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野王牌戰(zhàn)將,堪稱司令專業(yè)戶,建國后卻僅授中將
一九五五年,四野的副兵團級將領洪學智、韓先楚、李天佑、劉震等人相繼因戰(zhàn)功獲授上將軍銜,而四野的另一個虎將吳克華僅獲中將軍銜。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四縱司令員吳克華、四野41軍軍長、15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也是四野的王牌戰(zhàn)將之一,但是他授予的頭銜比同職的韓先楚等人低,這是為什么?

吳克華,江西弋陽人,出身貧農家庭。吳克華為了謀生,很早就輟學去了弋陽當學徒工。徒弟們磨練了他的意志,也增長了他的見識,吳克華很快就認識到了舊中國所處的境況,思想逐漸進步,逐漸成為一個革命者。

革命失敗后,吳克華回到家鄉(xiāng),加入了武裝的弋陽農民。那時,方志敏、邵式平等人領導贛東北武裝起義,建立根據地,并組建紅十軍。當紅十軍經過弋陽時,吳克華毫不遲疑地加入了隊伍,從那以后,他就開始了漫長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紅十軍中,吳克華作戰(zhàn)勇敢,思想進步,不久就當上了營長。之后,吳克華被調任紅五軍團團長,在長征中逐漸聲名鵲起,成了紅軍中小有名氣的虎將。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吳克華被編入山東軍區(qū),在這里,他一躍成為我軍高級將領。
到了山東,吳克華先后擔任過山東縱隊第五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第五旅旅長、第五師師長、膠東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他的職務與部隊的逐步擴編相適應,在擴編發(fā)展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第五師被調到了東北戰(zhàn)場,吳克華也以司令員的身份調到了東北,在這里,他會有自己的名氣。吳克華與胡奇才、韓先楚、彭嘉慶等人聯合指揮新開嶺戰(zhàn)役,重創(chuàng)國軍主力,首次戰(zhàn)役全殲國軍一個整編師;在遼沈戰(zhàn)役中,他指揮41軍血戰(zhàn)塔山,阻敵6天6夜,阻擋國軍11個師的瘋狂進攻,為人民軍隊順利攻克錦州,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四野入關后,吳克華任41軍軍長、15師副師長等職,指揮所隨四野一路南下,掃蕩荊襄,縱橫嶺南,直至南澳島,徹底埋葬了蔣家王朝。一九五二年,在對全軍干部進行等級評定時,吳克華被定為副兵團級干部,一九五五年舉行授銜儀式時,他被定為中將。
作為四野之王,吳克華的戰(zhàn)功并不比同級別的洪學智、李天佑等人差多少,但為什么洪學智、李天佑等人都是上將軍銜,而吳克華只是中將呢?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盡管吳克華在軍銜評定上和洪學智等人一樣都是副軍級,但他擔任兵團司令員的時間卻遠遠晚于洪學智等人。在1949年成立兵團作戰(zhàn)單位時,洪學智等人被任命為兵團副司令員,而吳克華等人在建國后才被提升為副司令員,這一次太晚了。
吳克華的資歷也遠不如洪學智、李天佑等人。在紅軍時期,洪學智當上了紅四軍政治部主任,李天佑、韓先楚當上了師長,劉震當上了師政委,他們在紅軍時期就是高級將領。這是打底的資格,以后走正常程序下都會被封為上將,何況他們還是一身赫赫戰(zhàn)功?
與他們相比,吳克華的資歷也大打折扣,吳克華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就是團長,只能算是一名中級指揮官??箲?zhàn)結束后,吳克華擔任了膠東軍區(qū)副司令員、山東軍區(qū)第五師師長,這一職務,使他獲得了晉升為上將的機會。但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吳克華卻是四野的頭號頭號人物,四野有那么多的強悍人物,光是上將就出了十九位,吳克華只被授予中將,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根據吳克華的戰(zhàn)功和才干,如果他是在野戰(zhàn)軍服役,那他很可能是上將。
#新中國建立后,吳克華擔任過炮兵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成都軍區(qū)司令員等職務,絕對算得上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雖然只是開國中將,但他的職務比上將多得多,這充分說明組織對他戰(zhàn)功卓著的認可。
吳克華、聶鳳智、王近山、陶勇等177名中將軍銜最突出,其中聶鳳智足智多謀,吳克華驍勇善戰(zhàn),堪稱中將中的絕代雙驕。無論是能力還是戰(zhàn)功,都足以稱霸一方,但畢竟民軍中有太多的名將,最后只能被封為中將,可惜,也是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