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文】不吃桔子的她
女人做了個夢,夢里是她此生最得意的一段時日。
那時她還是位京城里的嬌貴小姐,美貌才情樣樣不缺,家中父母對她疼愛得緊,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指著最好的送,生怕委屈她半分。
這樣養(yǎng)出來的女兒,心性是傲的,眼光也高,尋常物事入不了眼,連日常的零嘴吃食都要挑挑揀揀。
譬如桔子這種果子,她從來不碰的。
因為嫌桔子不夠巧致,個大皮糙生得憨俗,既無葡萄的玲瓏,亦無荔枝的剔透,就是結果之前所開的桔子花,也欠了桃兒梨兒的明艷大方,小粒小粒地藏在枝葉間,開花開得遮遮掩掩,實在小氣。
這般俗物,自然討不了她的喜,即使偶爾擺在白玉果盤里做個陪襯,也覺礙眼。
尊貴大小姐的眼中容不得半點瑕疵,微微蹙了眉,便有懂事的丫鬟過來將果盤端下去,換上一批更合她眼緣的新果子。
那時的她,真的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周遭的人時時刻刻圍著她轉,小心翼翼捧著少女的挑剔與任性,唯恐她有哪里半點不如意。
回想起來,那簡直就是如美夢一般金貴的好日子。
直至她的父親失了勢。
族人砍頭的砍頭,發(fā)配的發(fā)配,這場美夢戛然而止,夢中的嬌慣小姐被人粗暴地扯進了凡世,蓬頭垢面地跟牛羊一道栓在城西集市上,看誰愿意出個高價將她買了去。
結果賣了整整一日,看笑話的人多,卻是沒人愿意掏銀子。
京城的顯貴人家知曉她家禍事,多少有些忌憚,不愿與之有所牽連;平民百姓也只是看個熱鬧,真論出價那是出不起的。
青樓老鴇倒是出的起價,又見她確實生得好,遂起了買賣的心思,可再拿出小算盤一撥,大小姐脾氣不好管教,同樣的價錢,還不如多買幾個窮人家溫順聽話的女兒更為合算,于是這買賣的心思也就做了罷。
等到太陽落了山,她還沒被賣出去,又被攆回破廟關押,半夜冷風穿墻,冰寒噬骨,痛得她一陣恍惚,一時間已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負責看守的婆子搖醒了她。
那婆子不似其他看守那般兇神惡煞,對她還是客客氣氣的,悄聲說不管被賣去何處,小姐你都受不得那些罪。老身倒有辦法避過官府耳目,幫你逃出此處,再替你在清靜鄉(xiāng)下尋戶好人家嫁了,從此遠離京城的是非糾葛,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
少女不明白。
這婆子非親非故,為何要做這般善事。
婆子又笑,說小姐你貴人多忘事,早些年老身領著生病的小孫兒進城,想著把當季收的桔子賣了,得些錢與小孫兒去看大夫,不巧擋了小姐所乘馬車的道,板車被那高頭大馬一腳踢翻,桔子落了滿地,馬蹄踩爛一半,路人哄搶一半,馬車夫還揪著老身讓賠銀子,真是山窮水也盡。
幸得小姐你替老身說道兩句,不計較馬兒受驚嚇,還叫丫鬟送些銀兩買下那車桔子,這才救了老身和孫兒的命,小姐你是菩薩心腸,如今老身得還這份恩情。
少女聽了,沉默不語。
她想起過往是有這么回事,可當時的她并不想買什么桔子,更不是對那滿地撒潑打滾的婆子小兒發(fā)了善心。她不過是嫌這一老一小太過吵鬧粗鄙,嚷得她心煩,便讓貼身丫鬟隨便拿點碎銀,盡快打發(fā)走了。
誰能料想,風水轉得如此之快,當時的一次無心之舉,如今卻是能救她的命。
可這真就是她想要的命么?
