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TC來了:只要詩在,長安就在

“大唐,人人都寫詩”,時長超過兩個半小時、全景式展現盛唐風華的《長安三萬里》儼然是一部動畫版的《唐詩三百首》。片中大量的經典詩句、名人典故、歷史波瀾,仿佛給放暑假的學子們準備的特別版《中國詩詞大會》,既寓教于樂地復習文史知識,也讓他們直觀地體會到“考公不易,古往今來都是一樣”。
「長按三碗泥」:https://pan.quark.cn/s/7f1e2fe93f21

回望長安,回望群星閃耀
一如“長安三萬里”這個從“鵬程三萬里”中化用的片名,追光動畫制作的這部“長篇動畫”,展現的正是李白、高適這對“好友”的人生軌跡和唐朝盛極而衰的歷史畫卷。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中,李白、高適、杜甫、王昌齡、王維、賀知章等詩壇群星相識相知,《靜夜思》《燕歌行》《將進酒》《黃鶴樓》等四十多首傳世之作娓娓誦來,怎不令心馳神往?
縱然有著“史上最長中國動畫”的168分鐘片長,《長安三萬里》也難以涵蓋所有人物的一生,許多人物一閃而過,即便是作為主角的李白,其出場、退場之間也遺落了數年,不如主訴人高適被塑造得更為豐滿。那些吟詩作對、金戈鐵馬的場面,不僅讓人觀之蕩氣回腸,更感慨于李白和高適的人生走向。這兩個曾經相伴“考公”、叩天子門而不入的青年好友,卻在晚年后“相忘于江湖”;而長安,也在安史之亂和吐蕃進犯中殘破衰敗了。
這種由后世回望前朝的感傷視角,與陳凱歌的《妖貓傳》頗為相似,《長安三萬里》也采用了倒敘的手法,由年邁的高適向年輕的宦官監(jiān)軍程公公講述他所熟悉的李白,最后又在擊敗吐蕃的大戰(zhàn)中回到主時間線里,完成敘述者和價值觀的重合?;貞浀臄⑹路绞讲凰銖碗s,有點像《典籍里的中國》《中國書法大會》里的那些舞臺表演,將人物性格通過事件、對話來呈現,借助多個或虛或實的傳奇故事,串起詩人的一生。

高、李“對照組”與相互審視
而將高、李二人多年的友誼作為情感主線,尤其是高適多次的冷眼旁觀,則悄然帶入了今人的審視。“我真的是他的好友嗎?”高適的這句自言自語,讓這種審視感保持著微妙的距離:他既欽佩李白在詩文上的才華,向往他的灑脫不羈,又并不認同他的放浪形骸,揮金如土?;蛘哒f,在浪漫主義的放任和現實主義的責任之間,高適在后者上找到了完滿的歸宿;而李白的天性則更多地在前者中揮灑——即便沒能真正像仙人那般“出世”“入道”,他也為世間留下了令人難以企及的文化遺產。
《舊唐書》評價高適:“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用世俗或今人的價值觀來評判,大器晚成的高適無疑是“成就了一番事業(yè)”的。青壯年時的高適和李白一樣宦海沉浮,“考公不利”,但性格堅韌的他即便從薊北重返故園,也仍然在農活中磨煉自己。等到安史之亂中得以重用,因軍功和政見頗受唐玄宗、肅宗的信賴(除了代宗,否則也不會派宦官來執(zhí)節(jié)),做到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封渤??h侯,達到人生頂點——這是對他半生蟄伏的獎勵。而能夠鎮(zhèn)守邊疆,平定內亂,對于一位渴望殺敵報國的邊塞詩人來說,同樣是壯志得籌的完美結局,足以讓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人欽佩羨慕。而在《長安三萬里》的開篇和結尾,手持高家槍、身著明光鎧的高適,突出了其“將門之后”的武人屬性,與徹夜縱歌,整晚開“轟趴”的文人群體顯得格格不入;其性格上的耿直堅韌,木訥中曾經還帶一些口吃,也與放浪形骸的李白形成鮮明的對照組。

