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天空最閃亮的星星-讀KiraKira
最近發(fā)現(xiàn)貝貝女神開始各種創(chuàng)作了,包括抖音中Has the West Lost it?,以及前期的21世紀資本論的英文講解,因為以前的書(異類,心理學百科等)都未看,很是慚愧但又突然滿滿雞血。很早期的閱讀是一直跟隨她一路走來,如今幾年過去自己也可以慢慢上手,但曾經(jīng)的溫暖與感動一直留存心中。(若有興趣見公眾號貝貝書屋,cri的摩天輪是曾經(jīng)出行必聽節(jié)目)
五一了,重整旗鼓再次出發(fā),整理下以前的文,收拾下疲憊的狀態(tài),曾經(jīng)寫的筆記留存一下,記錄走過歪七扭八的小路。盡量忽視越讀書越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的心理,是的,太多優(yōu)秀的人他們是激勵,如果是壓力,請無視他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這是豹豹最近的心態(tài),厲害的人太多不去比較。
一段亂七八糟的開場,引出塵封已久的讀書筆記。(笑,一片大霧)

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想要寫一份讀后感,但總是不疾而終。那個時候也正在讀李娟的《冬牧場》,如今她的《向日葵》都送人了,書屋這本書應(yīng)該也下線了,才開始這篇寫作。這本書當時就覺得比想象中的要厚,算是半自傳兒童文學,但是作為成年人讀起來也頗為感動。李娟的書勝在童心和新奇,讀兩本也就沒有再看的欲望,我把她的作品歸為三毛一類的感受。但這本書在感情的描述上極為真摯,讀到最后幾章幾乎到了拿起來就放下的地步。因為太過沉重。
人生的灰色與無力從孩子的口述中會顯得更為殘忍,不僅想起曾經(jīng)一個孩子對我說:“xx,我不想?yún)⒓訝敔數(shù)脑岫Y,我害怕?!边@是一個十歲的孩子第一次接受人生教給他的沉重課程,我當時怎么告訴他的?好像說不要怕,人的一輩子總是有終點的,走完有人送別的一生是幸福的?對于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回答是敷衍的。但對于成人成長路上的內(nèi)容無法詮釋。似乎是機械冰冷般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小花朵反而更能有所溫情,而對于孩子面臨的離別和生活的脆弱表面上更能忍受,因為你必須接受并且努力忽視這些事實,假裝生活和從前沒太多不同,再用幾年十幾年的時光消化這個事實。這似乎也是人在長大的同時不斷接受你想與不想的挫折風霜。
這本書中不僅有快樂悲傷,也有作者的一些觀點在里面。如同To Kill a Mockingbird或者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都有描述成長,種族歧視以及顯性或隱形的暴力在里面。kira-kira通過委婉的筆觸折射出早期移民亞裔的生活狀態(tài),被剝削、被歧視以及白人底層對于基本權(quán)利的爭取。雖然有歡樂的節(jié)奏在里面,媽媽的飯團,叔叔高超的吐痰技術(shù),但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工廠里工人機器般剝雞腿,孩子在車里瑟瑟發(fā)抖,大資本家卻在豪宅里歌舞升平。最難受的莫過于有顏色的去后面,當時看這一段竟然有些發(fā)抖。很奇怪,這本書已經(jīng)過去快兩年了,這些細節(jié)卻依舊栩栩如生。
書中最大精彩之處在于對人物的塑造,不同人面對命運的態(tài)度,而大人們的活法總是無意識在教導(dǎo)著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叔叔,身懷絕技,做事不靠譜,卻深愛著家人。即使身后也掩埋著悲傷的過去。對于Katie(是的,我還記得小主人公的名字)來說,我一直覺得她如果是叔叔家的就好了,因為她的家庭更多的帶有一些悲觀主義的色彩,也可能是作者自身這么看待人生過往吧。少許日記式的記述中濃濃的壓抑有些讓人心里悶悶的。明明人生就在前方會有更好一點的選擇,可是你沒有那份精力和資源去抓住。
其實這本書是寫給姐姐Lynn的,但時間流逝沉淀下來的卻是這些深邃的凌亂。若問我印象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什么,是書中校長找Katie的談話:“你如果保持這么糟糕的成績,以后畢業(yè)了只會找一份糟糕的工作,找一個不怎么樣的老公,重復(fù)你父母同樣的生活?!贝蟾乓馑紤?yīng)該是這樣,其實這個道理現(xiàn)在依然適用,發(fā)人省醒?,F(xiàn)在的年輕人動不動管這些叫“毒雞湯”,其實不過是拒絕接受你要努力才有可能會翹起一點點未來的事實。但大多數(shù)人或許只能在接受了社會錘煉之后,才能不希望后輩們走同樣的彎路。
寫到這里,突然就有點想去看星星,大城市里的夜空已經(jīng)被霧氣遮擋得面目模糊,它們不再沖著我們眨眼睛,Lynn說天上的星星,蔚藍的大海,人的眼睛是最閃亮的存在,對Katie來說,親情友情就是她曾經(jīng)和以后最閃亮的擁有。對于我來說,莫過于人生每一步前行的勇氣和努力,以及膝上的喵星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