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自由,正處于有罪和無罪之間
你是一位女性,你不明白,為什么很多男性不理解甚至是反對所謂的“穿衣自由”?難道自由開放不是現(xiàn)代應(yīng)該的嗎? 我不否認(rèn),其中確實有一些人在不斷散發(fā)著“受害者就是有罪”的言論,但其中有極大部分人的主要觀點并不是受害者有罪,甚至很多人提都沒提過受害者是否有罪。 男性不是在反對“穿衣自由”,而是在反對“自我謀殺”。
很多女孩子說“世人都勸女孩子保護(hù)自己,而不教男孩子不要侵犯別人” 這句話有大量的錯誤,哪些呢?
其一,“沒有人教男孩子”這一點是極為錯誤的。不可否認(rèn),有部分地區(qū)的家長、教師都不會給予孩子性教育,但大多數(shù)人都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 或從老師那里聽到 或從長輩那里學(xué)到 又或是在其他途徑得到了一點知識——性侵犯罪。 對男性的“性教育”,大多都是側(cè)面的,比如道德上的“要保護(hù)女孩子,不能打女生”,就在道德層面?zhèn)让娼逃四猩靶郧钟凶铩?,或是法律?guī)定,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反性侵的教育一直存在,只是少有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大多都是側(cè)面限制。
其二,這句話里明顯表達(dá)了“不要勸受害者,要勸施暴者”的意思 可勸施暴者真的
有用
嗎?
他必然是知道違法犯罪的嚴(yán)重性的,也是知道這是“缺德”的,但他還是做了,還是選擇了侵犯他人。 他連法律都敢違反,又怎么可能接受的了你的“勸說”?
與其去勸說一個連法律都敢違背的人,不如叫那些潛在的受害者們,保護(hù)好自己—— 一個普通的男人,在穿著保守/暴露這兩種女人中,都更容易對穿著暴露的女人起興趣,甚至產(chǎn)生一些幻想,更何況是一個犯罪者?
很多人混淆了這個概念,說“穿衣保守也可能被侵犯”,這句話非常的荒謬,就像是我在說“抽出最高品質(zhì)卡牌的幾率是1%”,你跳出來說:“其實是50%,因為只有抽出來和沒抽出來兩個結(jié)果” 照這個邏輯,我們過馬路,不走斑馬線可能被車撞,走了斑馬線也可能會被車撞,那大家就都不要走斑馬線了吧,反正都可能被撞。
是,從結(jié)果上來講,你確實還是有被侵犯的概率,但它的概率就是被降低了——重申上面的話,一個普通男人都更容易對穿著暴露的女人起興趣,而反其道而行之,這意味著你至少排除了那些“臨時起意”“沒有準(zhǔn)確、具體的目標(biāo)”等類型的歹徒的侵害,他們不會把你作為優(yōu)先目標(biāo)。 (這也意味著,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互相認(rèn)識的情況下,什么“勸說”確實是受害者有罪論,因為這時候的施暴者有具體而準(zhǔn)確地目標(biāo),他鎖定了你,你無論穿什么都是沒有用的。這種情況下還勸說的,就確實是受害者有罪論了)
當(dāng)然,如果在大白天、人并不少(重點是人多)的情況下,確實是你咋穿都可以,穿的暴露一點點,或是衣不蔽體都無所謂,反正你真裸奔了也會有警察第一時間來抓你。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保證“歹徒不敢動手”,在人多的情況下下下手,就是自投羅網(wǎng)的行為。那么你保證了自己的安全,那你就可以“穿衣自由”。
是否是受害者有罪論要分目的,真正的受害者有罪論是“你穿著暴露,你有錯”,而“不要在晚上/一些地點穿的太暴露,可能會被歹徒盯上”這就是單純的對你的安全考慮。這是目的的不同,一個是以穿衣來判定是你有錯,一個是以穿衣來告誡你要“保護(hù)自己” 歹徒是必然不會聽勸的,但你也不愿意聽勸,你也不愿意去抓住那“下降被侵犯概率”的機會,你照樣要在天黑時、人少的小巷里“穿衣自由”,那你們就是門當(dāng)戶對、郎才女貌了。
如果你執(zhí)意要在 偏遠(yuǎn)地方/無人夜路 里穿有些暴露的衣服,那就做好保護(hù),比如什么
辣椒水
的東西,
不要
拿那些所謂的“
暗器
”,沒有用,
辣椒水
這種的就是最好的了。做好防護(hù)措施,保證自己如果被盯上的話有能力逃脫,那你就可以“穿衣自由”了。 而如果沒有任何防護(hù)措施,或盲目自大地認(rèn)為“我拿這個小戒指/小鋼筆/小項鏈就可以完美制服歹徒”,你卻依舊選擇要在這些“犯罪率高”的地區(qū)/時間段 去穿十分開放的衣服,那你確實要承擔(dān)點責(zé)任,因為你足夠蠢。 最后,我們總結(jié)出來的觀點是—— 任何穿衣自由,都應(yīng)該是在保證
自身安全
的情況下進(jìn)行的,你至少也要有保護(hù)自己的“
防身道具
”。
穿衣是
無罪
的,但沒腦子地給別人侵犯自己的機會(不重視自身安全),說不上
有罪
,但就是腦子有問題的。
穿衣自由,正處于有罪和無罪之間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