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史圖館】嫩江邊上的丁零古印

2018-02-08 22:26 作者:史圖館  | 我要投稿
  • 本期作者:旅人日記| 專欄編輯:小拓拓

  •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1986年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出土了一枚官印,上刻有“魏丁零率善百長”字樣。此古印為黑龍江地區(qū)出土的最古官印,東北史權威孫進己老先生給楊樹明的信中寫到:此百長印至屬重要,自古至今在黑龍江省發(fā)現有丁零字樣的文物,此屬首次,彌足珍貴。但后因意外導致此印丟失,至今下落不明,導致考古界對此印的研究陷于停滯。

這枚印章邊長2.2厘米,印鑒和印紐共高2.7厘米。鼻紐為馬型,紫銅質地,表面顏色呈黑褐色。官印上各處均沒有鑄造年月及鑄造于何地等信息,一切的信息只能從“魏丁零率善百長”這六個字中一窺。

丁零文字

丁零居住在今貝加爾湖附近,蘇武被流放的“北海”即貝加爾湖附近丁零人所居住的地域。

貝加爾湖地區(qū)

單于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丁零盜武牛羊。

檀石槐乃立庭于彈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馀里……北拒丁零

出土丁零古印的龍江縣屬于東胡與北扶余索離混居地帶,北扶余索離中心地帶位于今肇源—巴彥一帶,而屬于北扶余文化遺存的白金寶文化北至小興安嶺西至烏裕爾河流域都有發(fā)現。龍江縣位于烏裕爾河以及嫩江以西地區(qū),應是北扶余索離的邊緣地帶,與東胡部落混居之地。

扶余

無論怎么看,位于大興安嶺以外西北部的貝加爾湖丁零與萬里之外的北扶余都沒有什么聯系,那這枚官印到底為何會在龍江縣發(fā)現呢?關于此印的來源我有以下幾個猜想。


猜想:

1、檀石槐于公元2世紀組建的鮮卑部落聯盟內部各族混雜,有匈奴故部,丁零,堅昆,烏桓等族。檀石槐死后,部落聯盟瓦解,漠北再次陷入亂戰(zhàn),由于丁零在部落聯盟中屬于邊緣地位,丁零族中一部可能就跨過興安嶺來到松嫩平原以避難。而在曹魏興起之后,軻比能重新統一中部鮮卑與東部鮮卑,這一部丁零可能就又重歸鮮卑所屬。

《三國志·烏桓鮮卑東夷傳》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候,中郎將,都尉,伯長。

鮮卑陶偶

曹魏與鮮卑交好后曾大規(guī)模冊封鮮卑各部并給予官職,居興安嶺余脈一帶的丁零部落應在冊封范圍之內。據此,這枚官印應為當時一小部落首領接受曹魏冊封的信物。但此丁零部后因勢力弱小逐漸融入了周邊其他民族中,后世也就沒有了關于此部的記載。

2、金代初期曾將原在呼倫貝爾一帶的烏古部與迪烈部內遷,于今龍江縣建立烏古迪烈統軍司,治所所在地即在今沙家街古城。

《遼史》:徙烏古迪烈部于烏納水,以扼北部之沖。

迪烈部先世為唐代拔野古,又據考古發(fā)掘表明拔野古與丁零為同屬。這就為我們列出了一個丁零其中一部分東遷的時間軸:丁零—拔野古—迪烈部—烏古迪烈統軍司。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古印為曹魏時丁零某部所得,并被此部奉為祖?zhèn)髦畬?,后隨部落遷移來到此地,后因一些原因遺落在荒野之中。


結語

以上兩種猜想都有很多疑點,譬如第一條史料中從未記載漢魏時有丁零部落遷移至興安嶺東,周邊也沒有出土過丁零文物。第二條中古印出土地最近的遼金古城也在30多公里以外,若迪烈部真將此物視為珍寶的話,應將此物至于城中妥善保管,不應遺棄于荒野之中。

一切的推論,一切的猜想,都因古印意外丟失而永遠的變?yōu)榱思僭O,現在所能找到的關于古印最詳細的文章也只不過寥寥數頁。而關于丁零古印的所有疑問,則可能會只有在它重見于世人的那時才會解開吧。


喜歡這篇文章的小伙伴點贊、收藏、資瓷一下哦!



【史圖館】嫩江邊上的丁零古印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无为县| 伊吾县| 米林县| 师宗县| 安国市| 纳雍县| 华安县| 砀山县| 特克斯县| 静安区| 班戈县| 图片| 宁德市| 沙雅县| 涞源县| 常熟市| 喜德县| 霍邱县| 景谷| 如皋市| 农安县| 于都县| 佛坪县| 沈阳市| 白山市| 宁南县| 镶黄旗| 吴川市| 克拉玛依市| 芜湖县| 梁山县| 大名县| 霍山县| 商水县| 汝阳县| 江油市| 监利县| 古交市| 尚志市| 鲁山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