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懷念家父汪慶正先生
汪云鴻 穿過嚴冬,走出暖春,步入初夏,父親離開我們已經(jīng)整整八個月了。然而,時間仿佛定格在那段陰霾的日子,那個深秋的中午。 2005年10月22日凌晨,聽到父親病危的噩耗,我再也無法合眼,搭頭班飛機從香港飛回上海,從浦東機場飛奔瑞金醫(yī)院,沖到父親的病榻前:他安祥地等著我。我抱緊沉睡的父親,那個曾經(jīng)充滿著活力和蘊藏著智慧的強者,那個我曾經(jīng)心目中的榜樣和精神支柱,此刻,正靜靜地躺在我懷里??墒?,這一次卻如此不同,他不再應和我的問候,不再流露熟悉的笑容。那一刻,我醒了,時間似乎已經(jīng)停滯,空氣已經(jīng)凝固,平時堅強的我再也無法克制,再也不能自已,竭力地呼叫著父親,不愿他離去,不讓他離去······ 病房里人頭攢動。暖暖的陽光普灑在父親安詳?shù)哪橗嫞蝗缢纳平馊艘夂吞故幓磉_。即便是在分離的時刻,父親依然選擇了平靜和坦然。那一幕場景永遠烙刻在我的心里,不能消逝。時至今日,父親慈祥的面孔、矍鑠的精神,優(yōu)雅的談吐和爽朗的笑聲歷歷在目,縈繞于耳際。他的辭世,對全家來說始終是個悲痛的事實。
汪云鴻、薛惠君、汪慶正 父親,過去的二十年來,我一直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您,這已是一個不可補救的現(xiàn)實,但是您對我們的教育和影響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滲入到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懵懂的童年,父親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在那個忽視學習的年代,父親就一貫重視學習,常教育我們:知識改變命運,要立志成為有用之才。他無時無刻不關心著我和妹妹的學習和成長。從小學到高中,父親無論怎樣繁忙,都無一例外地出席家長會,詳細地了解我們在校情況,會后幫助我們做總結,鼓勵成績,指出不足。在父親的教育下,獻上優(yōu)秀的成績是我們回報父親的最大愿望。 1985年,我以優(yōu)秀的總分成績獲得保送攻讀研究生和留母校同濟大學執(zhí)教的資格。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面臨人生的選擇,父親毅然鼓勵我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定位未來,放眼全球,出國深造。出國后,與父親遠隔萬里,但與父親的心貼得更緊、更近了。 他是長輩,更似知己,我們也渴望聆聽他的教誨。身在異國遭遇困難,父親總會用他的智慧為我們點燃新的希望。當我順利獲得碩士學位后,曾經(jīng)一度對在國外的發(fā)展感到迷茫。父親高瞻遠矚,指導我開拓眼光,他說,高等教育賦予人對事物的洞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建議我大膽嘗試,不要局限在所學的專業(yè)。父親的指引,極大地增強了我開拓未知領域的勇氣和信心。我的專業(yè)曾是機械工程和生物醫(yī)學工程,如今,我成功躋身于國際化工行業(yè),就是受益于英明父親的啟發(fā)。沒有父親的遠見和教誨,自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我有關童年的記憶中,全家是那般完美和幸福。父親是好兒子、好女婿、好丈夫、好父親的寫照。我們的大家庭溫馨和諧,父母互尊互愛,相濡以沫。母親常說,與父親結婚四十五年,自己就象生活在春天的陽光里,從來沒有一點點陰雨。 母親是文藝工作者,肩負著繁忙的演出任務,父親是戲曲愛好者,也是母親的忠實聽眾,他毫無怨言地承擔起家里家外的事務。每逢母親外出演出,父親都會親自陪母親到車站;演出歸來,父親準時迎接。如果在上海演出,父親也一定會備好夜宵等候母親回家。為了買母親愛吃的點心,經(jīng)常舍近求遠,多走些路。年輕時的相愛,換來晚年的依戀。哪怕是在父親患病住院晚期,每次母親從醫(yī)院返回家中,父親都要打電話確認母親已經(jīng)安全到家,自己才放心入睡。在病重晚期,父親已對自己的病情心知肚明,為了不讓母親過度擔憂,疼愛母親的父親總是避免流露被病魔折磨的痛楚,保持樂觀,積極配合治療。去年八月底那天,父親得知平時負責聯(lián)系工作的司機小徐家里有事,就勸他早點回去。那晚母親一回家,就看到有錄音電話,趕緊拿起來,是父親溫柔的聲音,說:你手機沒開啊,車子(出租車)叫到了么?這兩天你太吃力了,早點困(睡)吧。這個錄音電話,是他對愛妻的問候,成為留在人間的最后聲音!
