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女子物語:“玉藻前”美福門院藤原得子

藤原得子的出身
現如今,日本妖怪文化因為電子游戲掀起了一股潮流,在日本的妖怪們里,有一名為“玉藻前”的九尾狐妖非常知名。據說玉藻前在前往日本以前,就曾禍害中原,她的化身商紂王的寵妃“妲己”、周幽王的寵妃“褒姒”等等,后來她千里迢迢來到日本,進入了皇宮,成為鳥羽上皇的寵妃。
自從玉藻前入宮以后,鳥羽上皇的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最后重病臥床,請了很多名醫(yī)都沒能看好。最后朝廷請來了陰陽師安倍泰成,安倍泰成施法之后,識破了玉藻前的真身,玉藻前連忙從御所里逃了出去。
后來,有人傳聞在關東見到了玉藻前,于是鳥羽上皇便下令,讓那須的領主須藤貞信組建軍隊,以安倍泰成為軍師前往討伐,一同參戰(zhàn)的還有三浦介三浦義明、上總介上總廣常、千葉介千葉常胤。
坂東武士們與玉藻前在關東殺得是天昏地暗,精疲力盡的玉藻前不得不托夢給須藤貞信請求原諒。須藤貞信認為九尾妖狐現在十分虛弱,不能讓她恢復元氣,便加強了攻擊力度,最終三浦義明一箭射中了玉藻前,而上總廣常則斬下了玉藻前的人頭。
據說,玉藻前死后就變成了一塊集滿怨氣的石頭“殺生石”,但凡接近的活物都會被殺生死殺死,直到南北朝時代才被高僧玄翁和尚摧毀。
玉藻前的故事雖然只是個后世的傳說,但是在鳥羽上皇開設院廳統(tǒng)治日本的時代,卻有一個玉藻前的原型,即倍受鳥羽上皇寵愛的寵妃“美福門院”藤原得子。
藤原得子出生于永久五年(1117年),是白河法皇的院廳近臣藤原長實的女兒。當時的日本,由天皇父系上皇(法皇是出家后的上皇)組建的“院廳”,以及天皇的外戚藤原氏的“攝關”統(tǒng)治著,幾乎架空了天皇。
藤原得子自幼就非常受到父母的寵愛,然而,大治四年(1129年)白河法皇駕崩,白河法皇的孫子、與白河法皇不和的鳥羽法皇組建起了新的院廳,得子的父親藤原長實作為白河院的近臣,自然就被鳥羽院給排除在了外邊。長承二年(1133年),在藤原得子16歲時,父親藤原長實在失意中郁郁而終。
得子受寵
藤原長實的宅子曾經是鳥羽上皇居住過的地方,鳥羽上皇對藤原得子也有些熟悉,再加上得子長得貌美,因此得知得子喪父的鳥羽上皇就將得子接進了御所里。
藤原長實去世的第二年春天,藤原得子就受到了鳥羽上皇的寵幸,成為鳥羽上皇的寵妃。不過,當時的天皇一般有兩個正妻,一個就是皇后,另一個則被稱為“中宮”,鳥羽上皇的中宮藤原璋子也是個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得子與璋子便圍繞著后宮大權你爭我斗。
藤原璋子早年被白河法皇收為養(yǎng)女,與璋子不同,得子出身的家族地位其實并不算高,其父也只是作為白河法皇院廳的近臣才得以進入中樞。在“改朝換代”以后,藤原長實便失去了權勢,所以說得子在宮中其實并沒有太多的支持者。反觀藤原璋子,先前就受到了鳥羽上皇的寵幸,與鳥羽上皇生育了五個兒子兩個女兒,當時的天皇崇德天皇,便是藤原璋子的兒子,無論是朝廷內外,璋子都有著強力的支持者。
不過,藤原璋子也不是沒有弱點的,當時的坊間就有傳聞,說璋子年輕的時候和自己的養(yǎng)父白河法皇有一腿,崇德天皇就是她和白河法皇的私生子。而在白河法皇統(tǒng)治時期,孫子鳥羽上皇又不敢對爺爺發(fā)難,直到白河法皇去世后,終于“苦孫子熬出院廳”的鳥羽上皇這才將怒氣轉嫁到了“兒子”崇德天皇身上,并戲稱他為“叔父子”,即名為父子,實為叔侄。
保延元年(1135年),藤原得子產下與鳥羽上皇的第一個孩子叡子內親王,為了抬高女兒的地位,藤原得子將叡子內親王送給了鳥羽上皇的皇后藤原泰子收養(yǎng)。
在后來的四年間,得子幾乎受盡了寵愛,相繼又生下了暲子內親王、體仁親王。體仁親王出生以后,鳥羽上皇將體仁親王立為皇太子,后來又逼著“叔父子”崇德天皇退位,將皇位讓給了太子,即近衛(wèi)天皇。