李白在《少年行》中曾寫到“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這一文一武的兩青年,在赴京的路上不打不相識:一個是灑脫狂狷的商人之子,一個是嚴肅忠正的將門之后,其實性格上差距頗大,人生道路注定要分道揚鑣??芍S刺的是,在“口蜜腹劍”同時又能力極強的李林甫掌權時,這兩個大有抱負的青年都無用武之地,同病相憐的他們只能在薊州再次經歷失望,在江夏躊躇人生的方向;唯有到天下大亂之時,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的高適才抓住了機會,從一個八品幕僚一躍成為封疆大吏,這其中不乏對唐朝門閥傳統(tǒng)和用人制度的批判性。
此外,由高適的視角來側面描寫李白,更多了份好友才能觸及的“靈魂深處”——原來瀟灑不羈的李白也曾慚愧過、彷徨過、懊悔過,這可比酒宴上的賀知章等人看得更透。第一次到黃鶴樓時的李白目空一切,卻在崔顥的詩作前自愧不如,這其實是所有大唐青年都有的傲氣;而到了中、晚年時,李白的入贅和附逆,也成了人生失意的注腳。對于這兩件不算光彩的選擇,《長安三萬里》并沒有回避,而是向立傳一樣,借助高適給出了更詳細的描繪和解釋——這也讓李白作為“人”而非“仙”的一面更加真實。
當然,為了保證角色性格的統(tǒng)一,電影中的高適關于入贅的態(tài)度不同于歷史(實際上,李白第一次入贅許家的介紹人是孟浩然,第二次入贅宗家的介紹人正是高適),但點出了好友之間的情誼,同情甚于感嘆。而在歷史上最具爭議的永王之亂中,李白因為附逆入罪,高適因為拒絕救助好友而被后世批評“無情無義”,主創(chuàng)則利用之前郭子儀的伏筆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此時影片的主題因為時局而變得更加嚴肅,身居廟堂之高的高適已經磨煉出敏銳的政治眼光;可隱居閑散多年的李白仍然還處于“幼稚期”,偏偏不忘求聞于仕途,這種年齡和視野上的落差才是最為悲哀的。
也有人說,李白的這種際遇也是一種“財富”,唯有這種赤子之心才能寫出《將進酒》這樣的傳世名作。但如果能夠深入李白本人的內心,他在酒后清醒時,在江夏看到黃鶴樓被焚毀時,可曾反省自己在功名和詩名上的羈絆?《長安三萬里》中頗為難得的是,在高適對李白的審視中,也嵌入了李白對高適的審視,《俠客行》中的那句“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原是送給高適的詩句。李白也欽佩高適的自律,向往他抓住機會成就的一番功業(yè),真正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自己,因為嗜酒縱情而肥胖的肚腩,此時已絕無可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了。

正史、野史交織,構筑大唐傳奇
這兩年大唐題材影視劇又有了回潮之勢,尤其是馬伯庸的《長安十二時辰》和陳凱歌的《妖貓傳》,為這一代觀眾補齊了關于大唐風土人情的知識。動畫里也還原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帶的幞頭、見面打招呼用的叉手禮、模仿唐俑的人身比例、昭陵六駿的健碩馬型,以及“最唐風”的玉真公主……李白剛登場時,發(fā)型還有些“非主流”;多年后不僅也戴上了幞頭,還入贅到了名門望族。這些細節(jié)也都見證了李白一生沉沉浮浮的心態(tài),從一個灑脫無憂的俊美少年,逐漸變成了啤酒肚和大眼袋的中年大叔,看上去真像一名“蓬蒿人”?!堆垈鳌防镒砼P花萼相輝樓,讓楊貴妃倒酒、高力士脫靴的高光時刻,在《長安三萬里》中卻直接跳過,變成了逃離長安的落魄失意,連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都無從吟起。
說來《長安三萬里》中各路名人粉墨登場,正史、野史交織的“非虛構寫作”手法,也很像是馬伯庸等當代小說家的擅長。把李白、高適和杜甫的首次邂逅提前到二十多歲時,杜甫成了鉆進獅頭的調皮少年,李高二人一腔熱血地去考公,看上去更為生動、親切。而隨著劇情的展開,場景和時空的變化,“畫圣”吳道子、“草圣”張旭,以及在經典詩文中出現的裴旻、哥舒翰、李龜年、岑夫子、丹丘生都有登場,甚至是中興大將郭子儀,也被杜撰了一段與李高不為人知的“過命之交”。這樣的傳奇式寫作,對于那些酷愛歷史、詩詞的愛好者來說,是一種“開盲盒”式的觀影體驗,但也難免會在考據細節(jié)上引發(fā)討論。
最讓人感慨的,還是高適在年邁回京的那句:“只要詩在,黃鶴樓就在,長安就在?!币幌戮桶延捌母窬痔岬搅酥袊幕臀拿鱾鞒械母叨龋何鋵兪刈o的是疆域,詩人們傳承的則是文脈,而這些共同構成了夢里的“長安”。

追光打造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被譽為“國內技術最好”的追光動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題材的挖掘,其早期作品《小門神》,打響名氣的《白蛇:緣起》,以及《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戩》等作品都是基于東方神話打造的,同時又大膽融入了“賽博朋克”科幻元素,給新一代觀眾“酷炫”的觀感。
這次在《長安三萬里》中,追光也著力展示自己在CG建模和渲染上的實力,長安、江夏、揚州的美景令人向往,邊塞的風雪交加、戰(zhàn)場的殘酷更是寒氣逼人,李白與高適、高適與裴十二的比武也顯得瀟灑飄逸。高潮《將進酒》的“踏鶴飛仙”令人目不暇接,星河燦爛中不乏《哪吒重生》和《楊戩》中出現過的“原神”造型,令人不知不覺地跟著誦起“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份中國人獨有的浪漫,只有李白這個“謫仙人”能為我們播下,并自當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