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了戀愛課,就能變成脫單達人嗎?
怪物馬戲團 | 文

前段時間,一個話題突然上了熱搜:高校學生們呼吁大學開設戀愛課。事情的起因,是一次針對一千名大學生的調查,88%的被調查人表示支持高校開設戀愛課。
這事讓我想起幾年前一則類似的新聞,是關于天津大學開設了“戀愛課”的。當時我就在好奇,所謂的戀愛課到底是在教些什么東西?更重要的是,它真的有用嗎?

于是我去查了一下,首先是5年前天津大學的“戀愛課”。這是一門校團委開的選修課,授課者不是老師,而是學校里一個叫“鵲橋會”的聯誼社團。不過課程確實是正式的,有32個學時和2個課外學分。
課程的期末考試是一次戀愛主題的舞臺劇,算是中規(guī)中矩的形式。雖然從我大學時的經歷來看,很多人應該會把這個舞臺劇敷衍過去。
在天津大學的論壇和貼吧上,可以看到一些人討論這個課程,不過大多數都是在說自己報這門課只是為了輕松拿到學分,或好奇。至于課堂的內容,只能查到第一節(jié)是一堂有關婚姻和戀愛的法律課,后面的一些和禮儀有關。

之后我查了下戀愛課的兩本教材,一本是《戀愛經濟學》,一本是《戀愛心理學》。
《戀愛經濟學》的作者是一位離婚兩次后總結出失敗經驗的日本女白領,至少從經驗角度來說作者挺有話語權……吧。書的內容大概是利用一些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戀愛關系,雖然不是很深入,不過確實挺理智。
然而從作者的其他著作來看,她更像是一位側重職場寫作的人?!皯賽邸睂λ齺碚f是“經濟學叢書”中的一章,而非反過來。

《戀愛心理學》是日本作家結城優(yōu)寫的心理學系列中的一本。結城優(yōu)是一位有多年實際心理治療經驗的精神病學家。書的內容顧名思義,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戀愛關系中兩性的想法。

有趣的是,雖然該作者的中文版作品封面看起來很正經,但實際上日版的書封面全都是濃厚的二次元味。

兩本書在亞馬遜和豆瓣上的評價都不錯,分別從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戀愛,而且作者一位是女性一位是男性。這樣看來,至少這門課的教材選取很客觀,如果真要挑刺,就是兩位作者都是日本人,說的東西或多或少和中國的情況有出入。

大致看了兩本教材后,我覺得只要認真看完這兩本書,應該確實能收獲一些戀愛相關的經驗。從我們現在越來越高的離婚率來看,這樣的教育絕對有必要。當然,戀愛牽連到太多社會因素,單純靠正確的戀愛心態(tài),也不一定能解決多少問題。
研究這門“戀愛課”后,我發(fā)現一個問題:這門課的重點是在怎么處理健康的戀愛關系上,不是為了教人如何“把妹/撩漢”。但我猜大多數被這個課吸引的人,想要知道的應該是怎么才能脫單。

那有教人脫單的課嗎?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前段時間臭名昭著的男性向“PUA課程”和女性向“小姐培訓課”就是這樣的東西。悲哀的是這些課之所以能大批割韭菜,不止是靠直擊廣大單身人士的痛點,還有其實際效果也很突出。

除了這個以外,重點放在“脫單”上的正經課程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我去找了一些戀愛相關的網課,還有大學中偶爾關于這話題的講座錄像,發(fā)現重心都是在維護戀愛關系上。至于脫單相關的搜索,總是出來一堆歪門邪道的東西,揭掉外皮后都像是yp指南和套路賣貨。
這不管怎么看都透著一股“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留人心”的絕望氛圍。
不過雖然沒有“脫單課”,倒是有類似的東西。09年起,復旦大學開設了一門“SWP智美女性”的培訓課,教導走入社會的女性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

這課有一些新奇的噱頭,例如讓人體驗各種社交狀況的模擬情景劇。不過最有意思的是,課程后期的一部分是參加聯誼活動,而聯誼的對象正是復旦的“總裁班”。

總裁班是復旦開設的一門在職研修班,招生對象是工作經驗三年以上的企業(yè)管理人員。而那個SWP智美女性課,基礎學費就有一萬二,確保了招來的女性是中上層階級的人。

所以,emmmmm……可能真有人能靠這兩個課程脫單吧。
國內正規(guī)“追求課”的匱乏,可能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那其他國家的戀愛課又是什么樣的呢,到底會不會有一種戀愛課,讓人上了以后就增大脫單幾率?于是我去找了下海外戀愛課的相關資料。