朱雪琴、薛惠君在演出 幾十年來,父母一直保持在生日吃頓飯慶賀、團聚的傳統(tǒng)。在結婚逢五逢十周年時合影“全家?!绷糇骷o念的習慣。就是在我父親病危之際,他還惦記著母親的生日,還一定要親自參加母親69歲的生日,和親朋好友一起舉杯祝壽。我父母生日只差兩天,一個是農(nóng)歷九月廿七,一個是九月廿九。我母親提議倆人合做生日,取個當中的日子:九月廿八,也有名目:一個添壽,一個暖壽。因父親重病在身,地方也只好定在瑞金醫(yī)院十四樓餐廳的包房。父親打電話告訴我壽宴已定,你原先定的餐館取消吧。不料,父親提前一星期走了。后來父親的大殮之期,正是他出生之日。 我和妹妹的童年,是在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呵護下度過的。我們看到,父親總是無微不至地關心家人,將愛無私奉獻給了大家。當時,外祖父年邁多病,七次住院,每次都是父親犧牲睡眠時間在病房陪夜,而白天他又不顧勞累地投入工作;外祖母中過風,母親患有嚴重的關節(jié)炎,為了減輕她們的病痛,父親鉆研針灸,墻上掛起人體穴位圖,并買來銀針,在自己身上先插滿了針來嘗試。父親還重視和小輩的感情溝通。每逢周末,父親會放下他繁瑣的工作,和我們共度時光。屋檐下,父親講述的栩栩如生的故事,曾伴隨著我們多少次童年的歡聲笑語;中山公園的草坪上,又留下我們無數(shù)歡快的足跡;電影院度過的美妙時光,則點燃了我們對大千世界的好奇與向往。親愛的父親,在那物質貧乏的年代,是您賦予了我們五彩繽紛的童年。
薛筱卿先生(攝于三十年代) 父親視工作和事業(yè)為生命的價值?!拔母铩逼陂g,他被迫離開心愛的工作,但是對中國文博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有增無減,時常手不釋卷,鉆研業(yè)務至深夜,為日后的事業(yè)打下堅實的根基。他還利用那段時間,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我們常年在美國,但經(jīng)常從媒體、朋友那里獲悉父親在事業(yè)上取得的輝煌成就。父親為博物館新館的籌資籌建傾注多年的心血,每當聽到來過中國的朋友對上海博物館由衷的贊美,我們都會為父親付諸多年的心血感到驕傲。父親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文物專家,是第一位獲得美國洛杉磯寶爾博物館名譽館長的中國人,還曾獲得法蘭西榮譽勛章。他生前為無數(shù)國寶級文物回歸祖國傾心瀝血。在美國,我們獲悉父親為《淳化閣帖》回歸祖國作出的貢獻,還看到了父親在中央電視臺錄制的講座。父親風度翩翩、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演講,就連我和妹妹這樣的外行也會被深深吸引。 病危期間,父親仍然筆耕不輟,幫學生批改文章,或指導工作。所幸當時我在國內(nèi)主持公司業(yè)務,得以不時在下班后能去瑞金醫(yī)院看他。交談中,得悉父親一手操辦的“中日古代書法珍品展”臨近開幕,這是他老人家夢寐以求的愿望,通過多年的努力將得以實現(xiàn)。父親欣然為此展撰寫論文《夢寐以求的日本現(xiàn)藏中國古代重要書跡》,可是飽受病魔摧殘的父親已無法親手起稿。每次探望父親,總見他爭分奪秒地在病床上潛心研究,并為文章打腹稿,病房里研究文章和書籍隨處可見,我不忍心打擾他,可更不忍心看著他消耗著 最后的精力。令我們痛惜的是,即使如此,病魔還是那么早地奪去了父親的生命,《夢寐以求的日本現(xiàn)藏中國古代重要書跡》成為父親未竟的遺作。 父親匆匆離開了我們,在那段暗淡、茫然和悲痛的日子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幫助全家共度難關,各級領導和親朋好友紛紛來到家中吊唁,幫助我們料理父親的后事,我們?nèi)腋械搅巳伺c人之間的溫暖。父親莊重的追悼會和隆重的銅像揭幕儀式,都離不開父親生前領導、同事和好友的鼎力相助。這對常年生活在人情淡漠的西方的我來說,感到震撼和感慨!父親德高望重,平易近人、 開明通達,朋友遍天下。朋友間真誠無私的關愛,是父親生前最大的財富。 父親離開我們整整八個月了,至今我還經(jīng)?;貞浧鸷透赣H在一起的日子,難以接受父親離開我們的現(xiàn)實。下班后,當我行駛在上海熟悉的街道,常常會有拐到瑞金醫(yī)院去探望父親的沖動。恍惚間,覺得他還在醫(yī)院等著我去探望,心滿意足地看著我和母親在他病床前進晚餐,享受家庭的溫馨。
汪慶正先生全家福(攝于2003年4月21日) 爸爸,當我和妹妹遇到困難時,再也沒有你的肩膀來依靠,我們有一種無助的感覺。在您駕鶴西去之前,您有意無意地把好友們留在了我們身邊,如今,他們成為我們賴以信任和求助的親人。爸爸,我很少直白對您的崇拜和愛戴,在我們心中您永遠是最敬佩的強者,全家的驕傲! 爸爸,您未曾離開過我們,您正在天堂注視著我們!我們永遠懷念您! 2006年6月26日晚22:00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