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小學數(shù)學《認識圖形》
文章來源yigongjiaoyu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xiàn)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二 、學生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jù)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等。
三 、設計理念
1.注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2.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開和圓,初步感知其特點,正確辨認幾種圖形。
???教學難點:
通過各種活動,知道“面”由“體”來。
???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
學具: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直尺。
五、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六、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一些圖畫請同學們欣賞 ,“小朋友,它們都是由一些圖形組成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呢?
(上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由圖形組成的圖畫,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圖畫的特別之處,這樣就激發(fā)起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強烈欲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輕松進入課堂)。
?????生:想。
師:其實??!這些圖形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來與它們交個朋友吧!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師: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學生如何摸面。
(2)匯報交流:
師: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
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的。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圖)說:在這兩上物體上,有沒有你們認識的圖形?
你能說出它們叫什么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把長方形、正方形貼在黑板上,并板書),
(課件演示:長方體、正方形分離及特點)
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都是直角的,長方形兩條邊長一些,兩條邊短一些,對邊長度相等,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認識三角形]
(出示三梭柱)大家看到它的上面和下面了嗎?
[認識圓形]
在圓柱體上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板書:圓)
(3)引導發(fā)現(xiàn):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的學生學習活動,既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的意識,又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更好的體驗出“面”作鋪墊。在學生初步學會了從“體”上找“面”的方法,搞清了“體”與“面”關系。)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老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不同辦法(描、畫、?。?/p>
(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嘗試找出怎樣利用物體來描出平面圖形,并畫一畫的過程,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不僅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的層次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操作能力,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圖形特征的認識)
?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三角形,圓柱上找到圓形。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我們把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這些圖形,你們都認識了嗎?(課件出示)
5、游戲:我說你想。
師生互動: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生生互動。
(通過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效發(fā)展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些圖形。(課件出示)
老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教師帶學生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通過提問“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chuàng)設問題情深,讓學生把所學新知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2、找一找:馬路上的交通標志牌表面是什么形狀?你知道它的含義嗎?(課件出示)
(通過出示交通標志,讓學生說說這些圖形能在什么地方看到,表示什么意思,從而有機滲透對學生進行交通規(guī)則的教育,更能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及其育人的價值。)
?
3、找朋友:第39頁第1題,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 4、數(shù)一數(shù):你能說出下面這些圖畫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嗎?(課件出示)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了它們都是平面圖形,你們大家和它們成為好朋友了嗎?
? 五???板書設計:
認識平面圖形

?




?
?
?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