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y | 請不要太羨慕:無發(fā)表無牛推,我照樣去了CMU
本科院校:廈門大學系別專業(yè):管理科學系電子商務專業(yè)GPA排名:4/32IELTS:7.0GRE:155+170+4.5經歷:國內專業(yè)相關實習其他:無發(fā)表無牛推?申請專業(yè):master項目,以管理信息系統(tǒng)為主,輔以個別商業(yè)分析或工程管理專業(yè)錄取情況:CMU (MISM), Umich (MSI), UT Austin (Information Studies), Syracuse U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W Seattl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WU (Information Systems), Florida (Information Systems & Operations Management).

背景我的申請開始的較晚,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把申請的很大希望寄托在世畢盟上。當時我還在專心準備GMAT考試,由世畢盟派給我的第一任流程負責人和第一任mentor負責開展初期的準備工作,包括簡歷制作、選校等。由于我身在廈門,和世畢盟的聯(lián)系只能通過微信,郵件,meeting通過Skype語音會話進行,但是溝通十分順暢,申請進度沒有因為“異地”受阻。GMAT考試失利后,我聽從世畢盟建議立刻轉戰(zhàn)GRE。這期間由于一些原因,負責我申請工作的流程負責人換為Amy姐,mentor換為Hybur,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申請工作的進度,我的選?;径ㄏ?,CV也基本定稿了。在一口氣順利拿下IELTS和GRE后,我正式投入申請工作,主要是撰寫文書。因為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的項目文書要求天差地別,所以我撰寫文書的過程尤其漫長,一直到學期末才算基本結束。這段難熬的日子多虧了Amy姐和Hybur,他們在我身上的投入早已是自發(fā)的,我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申請?zhí)峤缓?,Amy姐和CD姐每天跟蹤查看我的申請狀態(tài),直到錄取結果出來。個別學校需要進行面試的,世畢盟也有專人負責模擬面試。目前為止,我手頭有比較滿意的學校了,還在等待剩下一些學校的錄取結果。?以下針對申請季個人比較有感觸的環(huán)節(jié)展開說明:
1.關于時間申請期間時間似乎永遠是不夠用的,很多問題最終都是時間不夠的問題。我在2015年8月份準備GMAT首戰(zhàn)期間和世畢盟簽下合同,申請工作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而正式投入申請是10月底搞定語言考試后。我認為那已經是最后關頭了。且不說正式的申請工作,光是語言考試就夠很多人喝一壺的,考一次就得一個月砸進去,誰也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我屬于運氣還可以的,沒被反反復復的語言考試耽誤進度。語言考試后,還有許多申請材料要準備,無論留學機構能幫到多少,自己都要保持高的參與度,畢竟是自己的申請,所以時間緊張的話,材料必然準備不充分,又要虐心了。然而虐心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時間緊迫,很多機會無法把握。如果趁早拿下語言考試,就有時間多選課刷GPA,找實習,幫教授搞科研,或者申請世畢盟的暑期科研項目,這些都能實實在在提升申請者的競爭力,不要到用時方恨少。另外,我在世畢盟的說服下才從GMAT轉戰(zhàn)GRE,并且一舉拿下,如果我早些聯(lián)系世畢盟,早點認清GRE才是我的最好選擇,時間至少能多出一個月。因此,申請開始的時間永遠不嫌早;如果考慮通過留學機構申請,務必盡早聯(lián)系,可以少走彎路。
2.關于語言考試上部分說了,語言考試是個時間黑洞,誰也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班上兩位同學,分別是大三下學期和大三暑假開始準備,都簽了徹底包辦一條龍的中介。他們中一位八月初高分拿下GMAT,然后一直考TOEFL,到十一月中旬才上100;另一個到幾乎所有申請截止TOEFL也沒到100。語言考試除了時間問題,還需要注意的是量體裁衣,謹慎選擇。我因為大二為了出國交流考過IELTS,對TOEFL完全陌生,所以最終保守選擇用IELTS申請美國高校,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申請。此外,由于學長姐們都是考GMAT,所以我也毫不猶豫決定考GMAT但以失敗告終。世畢盟鼓勵我參加GRE考試,不僅考核內容對我來說更簡單,而且MIS專業(yè)用GRE可以申請的項目更多。于是我大膽轉戰(zhàn)GRE并且一舉拿下理想成績。但無論是對IELTS的保守選擇,還是對GRE的大膽爭取,皆因悔不當初,形勢所迫。因此,語言考試的選擇很重要,一定要提前了解項目官網上羅列的語言考試要求,是否接受IELTS/TOEFL?是否有單項分要求?是否接受GMAT/GRE?
