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君玉:陸氏傷科入選浙江省非遺代表性名錄

2023年1月底,浙江省公布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寧波市“陸氏傷科”作為傳統(tǒng)醫(yī)藥項目成功入選。1961年出生的陸君玉被譽為“浙東傷科第一家”陸氏傷科第八代傳承人 ,寧波市陸氏正骨中心主任,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陸氏傷科”代表性傳承人,寧波陸氏傷科文化傳承基地主任,獲得海曙最美醫(yī)者,海曙區(qū)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醫(yī)師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

據(jù)資料和報道記載,陸氏傷科以武道、傷科傳家,醫(yī)名甚隆,時稱“浙東第一傷科”。其創(chuàng)始人陸士逵,祖籍河南,少年時代曾入嵩山少林寺學武,兼習傷科。明末崇禎年間,為避戰(zhàn)亂,舉家遷徙到江南,幾經輾轉最終定居到寧波。因幼時與群兒角藝傷臂,求治于時稱浙江傷科第一人王瑞伯而得愈,遂師事之,盡得其術。并在多年的行醫(yī)生涯中,將傷科的各流派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為了“陸氏傷科”的奠基人。之后經過幾代陸家后人努力,形成了“陸氏傷科”這一享譽江南的著名傷科流派。陸氏傷科的第六代傳人陸銀華,出生于1895年,卒于1967年,為陸氏傷科的集大成者。他生性聰穎,早年習文練武,承蒙庭教,得祖?zhèn)鱾泼丶?,又深研名家之說。20歲始自立“陸氏傷科”門診,除祖?zhèn)鳘毺卣巧削菏址▼故焱猓纸Y合膏、丸、湯、散等內服外治,治療各類骨折、脫位不可勝數(shù),尤其于頭部內傷、胸腹內傷的診治有獨特之處。1958年“陸氏傷科”門診由陸銀華帶領陸氏傳人在寧波市海曙行醫(yī),求診者應接不暇,幾十年間培養(yǎng)出來的幾十位陸氏傷科傳人,遍布在寧波市各大醫(yī)院的骨科任職。陸銀華之長子陸海善,生于1933年,卒于2015年,為陸氏傷科第七代傳人,盡得家傳。


據(jù)了解,陸氏傷科第八代傳人為陸君玉,系陸海善之長子,從小經家傳熏陶,深刻領會陸氏傷科的精髓,重視整體觀念,強調筋骨并重,動靜結合,把肢體的功能恢復放到首要位置,最大限度的調度人體的代償能力,整復四肢骨折脫位,手法獨到,快速無痛,得心應手,不留后遺癥,骨傷科技藝精湛。第九代傳人陸仁、陸子杰、陸繼業(yè)、陸奕等,從小經家傳熏陶,傳承陸氏傷科的治療特色。陸氏傷科經過世代家傳,歷經三百多年的發(fā)展,如今的已成為名振江浙滬一帶的知名傷科,并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浙江傷科一支重要的學術流派,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陸君玉也被聘中華四肢損傷夾板固定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同時也是中華中醫(yī)學術流派聯(lián)盟骨傷分盟常務理事。陸君玉行醫(yī)40余年,傳承了陸氏傷科主要以“望、問、觸、摸、叩”和運用火罐,銀質針等傳統(tǒng)醫(yī)療理念和手法,以善醫(yī)內外而盛譽浙東。陸氏傷科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