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復興眼科:哺光儀是智商稅?近視防控“神器”究竟如何?
孩子近視后度數(shù)逐年高速增長,讓很多家長膽顫心驚、心急如焚。在嘗試多種防控方法后,依然作用不大。專家指出,做好近視防控首先要有一個能夠精確量化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眼軸。
大家都知道,防治近視的三大法寶之一,就是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因為戶外活動可以讓太陽光照射到孩子眼睛(主要是M1M4受體),可以促進多巴胺的分泌,有效地抑制眼軸的增長,從而抑制近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但孩子課業(yè)壓力大,每天一小時的戶外活動談何容易?沒有足夠的太陽光,多巴胺處于缺少狀態(tài),鞏膜則會缺氧,脈絡膜變薄,引起視力下降。所以,眼睛需要哺光。
徐州復興眼科少兒眼科王崇主任表示:哺光儀把自然光中對人體有益的波長介于630-650納米紅光集成起來代替自然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時間照射視網(wǎng)膜,促使視網(wǎng)膜產(chǎn)生和釋放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軸延長從而達到控制近視增長的目的。通過哺光儀光束照射,使眼后極部脈絡膜增厚、鞏膜纖維彈性恢復、視網(wǎng)膜分泌多巴胺,從而有效地控制眼軸的長度,進而防控了近視的發(fā)生及度數(shù)增長。
當紅光作用于我們的脈絡膜上面以后,脈絡膜血管的透氧率會增加,吸氧能力也會增加,同時血管的血液流通量會增加,當一系列增加以后,脈絡膜的厚度就會改變,脈絡膜血液的增加和厚度的改變,在有效改變眼軸的同時能夠大量的提供視網(wǎng)膜和鞏膜當中的營養(yǎng)。
最新發(fā)表于《臨床眼科雜志》的一篇關于哺光儀研究論文證實了6個月以上的效果和安全性,這是第一篇12個月的結果。其中對照組配戴普通眼鏡,12個月后近視度數(shù)平均值由253度增加到355,增長約100度;紅光組(使用哺光儀)12個月后,平均近視度數(shù)由252變?yōu)?51度,幾乎無增長。眼軸情況:普通眼鏡組平均增長0.59mm,哺光儀組平均下降0.22mm。此外,哺光儀組沒有出現(xiàn)畏光、流淚、結膜充血、水腫、角膜上皮損傷、晶狀體混濁、黃斑損害等眼部并發(fā)癥,亦未發(fā)現(xiàn)認知障礙及行為異常。這項研究證明了哺光儀12個月的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