3.關于個人背景個人背景我自己總結就是申請者的“三圍”硬背景和九維軟背景等。三圍即GPA、IELTS/TOEFL和GMAT/GRE,這些就是硬條件必須有,該刷的平時都要好好刷。九維背景即(順序和重要性無關):發(fā)表、科研、實習、項目、課程大作業(yè)、比賽、交流、學生工作、證書。九維背景不必樣樣都有,而是盡可能在申請前填滿,最好是不同的維度體現不同的能力品質,必將會成為申請利器。?等到申請時候,三圍基本定下,重點在于九維軟背景的利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匹配,即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夠讓自己和申請項目match的背景。于我而言,到大四申請的時候,個人背景基本無法得到實質提升,GPA、語言成績和各種經歷都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但是在制作CV和撰寫PS的時候,在mentor的指點下,只要搜腸刮肚一般都能從九維軟背景中找到不少亮點,最終形成了CV和十來篇“花樣百出”的PS。
4.關于MIS專業(yè)MIS可謂是個雜家,其master項目既出現在商學院,也出現在信息學院,即使同一所大學里B School和I School都設置了此類專業(yè)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不同的MIS項目自然代表了不同流派,大體分為兩大類:技術流派和商業(yè)管理(非技術)流派,但是申請時,我發(fā)現各個MIS項目如八仙過海,什么樣的要求都有,必須針對每一個項目做具體準備。雖然不同流派會注重申請者不同的背景,但是一般需要這三類背景:①technology,即有基本的計算機方面的背景,比如數據庫課,java軟件編程項目等;②economic management,即經濟管理商業(yè)方面的背景,比如創(chuàng)業(yè)比賽,企業(yè)相關實習經歷等;③analysis,即對數據信息的處理分析能力,比如使用spss分析問卷等。MIS專業(yè)申請者首先應當增加和梳理自己在這三方面的亮點,作為申請的基石,再考慮每一個項目的具體要求做個性化準備。
5.關于選專業(yè)和選校專業(yè)的選擇就是“從心”,通過了解學長姐們的出路、官網或論壇的資料,自己做出選擇,一定要自己了解,方向錯了,來了錄取都不會去的。因此,要對專業(yè)方向心里有數,不過只要知道大致方向,不需要確定太細的方向。此外,不太建議同時申請兩三個不太相關的專業(yè)方向。
在專業(yè)方向選擇之后,就是選項目選校。這一步要考慮的東西就非常多,比如項目課程設置、時長、工作年限要求、就業(yè)方向和情況、是否STEM,比如學校地理位置、生后成本、周邊企業(yè)等。
我在申請之前對美國高校不甚了解,選校時也在忙英語考試,所以將選校完全交給了世畢盟。世畢盟先是列出了許多學校項目以及概況給我,之后正式開出選校名單,我再給出一些意見,由世畢盟幫忙調整并敲定最終名單。從目前的錄取情況來看,當初的選校策略對頭。雖然選校成功,但是選校列表中的一些學校,我在后來仔細了解后并不感興趣,但是都已經申請完了。這不是說世畢盟給的選校出了問題,而是我自身對學校和項目的不了解導致了現在的一點后悔,畢竟是自己沒有把一些意愿告訴世畢盟。比如申請者希望畢業(yè)后在美國工作還是立即回國,這就影響到項目選擇,希望留下工作的應當申請屬于STEM專業(yè)的項目,畢業(yè)后可以留在美國的時間比非STEM專業(yè)畢業(yè)后要長非常多。我覺得最理想的情況是,申請人自己要主動了解自己專業(yè)的項目和學校,初期時候能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再由世畢盟從策略上完善選校。重要的是主動了解,平時養(yǎng)成刷項目官網和留學論壇的習慣,了解課程設置、實習要求或就業(yè)方向等,很多自己的偏好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才會意識到的。主動了解是自身參與申請的第一步,越到后期,越會明白自己保持較高的參與度對申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