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和后期兩部分講述手機怎么拍出高大上的照片
今天這篇文撇開高級裝備,撇開電腦Ps,撇開各種高深理論,我只是簡單分享幾個本人覺得還不錯的手機拍攝技巧以及后期小技能供大家參考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補充
手機攝影的畫面對于單反來說,有很多劣勢,比如寬容度低,比如除了特殊App或機身之外打開拍照應用拍下來的都是JPG,比如暗光下噪點高。
那么想要獲得高大上的感覺,一個是畫面內容----也就是構圖/用光/色彩要足夠高大上;另一方面,則是后期時要擁有盡量多的細節(jié),盡可能自然的過渡和盡量干凈的畫面;同時一定要避免用力過猛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邊緣假亮,大量顆粒,大塊色漬。?一旦畫面臟了,不管是單反還是手機,都很難高大上。?例如下面兩組對比圖:

D800E

iPhone 6正常照片

iPhone 6后期過度的照片
這是最常見的的問題,飽和度拉過度,高光壓過導致邊緣假亮和色漬,是一定要避免的情況,無論是手機還是相機。

相機拍攝

手機拍攝
白平衡與色溫調節(jié)失當,這算小問題了。?
下面放一些我的算是有那么一點點高大上的手機作品:

日落時分大廣比

大光比,高寬容度

抓拍蜜蜂和荷花

大光比,寬容度和色彩

剪影中的大廣比過渡,短調色彩無色漬

干凈的線條引導視覺產生空間感

高光與暗部-----機身HDR強大的寬容度(注意檸檬的細節(jié))
下面我就分前期和后期兩部分來講講,怎么拍出這些高大上的照片。
一、前期篇
有些人認為前期跟后期是分離的,此問題重點在前期怎么『拍』,其實不然。?
前期跟后期是一脈相承的創(chuàng)作,前期拍攝時就已經要考慮到作品成品的樣子,其中的影調,氛圍都應當了然于胸,好歹也得知道個七八成。 如若不然,則拍的時候一時爽,拍完才發(fā)現(xiàn)種種毛病,后期全用來補救前期的失誤,那表達的可控性就太差了。?
因此在前期進行構圖的時刻,就應該想到這張照片是適合黑白還是彩色,主要亮點是平面構成還是色彩構成,還是畫面中沖突的焦點具有很強的故事性。而關于前期如何構圖的干貨在網(wǎng)上也不少,這里就不詳說了,建議大家上知乎搜索『構圖』詞條。?
而我想提供的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案和iPhone的一些技術特點以供大家參考。?
因此本部分主要關于前期曝光的操作。?
1、HDR模式?
iPhone的HDR模式跟平時所說的相機拍攝HDR(High Dynamic Range)看起來是一個名詞,實際上意義不同。?
在風光/建筑攝影中的經典HDR手法往往呈現(xiàn)出較為復雜的畫面細節(jié)和很多顆粒,艷麗的色彩和強烈的微反差———已然成為一種后期風格。?
而使用手機的HDR模式,則是為了彌補手機寬容度的較差,并且沒有RAW格式文件的劣勢。說白了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動態(tài)范圍,更豐富的高光和暗部細節(jié),而不是讓照片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攝影概念中的『HDR風格』,這一點希望大家要搞清楚。?
因此手機拍攝時將HDR模式打開應成為一種習慣,就像相機用RAW格式拍攝一樣,就是為了獲得更豐富的畫面細節(jié)而做出的曝光選擇。?
既然是HDR模式,那么必然會盡量兼容高光和暗部,但是當光比非常大以至于開著HDR都會導致一方無法兼得的時刻,又該如何選擇?這里要提一個iPhone的HDR模式的特點:對高光的補救能力比暗部強。在極限光比情況下,選擇更高的曝光值,讓高光看起來過曝的更厲害些,有助于獲得更多的暗部細節(jié)同時保證高光細節(jié)。而如果選擇更低的曝光值則會在保住高光的同時丟失更多的暗部。?
當然最終還是取決于表達的需要,如果為了拍剪影則毫不猶豫地降低曝光,如果暗部是人臉則應毫不猶豫的提高曝光。?
2、iPhone的曝光補償模式?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在屏幕上選擇了對焦/測光點后,如果按住對焦點并上下移動,可以進行曝光補償,向上則增加曝光值,向下則降低曝光值。打開HDR模式后再通過曝光補償進行更加準確的曝光調節(jié)有助于找到最合適的曝光值。?
如圖所示:

對著暗部對焦/測光,則畫面曝光值增加(上圖)。

對著高光測光(右上角天空),則畫面整體曝光值下降(上圖)。

按住對焦點往下拉,降低曝光(上圖)。

按住對焦點往上推,增加曝光(上圖)。?當然其他手機也能做到,這里只是以iPhone為例子。有些手機的前期能力甚至比iPhone還強,例如:


請盡情使用華為的『超級夜景』模式進行拍攝,這是目前最屌的『HDR+堆棧+半手動曝光』的模式。當然別忘了三腳架。
二、后期篇
后期分兩點講:
1、手機后期的基本流程。
2、細節(jié)保護?
1、流程
【曝光】【色調】【細節(jié)】【銳化】
a、曝光:?
首先在Snapseed中的工具部分選擇【調整圖片】,利用各種曝光反差工具進行畫面曝光調節(jié)。正常的思路是突出主體,增加細節(jié)。突出主體可以采用:增加對比度,降低曝光度,增加飽和度。增加細節(jié)可以采用:拉高氛圍,拉高暗部,降低高光。其次可以利用【色調對比度】對不同色階的色調進行反差增強,起到強化反差吸引眼球的作用。?
b、色調:
可以在【調整圖片】中使用『暖色調』和『飽和度』選項進行調和,也可以在濾鏡中使用【復古】【戲劇】進行色調的改變。一般推薦使用復古。
c、細節(jié):
在銳化之前,通過曝光和色調調整,一張照片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后期。那么我們必須要仔細審視照片的細節(jié)是否滿意,并通過【局部調節(jié)】濾鏡對畫面中的部分進行調整。關于細節(jié)的保護后文重點講。
d、細節(jié):?
最后一部,讓畫面變得更加清晰。后文也會專門強調如何保護細節(jié)。在Snapseed中,銳化程度的增加通過【調整圖片】中的『氛圍』和【銳化】中的兩個選項實現(xiàn),偶爾可以用【HDR景觀】。?
其中,【銳化】中的『結構』一項,類似PS中的『高反差保留』和LR中的『清晰度』。將畫面細節(jié)中反差強烈的部分突出——比如墻壁的棱,建筑和天空的交界處等等。?而『銳化』一項則是無差別加強像素之間的反差,似的畫面看起來更清晰。一般來說,謹慎拉高結構,以提高銳化程度為主。
2、細節(jié)保護?
【重點來了:細節(jié)保護與畫質損傷的避免】?
*注:色漬是色彩的HSL,也就是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設置失當時形成的一塊和周圍色彩生硬過渡的區(qū)域。?
噪點則是畫面中出現(xiàn)的不規(guī)則顆粒,會在生硬過渡邊緣和強行提亮的暗部出現(xiàn)。邊緣假亮:明暗過渡的高反差邊緣,比如較暗的建筑物與較量的天空的邊緣,如何避免?三個字:盯,擦,柔?
a. 盯:
調節(jié)畫面色溫/色調,明度/亮度,飽和度的時候,死死盯著畫面中過渡的部分。比如從天空到云彩的邊緣,從天空到建筑的邊緣。從亮部逐漸過渡到暗部的邊緣,從冷色到暖色從暖色到冷色的邊緣。一旦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色漬/假亮/噪點立即剁手!回到剛好不出現(xiàn)畫質問題的調節(jié)強度。此為『盯』?
b.擦:
如果有時候當畫面出現(xiàn)色漬/假亮/噪點的時候,主題特別美剛好合適,或者色調和影調剛剛最好看怎么辦???那就使用Snapseed的大殺器【蒙版】來解決。?
總體思想是:講出現(xiàn)畫質降低的部分擦除,或降低調節(jié)強度,保留畫面中調節(jié)滿意的部分,從而實現(xiàn)局部調節(jié),局部保護。?
C.柔:
如果連擦蒙版也無法精致解決好色漬/假亮/噪點問題呢?比如因為ISO過高而形成的噪點,那么再用上Snapseed的另一個大殺器【魅力光暈】。使用魅力光暈將整體較低部分『暈』掉,也就是柔焦效果,再采用a,b的方法,盯著畫面擦除不需要柔焦的部分!?
放一波色達的圖舉例。

比如這張照片,是在光線條件非常糟糕的環(huán)境下使用ISO 1250拍攝,畢竟手機?。』貋硪豢春芏嘣朦c怎么辦。使用柔焦大法【魅力光暈】調整,把暗部和過渡區(qū)域的噪點磨掉。?

同樣的場景,在調節(jié)曝光的時候死死盯住暗部,不讓噪點出現(xiàn)。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噪點,可以采用降低亮度的方法壓制噪點和環(huán)境之間的反差,讓噪點看起來不明顯。
比如這張,在調節(jié)完成之后明顯發(fā)現(xiàn)烏鴉和天空,以及藍天和白云之間出現(xiàn)了色漬與邊緣假亮!果斷使用【古典柔焦】,再配合仔細地觀察和擦蒙版,把天空部分進行了柔化處理。
總結
其實因為手機記錄能力比相機更有限,所以更難以進行高強度的全畫面后期。容易造成細節(jié)的破壞。?
我們按照【曝光】【色調】【細節(jié)】【銳化】的思路進行調節(jié),時刻注意畫面中細節(jié)的變化,不要急躁,關鍵是不要被主要部分華麗的色彩吸引而忽略細節(jié)。
此處潑一碗雞湯:所以說攝影也是做人——心浮氣躁,虛榮心重,是很難出好片的————在『順手拉出了高對比度高飽和度,只看著畫面主體碉堡了就覺得可以一張牛逼的大作已然誕生還不趕緊上傳SNS裝逼在等什么?』的心態(tài)下誕生了一張又一張細節(jié)慘不忍睹,顏色膩歪的片子,其實真的不是攝影師比普通人多懂攝影,只不過是攝影師們面對的慘不忍睹多了,不得不叩問內心是否出片時能再給老子冷靜一點?調色是不是再耐心點?放大細節(jié)擦蒙版是不是可以仔細點??
那么一張張細膩的照片自然就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