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MBA小組面試深度復盤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復旦的面試情況與往年稍有不同。個人面試都放在線上舉行,而小組面試則安排在線下。
兩輪面試中間有一段時間間隔,第一批次個面到組面隔了一周,而第二批次則間隔在3周左右的時間。
個人面試除了采取線上面試的形式以外,在問答形式上并未有太多變化,因此我們主要說說小組面試。

與往年相比,復旦的個人面試盡管采取的是網(wǎng)絡面試,但在問答形式上并未有太多變化。因此,我們重點談談小組面試。
1
小組面試流程
考生在報到時間按要求進行抽簽分組,完成后馬上進入面試教室開始面試,彼此沒有交流時間。
組面考核標準場為6人一組,面試時間為35分鐘左右。整個面試過程可大致分為閱讀材料(7分鐘)、組內討論(22分鐘)、個人英文總結(6分鐘)三個環(huán)節(jié)。

考生大約有7分鐘左右閱讀材料的時間,并思考案例后的2個問題。
很多同學反映7分鐘閱讀材料時間比較緊張,一來字數(shù)比較多,二來內容也有一定深度,信息量比較大,也會形成一定干擾。
2
組面材料主題
組面材料多以行業(yè)熱點事件為代表的延展性內容為主,譬如比較火爆的品牌廠商直播帶貨、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私有化等主題。
因此,應對組面僅僅靠臨時抱佛腳是不夠的。
考生在平時也要多關注熱點事件和行業(yè)的一些重大變化,多閱讀一些深度報道與文章,做好素材的積累,對事件本身以及背后蘊藏的發(fā)展態(tài)勢,做到心里有數(shù)。
?
3
組內討論
組內討論的時間大致在20—23分鐘之間,考官宣布討論開始后,即進入自由討論與發(fā)言時間。
考官并不會對發(fā)言次序和討論過程做規(guī)定,目的就是為了觀察考生的自主表現(xiàn)。但如果個別考生對面試有明顯的誤導行為,考官也會出面制止。
因為組面的自由度比較高,且組員間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因此你可能會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搶著發(fā)言,時間不夠用。個別考生的表現(xiàn)欲較強,回答“過于積極”,用時較多,導致擠壓了其他組員的回答時間。
第二,硝煙味十足,場面一度混亂。有些考生在面試中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控制欲,也會引起其他同學的不滿。當觀點出現(xiàn)分歧時,容易引發(fā)爭執(zhí)甚至指責,造成場面失控,影響所有人的面試節(jié)奏。
第三,各說各的,各自為戰(zhàn)。只要不是要求小組必須達成統(tǒng)一結論的情況下,相比前兩種情況,各自為戰(zhàn)可能是對考生最有利的局面了。如果還能夠傾聽并借鑒他人形成自己的觀點,也算是非常順利的了。
在周末的面試中,我們的學員就很“不幸”遇到了第一種情況,但經(jīng)歷過考前的多次磨礪,這些”突發(fā)情況”都在意料之中,也都能夠從容應對,云淡風輕。

總的來說,留給每個人的發(fā)言時間都比較珍貴,因此首先保證自己回答問題不超時、不搶話,并能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按照往年的經(jīng)驗,組面“良好”的底線是至少3輪有效發(fā)言。
即至少兩次討論發(fā)言,保證每次發(fā)言邏輯清晰、說到點上,每次發(fā)言時間為1-1.5分鐘,并完成最后1分鐘的英文總結。
最后叨叨幾句,組面能夠很好地觀察考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夸夸其談甚至個人英雄主義,不僅擠壓了其他組員的時間,也很容易被考官認為缺乏團隊意識。因此并不是“講的越多越好”。

要抓住機會表達自己,如果在回答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過于溫吞,也會給考官留下“不積極”甚至是“能力弱”的印象。
組面考查時間緊,又有一定的陌生人壓力,所以除了注意個人風格的調整,最重要的是回答問題一定要言簡意賅,說到關鍵點上,這不僅是對考生邏輯思維和表達力的考查,也是對考生知識面和壓力下急智的洞察。
總的來說,提前面試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們都要認真的去對待、去準備,才有機會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