少女生在京城長在京城,從未見識過婆子口中的鄉(xiāng)下地方,更不知那里有怎樣的未來等著自己。但她本能地察覺到,所謂田園牧歌,恐怕遠不及詩詞中提及的那般淳樸動人,倒是婆子言行舉止中透著的粗手粗腳勞苦氣,才與真相更為接近。
她厭惡婆子的不體面,當年瞧不上,如今仍是如此。
想到自己往后也要跟那滿手老繭的婆子一樣,從此低到塵埃里,那她寧可去死。
然而真臨到一截粗繩吊在面前之時,她又怕了慫了,連試了幾次都不敢將墊在腳下的碎磚塊蹬掉。直至窗外夜色褪去,透過曦光,少女從碎磚塊上跳下來,光腳踩在地上,只覺許久未能吃頓飽飯的自己真是餓得很了。
這時候,哪怕是婆子給的兩顆將爛不爛的桔子,入口也是甜的。
之后婆子用一具長滿爛瘡的女尸換了她的身份,將少女帶出破廟。她也從了婆子安排,喬裝打扮離開京城,行了很遠的路,嫁入鄉(xiāng)下一家農戶。
婆子離去時,臉上掛著歡喜的笑。
就是不知道,這笑到底有幾分是為她報恩已了,又有幾分是為她在報恩之余,還能從娶親的農戶手中討來了足夠的銀兩。
總之,婆子離開得心滿意足,只留少女一人于此,心中空落。
說句公道話,這戶人家境況真不算壞,是村里的大戶,有些田產,能吃飽飯,在這紛繁的世道中已然不錯了。
而她嫁的那個漢子,對能娶到京城來的嬌小姐頗為高興,婚禮張羅得熱熱鬧鬧,村口的流水席連辦了三天,還特意請村里的工匠給她打了一副金鐲子。
女子戴著鐲子,頂著紅蓋頭坐在新房里,幽幽地嘆了口氣。
這副鐲子打得很糙,紋著艷俗的紋飾,牢牢套在女子手腕上,教她一時竟分不清,這究竟是鐲子還是銬子。
不過這問題也不打緊,之后她不習慣的東西多了去了,大到村里宗族嚴苛的條條框框,小到家中地上遍布的鴨糞雞屎,哪一樣不需要她費心思去慢慢適應。
按常理推斷,她是忍不了的。
偏偏這人的性子,就是古怪的很啊,有時候剛直得一掰就折了,有時候又韌得跟蒲草似的,被日常里的瑣碎反復拉扯磨損,卻怎么也斷不開,還將那些破爛事兜得很穩(wěn)當。
這里面有漢子的功勞。他確是品性淳樸又有擔當,對新婚妻子總是守著護著,不讓婆家人明里暗里嚼舌根碎嘴子,也不催她干什么臟活累活,說是稀罕她那雙白生生的手,不忍見這雙手上沾滿灶灰豬食。
偶爾他還會為她去鎮(zhèn)上,找失意的老童生討來紙筆墨,看她隨手畫些蘭與梅,便歡歡喜喜當作貴重之物收放起來,說是從未見過別人畫得這樣好。
看得出來,漢子是真的很喜歡她。
對于第二年她所生的女兒,漢子也是同樣喜歡,還給取了個親昵的小名,喚作“桔兒”。
因為漢字說自己兒時曾嘗過一瓣那種名叫桔子的稀罕果子,那滋味極甜極好,他長大以后也未忘懷,總覺得桔子是這世上最好的東西,該用在女兒的小名上。
女人一聽這名字就蹙了眉。
但看漢子抱著女兒那頂頂高興的模樣,她又遲疑了,沒能開的了口。
她只是如往常一樣,漠然地別過臉去,心里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以前念過的一首詩。這詩寫得不算驚艷,跟其他百世傳誦的名篇不能比,卻是專門寫給桔子的,“個個和枝葉捧鮮,彩凝猶帶洞庭煙。不為韓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圓。”
聽起來不夠完滿,可也不算很壞。
換做從前,這些話她斷然不會跟漢子講,更不會跟周遭的農人講。她從未想過自己跟他們是一路人,即使?jié)h子是她的夫君,替她遮風擋雨,可事實上兩人誰也聽不懂對方說的話,從沒有過所謂的心意相通,只是勉強湊合著過而已。
