥的禁錮,她與我們相遇之時,更類似于人。悲劇主角只要性格與我們類似,就容易引起同情和共鳴——至少,在草神一之前。
草神一之前,納西妲一直處于不被尊重、被歧視的弱勢地位,我們作為主角,一步一步講她抬回屬于自己的地位,并逐漸改善周圍人對她的看法的這個過程,是充滿了養(yǎng)成的愉快感與成就感的,這就是為什么草神一包括之前,大家都非常喜歡納西妲。
然而納西妲與影有個根本不同。影是從神逐漸變得越來越像人。而納西妲則是從像人逐漸轉(zhuǎn)變?yōu)樽兊孟裆瘛?/span>納西妲從草神二開始以及后面的活動劇情,它是變得越來越有神性了,它作為智慧之神的憐憫神心逐漸蓋過了人的一面,乃至有人評論說越來越像菩薩了,這種感覺很準確。所謂菩薩心腸,就是普渡眾生,包括惡人,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就不難理解她對大賢者和散兵的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式本身就不太符合人性,但符合菩薩心腸——我本身并不是要洗白某些角色,我自己對3.6活動劇情也是持保留意見的,但是我所做的分析肯定都是基于編劇給出的劇情去理解納西妲。
因此我才覺得,納西妲的塑造,也很成功,但是不如影。因為后期納西妲往神性方面的轉(zhuǎn)變,符合她的成長軌跡,但并不一定和玩家胃口——但納西妲本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像是菩薩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人的角度看,罪人不懲,難以服眾,但從菩薩的角度,她更重視“普渡”。因此,我覺得納西妲后期出現(xiàn)爭論的問題,更多的是視角不同的相爭,沒有誰一定是錯的,每個人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我個人對納西妲的塑造,還是持肯定的,因為這條從人性轉(zhuǎn)變?yōu)樯裥缘木€是很明顯的,編劇也并沒有違背,盡管在這個過程中,納西妲的處理會有爭議。
?
總之,這就是我對于兩位成長型角色的鑒賞與分析,一家之言,多多包容,也希望各位旅行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看法。
?
對于散兵這個角色,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來分析他,他是很典型的惡人由禍致禍的角色,值得好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