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公元1364年陳漢政權滅亡:朱元璋進軍湖廣
前因
鄱陽湖之戰(zhàn):1363年,陳友涼率六十萬大軍進攻南昌,朱元璋率軍救援,雙方在鄱陽湖交戰(zhàn),朱元璋獲勝,陳友諒戰(zhàn)死。此戰(zhàn)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礎。
1364年,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率軍攻打武昌,武昌城內(nèi)的陳漢君主陳理投降,陳漢政權滅亡。朱元璋得以吞并湖廣地區(qū),為后來攻滅張士誠的大周政權、推翻元朝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

此前,朱元璋在鄱陽湖打敗了陳友涼,陳友諒的主力部隊損失殆盡,陳友諒在撤退時中流矢身亡,太子陳善兒被俘。陳漢將領張定邊趁著夜色駕著小船,救出了陳友諒的次子陳理,把他和陳友涼的尸首帶回了武昌。
朱元璋原本想一鼓作氣,向西進攻陳漢的湖廣地區(qū),但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在東邊對他虎視眈眈,朱元璋始終放心不下。于是朱元璋在鄱陽湖之戰(zhàn)結(jié)束后,回到了自己的都城應天(今南京),讓李善長、鄧愈等人部屬應天的防務,防備張士誠。
陳理回到武昌后,張定邊擁立他為陳漢皇帝,改元德壽,陳理皇位沒坐多久,朱元璋就率軍親征武昌,同行的將領還有常遇春、康茂才等人。
朱元璋的大軍抵達武昌后,常遇春讓士兵守住了武昌四面的城門,還用柵欄徹底圍住了整座城池,朱元璋麾下的水師在長江巡防,堵住了武昌城進出的水路。
圍住武昌城的同時,朱元璋派軍隊前往漢陽、德安(轄境包括今湖北安陸、孝感部分地區(qū))等地,當?shù)氐年悵h官員都向朱元璋投降。

不久,朱元璋率軍回到了應天。出發(fā)前他囑咐常遇春說,敵軍挑釁也不要輕易交戰(zhàn),只要圍住武昌城,不怕他們不投降。
武昌城未攻破,朱元璋就急于回到應天,是因為當時張士誠自稱吳王,為了與他分庭抗禮,朱元璋接受部下勸進,在應天即吳王位。
朱元璋這邊大搖大擺地給部下加官進爵,武昌城里的陳理和張定邊卻急得不行。為了向外界求救、突破常遇春的包圍,張定邊暗地里派人潛出城外,到岳州(今湖南岳陽)聯(lián)系陳漢將領張必先。
張必先率軍向武昌進發(fā),在距城二十余里的地方遇到了常遇春的大軍。雙方交戰(zhàn)后,張必先戰(zhàn)敗被俘,常遇春綁著張必先,向城里喊話說,他們依仗的張必先已經(jīng)被擒,勸他們早點投降。
朱元璋即吳王位后,這時也來到了武昌,他派陳友涼的舊臣羅復仁進入武昌城,勸降陳理。羅復仁向陳理表示,朱元璋保證過不會殺他,考慮到援軍已經(jīng)被擊敗,陳理只好出城投降。
當時張士誠還沒有被消滅,朱元璋想盡快收服陳理手下的人馬,壯大自己的勢力。所以朱元璋對投降的陳理態(tài)度很好,他見陳理光著身子、口銜玉壁,趕緊上前扶著他的手,說不會降罪于他,朱元璋還讓陳理帶走了府庫里的財物。
陳理為了向朱元璋示好,還將他父親陳友諒用名貴木石和黃金打造的一張龍床進獻給他。但朱元璋卻把那張龍床燒了,他是想在武昌城內(nèi)的百姓面前樹立一個勤儉愛民的君主形象。
朱元璋攻占武昌后,派人帶著米糧賑濟城中的災民,百姓都拍手稱快,其他地方堅持抵抗的陳漢將領見大勢已去,也紛紛歸附,陳漢政權就此滅亡。
后果
平江之戰(zhàn):1366年,朱元璋率軍圍攻張士誠的都城平江(今江蘇蘇州),后來成功攻占平江,張士誠被俘虜,大周政權滅亡。
結(jié)論
朱元璋滅亡陳漢政權后,一舉平定湖廣地區(qū),成為實力最大的一支反元力量,為他后來打敗張士誠和北伐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