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如何拍高難度的戰(zhàn)爭題材電影
看到有人說片頭非常不合理,比如整個沙灘的英軍列隊整齊排著方陣朝著海的方向,卻連一個哨兵甚至一個向身后看的都沒有,比如開頭主角的小隊就5,6個人像遛大街一樣閑逛,根本不像任何編制下的部隊行軍,比如德軍的進攻前線和法軍的抵抗陣線,以及敦刻爾克灘頭的距離近到完全不合理,
這些完全不合理
在這部電影上映前,我一直想諾蘭會怎么拍戰(zhàn)爭片,所有人都知道這東西過時了,
要么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樣強調(diào)殘酷和沖突性的教科書式,要么是《決戰(zhàn)中途島》那樣敘事型流水賬最后看個大景兒,要么是《珍珠港》那樣幾分鐘大場面加一個小時愛情肥皂劇,要么像《狂怒》那樣就一段坦克戰(zhàn)還能看,最后直接演成神劇,
《記憶碎片》到《致命魔術(shù)》,《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喜歡諾蘭的人大概是知道他想拍什么東西的,
于是就有了這么一個片頭,
沒有過分強調(diào)血腥和殘酷,也不像老掉牙的戰(zhàn)爭片那樣給你講“19XX年X月,隨著納粹德國巴拉巴拉”然后從指揮部肩上扛星兒的人講話開始的流水賬,
簡單簡潔的畫面,三兩個不知道在搞什么的英國兵,空中的傳單配合低落的士氣與廁紙的淡然,德國人把沖突帶進劇情,然后是法國最后一波在正面抵抗的戰(zhàn)士,最后給一個碼頭的遠景,看不到恐慌也看不到高昂,就是一個個英軍方陣無聲無息的望著海面仿佛在集體參加彌撒
大概用了4分多鐘,沒有什么嘶吼吶喊,也沒有什么地獄大軍要襲來的緊張,
就是這樣一個不合理但很合適的片頭,告訴你諾蘭是怎么拍戰(zhàn)爭片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