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國產品牌真是越來越洋氣了

壞了,漢字快要集體消失了。中文之怪現(xiàn)狀,一言以蔽之,dddd(懂的都懂),bbbb(不便逼逼)。我說的漢字消失,是商場的很多招牌上看不見中文了。比方說前陣子我看一家店門頭上是英文皮斯bar,逛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是老國貨品牌太平鳥,還有家店招牌JNBY,初看以為是什么japan?beijing?yet,又或者是什么教你保研,結果又是個正經的國貨品牌江南布衣。還有個叫老人頭的名字就一行字母,老人頭字體用的是新羅馬字體,形象用的是歐洲貴族老爺。確有此事。如今很多中國品牌名字起的都生怕別人以為是中國品牌,可不是嗎?
現(xiàn)在的商場招牌一眼望去奇怪的很,國貨的偏偏叫英文,有中文的偏偏用拼音,原本好懂的改的越來越生氣,就連一個鍋巴的品牌都要取個洋氣的名兒,英倫之戀。我看照這么洋氣下去,青島啤酒得改成Green?landberg,新香燒雞就是new?york?chicken,老北京布鞋早晚要改成new?begining。大家一開口就是地道的,我的老伙計,來點河北法棍LVfive。依舊沾點海水不就成海鮮了嗎?所以做生意就是要巧立名目,美妝的牌子就要取國法國店的名字,再翻一個信達雅的中文名,這就優(yōu)雅了。食品的品牌就得日本化,實在編不出來就在詞之間加個諾,甭管通不通順,一看就是匠人制造的高級家居。
家居的取名就要古典歐洲貴族范兒的,取個什么羅馬、希臘、雅典娜的,搭上一連串燙金的英文字母,買完立馬就歐了。媽的。大體是這樣的家具才配得上如今的這些小區(qū),又是羅馬莊園,又是塞納河畔,又是東方威尼斯的。所以啊我看這一對半羊不羊的品牌名瞧來瞧去就四個字,揚名利萬。畢竟有人一看到外國牌子,就恨不得伸長的脖子等著貝哥。其實我不反改洋品牌,但我反感有人裝洋品牌,我也不反感有人買洋品牌,但我反感有人買洋品牌,僅僅因為他是洋品牌,甚至只是看上去是洋品牌。
許多中國人大抵還是有些洋文迷信,洋氣迷信,就像洋氣這個詞,一說到洋氣就本能想到時尚,就想到了高級,但我常常想,憑什么只有洋氣才意味著高級?我是挺討厭用洋氣來夸贊一個人的氣質的,他就該是個形容詞,不該是個褒義詞。自以為高級的并不是洋氣,高級的也不是楊文,高級的,其實是他們背后的質量和審美。中國品牌如果設計有審美,品質有保障,取個中國名字,設計個漢字logo,同樣可以很高級。丹農內外這些品牌不就挺好嗎?漢字不也可以挺高級嗎?
是啊,日本很多品牌都用漢字設計的,他們尊重漢字,推崇漢字,我們卻看不上。故我想用洋文固然是可以的,但我提倡更多的品牌,更多的人去欣賞漢字,去感受漢字里硬的、清冷的、鋒利的、有重量的意境,感受這些中式美學,而不是盲從國際潮流。這樣漢字會有更多的設計,在大街上,在商場里,我們也能看到更多的漢字招牌。說到底呀,我就一句話別讓起個英文名的就躺著掙錢了也別讓用中文的成了跪著要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