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效應:理智地對待別人的不完美
2023-03-01 18:22 作者:黃燜jim_mmy飯 | 我要投稿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有時在餐館里用餐時,開始吃頭盤或冷碟的時候,對餐館印象很好。吃前兩個主菜時,也是贊不絕口,之后愈吃愈趨于冷靜,于是轉(zhuǎn)贊美為挑剔。吃完了這頓飯,缺點就全找出來了,于是轉(zhuǎn)喜為怨,對餐館的態(tài)度也由肯定轉(zhuǎn)為否定。
這是因為:第一,開始吃飯的時候你正處于饑餓狀態(tài),正所謂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第二,你初到一個餐館,開始舉箸時有新鮮感,新蓋的茅廁三天香嘛。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叫“饑餓效應”。
人是很有趣的,當初次接觸某個人時,往往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優(yōu)點。一個新朋友,彼此有意無意地都要表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克制自己不良的一面,如粗魯、急躁、斤斤計較等缺點。一個新朋友就像一個新景點、一個新餐館,乃至一件新衣服一樣,都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某種新鮮的體驗和氣息,同時滿足人們對一種新事物、新變化的饑餓。
當新鮮感逐漸淡漠下來以后,人們必須面對新事物也會褪色的事實。如初接觸的人覺得優(yōu)點頗多,后來會發(fā)現(xiàn)缺點也不少;新婚夫婦蜜月很癡情,久了就會生氣,甚至會鬧離婚;初到一座城市、一個風景區(qū),一切都新鮮可愛,住久了就會覺得這兒臟了那兒臭了,看見什么都煩。研究饑餓效應可以幫我們想明白類似事件的深層原因。
其實,無論交朋友,還是結(jié)婚過日子,總有新鮮感消退的時候。與其對別人要求太高,寄予太大的希望,不如這樣要求自己與希望自己;與其動輒對別人失望,不如自我勉勵。大家都是凡人,不必抬得過高,也不必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就憂心如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