不過,在那個荒蕪年月,能夠活命便是萬幸,誰又不是湊合著過呢。
于是女人將別開的臉轉了回來,從漢子手中接回咿咿呀呀的嬰孩,望著那稚嫩無暇的小臉蛋,輕聲念了那首詩的后面幾句:“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銷前。知君多病仍中圣,盡送寒苞向枕邊?!?/p>
漢子依舊聽不大懂,他連字都不認幾個,接不上話,只能依稀辨出女人語氣中的一點溫意。
他笑了,是憨厚實在的笑。
女人抱緊了孩子,沒有再將目光移到別處去。
日子不緊不慢地過,又過了兩年,漢子有事遠行,結果這一去便了無音訊,有傳言說他死在外頭了。
這種事在兵荒馬亂的年景里毫不稀奇,村里人哭幾聲嚎幾聲,在眼淚徹底干掉之前,一切好像就已經過去,沒有再惦記的必要。只有新成為寡婦的女人,會抱著懵懂不知事的桔兒站在那座空墳前,說死的是你親爹,他待你很親,你該為他好好哭一場的。
至于她自己,心頭不全是悲痛,更多的是唏噓。
畢竟?jié)h子以前對她委實不錯,算是在她家破人亡之后,上天肯施舍的唯一一點仁慈。
她甚至一度浸在這份仁慈中漸漸想開,尋常日子里沒有風花雪月,詩詞歌賦,但能有夏日里的一碗涼井水,雪夜里的一鍋熱湯飯,也是好的。
可惜,眼下這唯一一點慰藉,終究還是沒了。
再往后,日子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是走得又陡又急,不給她留半點歇息的余地。
孤兒寡母的日子最是難過,沒了漢子庇護,婆家的尖利嘴臉立馬顯了出來,強行搜刮走田產細軟不說,對她的苛難也是一日勝過一日,種種繁雜勞作都往她身上壓,像是要把她以前受過的優(yōu)待全都加上利息追討回來似的。
女人不覺得驚訝。
無論是從前在京城里,還是這些年在村子里,她早已見識過了,人若是落了難失了勢,就是那路邊的荒草,誰都可以踩上一腳,沒什么寬裕體面可言的。
女人有小女兒要養(yǎng)活,所謂的才情技藝,在這沒幾個人識字的荒村也是分文不值。為了活下去,她得像其他農婦一般辛勤勞作,終日塵里來土里去,曬得脫了一層又一層皮,腰也彎了背也弓了,手上爬滿老繭子。
她快忘了過去的自己是什么模樣了。
只有偶爾得了閑,女人坐在村口古井邊,抱著白白凈凈的小女兒,教她用脆生生的童音念幾首古詩,才勉強辨得出幾分過往如夢一般零落的美好時日。
等懷里的小女兒睡著,女人偏頭看向旁側的古井,水中映出她的影,消瘦得脫了形,眉眼紋理間藏著的悲愁數(shù)不清,整個一副庸庸碌碌勞苦相,就算與同齡的農婦比起來,也算是坎坷的,哪里還看得出昔日大小姐的驕傲分毫。
可骨像還在的,即使外面的血肉已被磨得不成樣子,內里的骨像總歸不會變。
只因她始終是她,沒有變,也不愿變。
所以做不來完全的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仍然同自己根本瞧不上的鄉(xiāng)鄰們處不好,從不由著他們踐踏嘲弄,爭執(zhí)糾葛從未斷絕。
當然她得為這份傲氣付出代價。
即便能在口頭上爭得一時的爽利,這形勢對她而言仍是極差。畢竟村里人都不待見她,她一個外來的女人家,無依無靠,哪里擋得住那些冷嘲熱諷,惡言相向。
就連她想靠替人寫信賺點零碎銀子,也是不能了。
