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開始的音樂之旅〗1.18.或許我們需要的是好好聽音樂
《遙遠(yuǎn)的救世主》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其中一段情節(jié),男主丁元英被音樂發(fā)燒友追著質(zhì)問為何不喜歡穆特版本的《流浪者之歌》,本不喜歡顯山露水的男主,不得不闡述了自己對于三個《流浪者之歌》的經(jīng)典演繹版本的看法,說, “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與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涼、悲傷、悲戚,弗雷德里曼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不一樣,穆特多了點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點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 “海飛茲是偉大的小提琴大師,但是單就《流浪者之歌》這首曲子,他的詮釋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許他太在乎技藝精湛了,反而染了一絲匠氣,淡了一絲虔誠。以他們3人各自演奏的《流浪者之歌》相比較,我覺得穆特是心到手沒到,海飛茲是手到心沒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是文化、閱歷和天賦的融匯。咱們都相信穆特想演奏好,但她的性別底色是上帝給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她就抹不去性別底色的脂粉氣。穆特的手,是一雙女人的手?!? 【【天道】丁元英評價三個版本《流浪者之歌》,文化底蘊異常深厚-嗶哩嗶哩】 https://b23.tv/YqhRD9f
出于好奇, 我真的去找來這三個版本的演繹,來比較 不得不說,還真被聽出來了不同 并覺得丁元英說的很中肯,還蠻贊同他的意見的 當(dāng)然,彈幕里還真不乏同是因看丁元英而來的人,嘲諷他裝的語言 【《天道》丁元英所提三版《流浪者之歌》-嗶哩嗶哩】 https://b23.tv/0xbiDDj
想起兩件久遠(yuǎn)的往事 一是,在一個飯局上,我作為一個也教鋼琴課謀生的人,被問到關(guān)于彈琴怎樣算彈得好的問題,正在準(zhǔn)備講話的時候 角落里傳來一個不友好的聲音,說,不都是彈琴嗎,還能有啥好不好? 二是,在音樂學(xué)院讀書的時候,我很迷戀那個“人跡罕至”的音像資料室 我查到某個曲子要聽誰的版本,抄在本子上,去那里翻檔案柜,找到編碼,去請管理老師找來那盤磁帶,走進里面的格子間,坐下來,戴起耳機,和一臺磁帶播放器度過一個看著日影在空蕩房間游走直到天黑的下午 我至今很喜歡看專業(yè)的樂評雜志 某某演奏家在哪里演出了什么,得失之處 說實話,我至今都覺得自己,不見得聽得到樂評人士所寫得出的深度 畢竟雖然讀的是專業(yè)院校,但實話實說覺得自己的積累實在有限,憤世嫉俗多過潛心修行,有時候也懶得動腦子,不肯真的去想里面的門道,尤其不敢有自己的觀點 古人說,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魚之樂也 自己心不靜的時候,就總覺得別人裝 理解不了的境界,別就一概否定 或許去嘗試感受一下 不一定得到相同的結(jié)論,但啟發(fā)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點亮了一點小火花,這樣不也很好嗎 我希望自己的世界寬廣一些 不了解的東西,先去看看 我想說的是 好好聽音樂不是裝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好好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