體仁親王成為皇太子以后,身份低微的藤原得子這才算是熬出頭,被封為“女御”。藤原得子的受寵,使得中宮璋子十分嫉妒,在得子的兒子取代了璋子的兒子成為天皇后,更加憎恨得子,二人的矛盾不斷加深。
鳥羽院政時期的得子
永治元年(1141年),鳥羽上皇逼迫兒子崇德天皇退位,將皇位讓給了三歲的體仁親王(近衛(wèi)天皇)。崇德天皇原本不愿讓位,但是鳥羽上皇蒙騙他說,讓他收近衛(wèi)天皇為養(yǎng)子,這樣將來崇德天皇便可以以近衛(wèi)天皇養(yǎng)父的身份開設院廳。
結果,在近衛(wèi)天皇繼位時,繼位詔書上卻寫著崇德天皇讓位給“皇太弟”而非皇太子,斷絕了崇德天皇開設院廳的可能。因為天皇年幼,身為天皇父親的鳥羽院廳便正式開始掌控朝政大權。這一年鳥羽上皇也出家成為了法皇,鳥羽法皇的皇后藤原泰子緊跟著丈夫也出家為尼。
此時的鳥羽院的后宮里,僅剩下已經退位的崇德上皇的母親、中宮璋子與近衛(wèi)天皇的母親、女御得子兩個人在你爭我斗。因為原皇后出家、近衛(wèi)天皇繼位,使得藤原得子也有了成為皇后的可能,讓地位低下的得子成為皇后,這是璋子所無法容忍的。
康治元年(1142年)正月,藤原璋子的判官代(近侍)源盛行與女房(女官)津守島子二人在廣田神社詛咒藤原得子,被人發(fā)覺,最終二人被捕,判處流放土佐國。源盛行與津守島子二人都是藤原璋子的親信,再加上藤原璋子本就與得子不和,很快這件事就傳得滿城風雨,都說是藤原璋子嫉妒得子的受寵,一手策劃了這次的詛咒事件。經過這次事件,藤原璋子徹底失勢,在康治元年(1142年)也宣布出家。
皇后藤原泰子與中宮藤原璋子相繼出家,藤原得子成為了鳥羽院后宮唯一有實力逐鹿皇后之位的人,在璋子出家的同年,藤原得子被封為“美福門院”的院號,成為鳥羽法皇的皇后。
藤原得子成為皇后后,便開始為兒子近衛(wèi)天皇選妃。近衛(wèi)天皇自幼體弱多病,經常生病臥床,藤原得子擔心兒子哪天突然翹辮子了,自己就也會失勢,便想快點給兒子迎親,生下了一兒半女的,將來也有所依靠。
近衛(wèi)天皇的皇后的最佳人選是左大臣藤原賴長的養(yǎng)女藤原多子。藤原賴長是攝關家出身,乃是當時的關白藤原忠通的親弟弟兼養(yǎng)子,有權角逐攝關家的家督之位。藤原賴長自幼熟讀詩書,尤其對中原的漢文典籍十分著迷,不過大概是因為看了太多書,藤原賴長十分傲慢,經??催@個不順看那個不爽的,是當時的“毒舌名嘴”,四處惹人嫌棄。藤原賴長曾經罵雄踞奧州的平泉藤原氏的家督藤原基衡為“匈奴”,表示藤原基衡其實是蝦夷人的酋長,對朝廷來說就像是漢朝的匈奴一樣。
這么個嘴賤的家伙,自然不會放過出身低下的美福門院得子了。當時日本朝廷里,只有被稱為“殿上人”的才能算是公卿階層,而“諸大夫”指的就是與“殿上人”相對的,位階四位、五位的被稱為“地下人”的官員。藤原賴長偷偷在日記里稱呼美福門院得子是“諸大夫之女”,以鄙視美福門院的出身。
藤原得子早就知道藤原賴長瞧不起自己,便竭力阻撓多子成為近衛(wèi)天皇的皇后,想要收表兄弟藤原伊通的女兒藤原呈子為養(yǎng)女,再嫁給兒子。恰好,這時候的關白藤原忠通在收弟弟為養(yǎng)子后,自己又搗鼓出了個兒子,便想廢掉弟弟的繼承人之位。關白和得子兩個人就這么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在得子的示意下,藤原忠通將呈子收養(yǎng),作為攝關家的養(yǎng)女送入宮中,對抗藤原賴長。
盡管如此,藤原賴長在朝內還是有些勢力的。鳥羽法皇院廳時期,雖然關白是藤原忠通,但是原本屬于關白的“內覽”權(瀏覽呈上的奏折以及下發(fā)的詔書),卻在藤原賴長的手上。最后連鳥羽法皇都出來打圓場,讓多子出任皇后,呈子出任中宮,這才稍微緩解了沖突。
皇位繼承人之爭