因為這會惹來村里的痞子上門,想借機占她這年輕寡婦的便宜,再引來一陣難堪的風言風語。
上面這些破爛事,女人都可以不在意,他們和她本不是一路人,無論別人當面背后怎么嗤笑唾罵,她都能漠然以對,這是她早就習慣了的。
唯獨不能忍的,是婆家開始提,讓她把六歲的女兒送給別人家做童養(yǎng)媳。
妯娌們圍在田坎,嘻嘻哈哈地在她耳邊大聲討論,那家的兒子雖說個肺癆鬼,大概是沒幾年好活了,可要是娶了這小丫頭過去,說不定結個親一沖喜,就好了呢。
又是一陣快活的笑聲,熱鬧的,冰涼的。
女人終于下定決心,既為了女兒,也為了自己,她得從這里逃出去,從本以為能安生過日子的村子逃出去,帶著女兒一起。
至于以后該怎么辦,女人沒拿定主意,但并不過分憂心。她想,這些年的苦頭沒將她壓垮,那以后也總該有辦法活,凡事顧慮太多,就什么也做不成的。
女人本來想等到開春再走,可別家著急上門來要人,她等不得了。于是那年冬天第一場大雪落停時,也就是婆家要帶人來討女兒的前一日,女人帶著女兒和包袱,踩著潔白的雪地前行,母女倆牽著手急匆匆地走,在通往出村的大路口子方向留下兩串清晰的腳印。
沒過多久,這兩串腳印又被更多密密麻麻的腳印蓋過,化成一堆灰黑的雪泥,亂糟糟的,雜亂不清。
這一次,連上天也變得吝嗇,不愿再施舍更多憐憫,讓女人被村里人捉回去,罰跪在祠堂。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趕來圍觀,個個竊竊私語,興高采烈。村中事少乏味,他們早就暗中盼著這一幕了,把用宗法懲戒這個女人的場面當做慶賀新春的精彩好戲。
實心的木棍重重擊打在腿骨上,折出悶悶一聲響。
女人沒有出聲,連一聲哭嚎或求饒也沒有,更沒有掉一滴眼淚。她只是沉默地伏在冰冷地板上,看村民們在她身邊密密實實地圍了一層又一層,再外面是關了門窗的祠堂,更外面是被大雪封了路的村子,悶得她喘不過氣。
可是哪里都沒有可以透氣的口子。
冬天很快過去,來年開春之后,女人一瘸一拐走在田埂上。
農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瘸腿的女人變了,變得低眉順眼不傲氣,干活老實,話也少了許多,連眼里的光都黯了,像是完全認了命。
起初婆家人還不放心,會留意她是不是又要鬧什么岔子,但看這個原本自以為清高的女人,為了保住女兒不那么快被送去別家做童養(yǎng)媳,能在眾人面前哀嚎得哭天搶地,臉面盡失,大家便從中得了樂子,順便再從樂子當中生出幾分憐憫。
可憐的女人啊,腿也瘸了,心也死了,無論先前有多少妄念,眼下也該消停安分啦。那就不必再派人盯著她,也可以允許年幼的女兒繼續(xù)留在她身邊,等到今年秋收之后,再把孩子送去該去的人家吧。
眾人這樣想著,心中漾起許多快意,連帶著對女人的厭惡也減淡了不少。
因為他們既懲治了她不守規(guī)矩的惡行,從中得了痛快,又憑著對她施以些許寬諒,彰顯了自己圣人一般的仁善,哎呀呀,這世上實在是不能有比這更劃算的好事了。
之后日子一天天的溜走,從初春到盛夏,填滿這每一日的,只有繁重的勞作和木然的沉默。對于前程爛到泥里的女人而言,日子似乎就會這樣不斷重復,不會再起什么變化。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表面平靜的殼子里,早已漲滿了滔天怨氣。女人怨恨所有人,這樣低到塵埃里的日子,她再也忍不下去。
