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什么被稱為棒子

【特別聲明:本文不帶任何歧視,也不兜售任何仇恨。只是希望客觀呈現(xiàn)事物的真實與原委?!?/p>
我們很多朋友雖然具體不清楚“棒子”是什么意思,但也基本都能知道這肯定不是一個好詞,就像把印度人叫做“三哥”,“阿三”一樣。
那韓國人為什么被叫棒子呢?筆者從網(wǎng)上大概翻閱了一下,大家給的說法要么太扯,要么以訛傳訛,沒有真憑實據(jù)。筆者根據(jù)歷史線索梳理了一下,總體上分為 3個階段。

# 1. “棒子”一詞的起源
“棒子”一詞,最早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王一元先生的《遼左見聞錄》一書中。書中提到兩種人被稱為棒子:??
- 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
- 婦女有yin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

這兩種人,是“國中之賤而勞者”,他們每天不能梳洗打扮,只能蓬頭垢面;不能起碼乘車,只能徒步行走;不能休息在火炕上面,只能隨便在幾根稻草上睡覺。

第一種人是使團仆役這種棒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來華的朝鮮使臣洪大容就記錄過他們在京北京被中國小孩罵為“高麗棒子”的事情。
第二種是人 yin 婦后裔這種棒子。在古代朝鮮,對于女人的忠貞要求,甚至是比中國嚴苛的。作為 yin亂女人的私生子,他們世世相襲,永遠也無法擺脫這種身份,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這個就是棒子階層。

# 2. “棒子”一詞的大范圍流行
1930 年代,日本侵入中國東北,就有很多朝鮮人甘心當(dāng)上了二鬼子,成了日本人的走狗。這種鷹犬到中國來,跟著日本人欺負中國人,他們比日本人更了解中國人,整起中國人來其陰狠有時連日本人都趕不上。所以中國人最恨他們,開始大范圍地叫他們?yōu)椤案啕惏糇印?,就是日本人的奴仆,日本人的走狗的意思。在李敖先生《從高麗棒子到臺灣浪人》文章中講得淋漓盡致。

當(dāng)然韓國人(朝鮮人)被實錘認定為“高麗棒子”還得看官媒。
1950年11月18日和1950年11月27日,《人民日報》連續(xù)刊發(fā)了兩篇文章《“援朝”正是為了反對“高麗棒子”》與《朝鮮人民心目中的“高麗棒子”》。
我們必須重點申明啊,《人民日報》中所的“高麗棒子”只是朝鮮人中的二鬼子,不是普通的朝鮮百姓。

(筆者按:當(dāng)年報紙無法找到,抱歉。)
# 3 . “棒子”被濫用
再后來,不知道時候開始,棒子這個詞就開始大范圍的針對所有的韓國人了。是不是因為跟他們總是“搶”中國的各種文化有關(guān),不得而知。

# 4 .總結(jié)
說到這里,我們基本上就捋清了棒子的來歷和發(fā)展過程,以后再有人告訴你“韓國人叫棒子,是因為他們喜歡吃玉米”、“韓國人喜歡在河邊用棒子敲打衣服”,你聽后笑笑就可以了。

雖然韓國人今天搶我們一個端午節(jié),明天搶一個孔子,甚至還弄一個“薩德”dao 彈放在家里。但我們依然希望大家能夠和平相處,畢竟我們是一衣帶水的鄰居。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