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貪心為什么葬送了東北國軍“轉進”的最佳機會?
眾所周知,遼沈戰(zhàn)役的關鍵是解放錦州,這也是解放軍與反動派兩方最高指揮的共識。毛主席為此與東野總司令林彪元帥在電報里爭論了半年,而蔣介石也為了固守錦州與東北“剿總”司令衛(wèi)立煌多次爭吵。

毛主席最終與林總統(tǒng)一了思想,確定了先攻錦州的方針。可是蔣介石與衛(wèi)立煌的爭吵卻一直沒有結果。鮮為人知的是,正是蔣介石的貪心葬送了東北國軍通過錦州“轉進”的最佳機會。這又是怎么回事兒呢?

實際上衛(wèi)立煌提出加強錦州還要早于蔣介石,他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的四個條件之一就是在三到四個月內調集三到四個軍加強錦州??傻鹊叫l(wèi)立煌出任東北“剿總”司令后,蔣介石就把加強錦州的事給忘了。

蔣介石此人經常言而無信,跟隨多年的衛(wèi)立煌早習慣了。于是衛(wèi)立煌為東北國軍制定了以孤城長春牽制東野主力,主力固守堅城沈陽,偏師配合友軍固守錦州,從而將一百余萬解放軍牢牢地牽制東北地區(qū)。

在毛主席與林彪關于“先打錦州”還是“圍長春打援軍”展開爭論的半年里,東北國軍是有條件“轉進”關內的。但東北國軍“轉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放棄長春,因為北上救援長春肯定會被東野圍城打援而全殲。

但貪心的蔣介石卻不愿放棄長春的守城部隊,命令衛(wèi)立煌先解救長春之圍后在沿錦州“轉進”關內。這幾乎等于找死的命令當然遭到有腦子的東北國軍將領的集體抵制,衛(wèi)立煌與蔣介石爭吵的焦點也在于此。

等到蔣介石總算放棄先解救長春之圍后在沿錦州“轉進”的想法,即同意放棄長春的時候,東野解放錦州的外圍戰(zhàn)斗都已經開始了,東北國軍“轉進”的最佳機會就此被葬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