她在小心謀劃,仔細打探,耐心等待一個好機會。
不是逃走的機會,女人不再想逃了,這一回,她會狠起自己最歹毒的心腸,將劇毒的鼠藥投進村口的古井里。她很清楚,當下天氣正值干旱,古井里的水不多,金貴的很,村里每家每戶都要靠它飲水做飯的。
鼠藥是她用從牙縫里省下的一點銀錢,跟路過村子的賣貨郎換來的。她想,那些粗鄙無良的農人,就用這毒辣的鼠藥打發(fā)了,也是正好。
與此同時,她還拿出一副偷藏多年的金鐲子,換得一味據說能讓人在美夢中死去的奇毒。這毒價格昂貴,藥量極少,只夠一人用,女人將它留給了自己。
她沒打算再茍活下去,造的孽都由自己來擔,不必等官家來判她的罪業(yè),更不會等村里幸存的農人找她清算什么恩怨仇恨。
呵,他們不配。
服藥之前,她將桔兒抱在懷里,細細親吻她純真的臉蛋,聽她用干凈的嗓音念詩給娘親聽。
真好。女人釋然地想,這是世上唯一還干凈的東西,無論如何不該蒙塵,寧可由自己帶著,清清白白一起走。
賣貨郎離開前特意囑咐過女人,那份奇毒只對大人生效,小兒是萬萬碰不得的,而鼠藥起效又太過漫長痛苦,女人舍不得用在小女兒身上。于是,在夜色籠罩村子那一刻,女人親手掐死了小女兒,再抱著小女兒逐漸冷去的身體,服下那味奇毒,倒在床上,沉入夢境。
這確實是一場美夢,女人回到了多年以前,看見此生最得意的那段時日。
夢中那位嬌貴小姐,美貌才情樣樣不缺,家中父母對她疼愛得緊,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指著最好的送,生怕委屈她半分。
這樣養(yǎng)出來的女兒,心性是傲的,眼光也高,尋常物事入不了眼,連日常的零嘴吃食都要挑挑揀揀。
譬如桔子這種果子,她從來不碰的。
可是夢到最后,女人卻看見那位尊貴無比的大小姐啊,手里竟捧著一顆最普通不過的桔子,直直朝自己遞了過來。
女人駭然,而少女沒有言語,只是安靜看著她,嘴角微微挑起,說不出是嘲諷還是憐憫。
下一刻,女人從夢中驚醒。
窗外仍是漆黑一片,沉在深切的死寂里。女人發(fā)現(xiàn)自己沒死,賣貨郎騙了她,這味所謂的奇毒,只不過是一份最普通的蒙汗藥而已。
不過投入井中的鼠藥是真的,小女兒也是真的已經被她親手掐死。
正當女人坐在床邊茫然之時,旁側房門忽然被推開,有人大步走了進來。
這人她認得,居然是失蹤許久的漢子。
漢子這些年在外的遭遇就是說來話長了,簡而言之便是他也遭了不少難,一路險象環(huán)生顛沛流離,好幾次差點死在半路上,幾次差人送信也陰差陽錯沒能送得回來,全憑滿腔對妻女的惦念,這才熬過那些難關,跨越山遠水遠趕了回來。
而他實在是太過惦記她和女兒,一入村,哪兒也沒去,誰也沒見,便直接回來見她。
女人怔怔盯著漢子,沒有開口,漢子卻笑得很高興,既沒看出女人腿瘸了,又只當女人懷里的小女兒已經睡著。他一邊念叨著孩子已經長這么大了,一邊從行囊里掏出一顆火紅的桔子遞給女主,說這稀罕果子他行了一路都沒舍得吃,專門帶回來給她和女兒嘗嘗。
女人麻木地接過桔子,剝開桔皮,塞了一瓣在嘴里。
漢子問她,這桔子甜嗎?
女人說很甜。
隨即慘然一笑,眼淚流了下來。
END
碎碎念:這篇文是我很久以前寫的,最近稍微修改了一番,就再發(fā)上來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