首先是韓國。在仁荷大學就有一門關于愛情和人生價值的課,而且這門課的重心之一正是如何正確提高自己對異性的吸引力。這門課上,時不時會有一些名人來做關于戀愛關系和提升吸引力的講座,從學生的反饋來看,至少一部分人確實在這門課上學到了一些有利于脫單的東西。
東國大學的“約會課”就更有意思了。在這門課上,學生必須和搭檔進行模擬約會,每次模擬約會持續(xù)一個月,每學期必須和三個不同的搭檔模擬約會。而且課堂下會布置一些讓學生討論約會關系和嫉妒心理的作業(yè)。類似的課程在慶熙大學也出現了。

開設東國大學“約會課”的教授解釋說,開設這門課的原因是韓國近年來不斷加重的少子化問題。這位教授表示,房價和工作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結婚,忙碌的生活也讓年輕人沒時間且不擅長尋找伴侶。“約會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情況。
對這門課評價最好的恰恰是女學生們。而且根據統計,雖然大部分學生在模擬約會后都分開了,但確實有一小部分人變成了真正的情侶。對于那些“分手”的大部分,授課的教授也不認為是件壞事,因為“這門課不止是為了教導大家如何戀愛,還為了讓學生明白,分離也是愛情關系正常的一部分”。

這樣看來,也許我們的高校真該考慮下引進類似的課程了。
到了歐美這邊,情況有些不一樣。紐約大學也曾開展過一堂關于愛的課《Love Actually》,而且這門課極受歡迎,在兩年里規(guī)模就擴展了三倍。只是這門課的主題并不是簡單的戀愛,而是愛對人類生活的各種深層次影響。

類似的課程還出現在了其他的歐美著名大學里。它們的主題都不止于戀愛和約會,而是從更深刻的方面探討,愛是如何影響人的性格和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在學校的官網上看了一些課程介紹后,覺得它們更偏向藝術和社會學。
也許是因為對他們來說,沒有單身群體急速擴大這樣的嚴重社會問題吧。但是關于“戀愛與婚姻”,其實一直就是歐美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例如美國很多中學都會有模擬帶孩子的課程。

此外,歐美也有一些正規(guī)的“約會培訓班”。培訓的內容都是一些正向的自我提升和外型打理指導,以及讓學員學會尋找適合的另一半,授課人也是可以查到履歷的大學教授與心理學家。當然,我相信他們也有類似“PUA培訓”的歪門邪道培訓課。

另外還有一個Steam上備受爭議的“撩妹游戲”《絕世情圣(Super Seducer)》。這個真人扮演的視頻游戲里,你可以跟著一個撩妹高手學習各種搭訕技巧。
可惜的是男主是一個自信的大帥哥,而游戲里用的一些搭訕技巧,明顯是些長得不帥就不好用的套路。有時候游戲對搭訕方式“對與錯”的判定也太絕對了,這也是為什么游戲備受爭議的原因。

當然,這不能阻止玩家們?yōu)榇速I賬,所以目前《絕世情圣》已經出到了第二部。
除開這款游戲外,上面說到的這些正規(guī)戀愛課,和我們已有的“戀愛課”差別顯著。它們在專業(yè)性上明顯高了許多,不管從課程設置還是授課人員上來看都是如此。我想那些受調查的大學生們,渴望擁有的應該都是真正有內容和專業(yè)性的課程吧。
我們當然需要這樣的課程。在一個缺少關于性、愛和死亡教育的環(huán)境里,我們至少需要從某個方向邁出正確的步子。否則不止不會發(fā)生好的改變,還會有類似“PUA課程”和“咪蒙大軍”這樣的東西趁虛而入。

現在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報了戀愛課,就能脫單嗎?
這是一個在哪個國家都找不到數據支撐的問題。不過在我搜索完世界各地的戀愛課后,卻誕生了一種想法,沖掉了我起先準備給出的模棱兩可回答:
沒錯,真能脫單。
這當然是……假的??墒窃谖一〞r間研究這些課程后,卻有種難以抹去的真實感。因為報名這些課程,就是做出了一次努力,而萬事開頭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一個人報名參加戀愛班,或許下次TA就會想到好好打理自己的外貌,再下次,就會想起提升內涵、管理身材。每一次嘗試后,脫單的概率就大了一些。想要脫單的話,何不這樣樂觀地去展望一下呢,畢竟樂觀也是一種魅力。

此外,興許在越來越多人接受正規(guī)的戀愛教育以后,現在這樣糟糕的戀愛環(huán)境會有所改善。然后有一天,我們也能越過對愛情最基礎的訴求,開始從美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討論愛。
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擁有一個成熟對待愛情的社會:想要戀愛的人能找到愛情,想要單身的人不用忍受非議,不會有天價彩禮,不會有大學禁止戀愛又在畢業(yè)后催婚的家長,孩童能從小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并成長成值得被愛的人……
以及
不會有人來歧視我愛上紙片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