久安六年(1150年),十二歲的近衛(wèi)天皇元服,多子和呈子都被送入了皇宮之中,兩年后,藤原呈子領先多子一步懷孕。得子知道呈子懷孕的消息十分開心,親自操辦了祈愿順利生產的佛事法會。然而,在過了預產期之后,呈子依舊沒有生產的跡象,最后一查,大概是只是吃多了吧,呈子并沒有懷孕。
久壽二年(1155年)七月,十七歲的近衛(wèi)天皇終于續(xù)不動命了,撒手人寰,因為近衛(wèi)天皇沒有子嗣,找到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便成為當下的要務。
有權繼承皇位的主要有兩人,一個是崇德上皇的皇子重仁親王,另一個是鳥羽法皇與璋子生下的四皇子雅仁親王之子守仁親王。
重仁親王是崇德上皇與一個被稱為兵衛(wèi)佐局的女子所生的孩子,因為母親地位低下的緣故,從小就成為了得子的養(yǎng)子。而守仁親王雖然也有藤原璋子的血脈,但是他自幼喪母,很早就也成為了藤原得子的養(yǎng)子。
理論上來說,似乎兩個人繼承皇位都沒有問題,但是畢竟崇德上皇是璋子的親生兒子,若是重仁親王繼位,將來崇德上皇就可以以天皇父親的身份開設院廳,奪回大權。因此,藤原得子便反對讓重仁親王繼位,轉而支持立守仁親王為繼承人。
不過,此時的守仁親王年幼,為了將來能讓守仁親王順利繼位,得子便與守仁親王的父親雅仁親王、雅仁親王的乳父高階通憲(藤原信西)結盟,在下一任天皇是守仁親王的前提下,擁戴雅仁親王繼位。
久壽二年(1155年)八月,雅仁親王繼承皇位,即后白河天皇,因為后白河天皇依舊是鳥羽法皇之子,因而鳥羽法皇照樣在朝廷內施行院政。守仁親王也在這年年末元服,次年,藤原得子將女兒姝子內親王(后白河天皇的異母妹妹,輩分來算應該是守仁親王的姑姑)嫁給了守仁親王。
保元·平治之亂
后白河天皇繼位以后,因為流傳著藤原賴長父子詛咒近衛(wèi)天皇,才使得近衛(wèi)天皇逝世的謠言,因此在后白河天皇繼位后,剝奪了藤原賴長的“內覽”權,藤原賴長也失勢了,藤原忠通和得子在這次皇位繼承人之爭中大獲全勝。
然而,僅僅一年不到,保元元年(1156年)六月,五十三歲的鳥羽法皇病倒,為了防止有變,藤原信西找來了源義朝(源賴朝之父)、源義康(足利尊氏祖先)等人在后白河天皇的皇宮里負責警戒,源光保、平盛兼前往鳥羽法皇所在的鳥羽殿護衛(wèi)。一個月后,鳥羽法皇去世,美福門院得子喪夫之后,也不得不出家為尼。主導朝政的鳥羽法皇逝世,使得局面又再度混亂了起來。
鳥羽法皇去世前,崇德上皇曾經前往鳥羽院請求見父親最后一面,希望父子能夠和解,但是遭到了藤原得子、后白河天皇一派的阻撓,沒有成功。鳥羽法皇去世之后,后白河天皇立即禁止了平安京內的武士們的活動,并召集了平基盛(平清盛次子)、平惟繁、源義康等檢非違使護衛(wèi),被后世稱為“保元之亂”的動亂一觸即發(fā)。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一般都認為“保元之亂”是失勢的崇德上皇與失勢的藤原賴長發(fā)起的謀反。不過近年來,卻也有學者大唱反調,認為從保元之亂爆發(fā)前的動向來看,似乎后白河天皇一方才是先召集軍勢的一方,也就是說,保元之亂中的崇德天皇并非謀反,而是受到了后白河天皇的威脅后,不得不自衛(wèi)。
藤原得子本身出身低下,完全是因為鳥羽法皇與近衛(wèi)天皇的緣故才能混到皇后的位置,在丈夫和兒子都過世的情況下,藤原得子的權勢開始衰退。而崇德天皇作為名正言順的天皇嫡流(畢竟明面上是鳥羽法皇的嫡長子),在這以后會不會恢復權勢也不一定,這一點也遭到了后白河天皇的忌憚。另一方面,關白藤原忠通也是如此,他雖然是攝關家的家督,但是卻不受到父親的寵愛,攝關家的領地、大權依然掌控在藤原賴長的手上。藤原得子與藤原忠通等人擔心夜長夢多,便決定先下手為強,解決掉崇德上皇與藤原賴長。
當時的平安京里,伊勢平氏出身的“平家”被視為是最強大的一股武士力量,平家的家督平清盛出仕鳥羽法皇,通過對宋貿易積累了大量財富,成為后白河天皇與崇德上皇爭取的對象。在得子的爭取下,平清盛派出次子平基盛前往后白河天皇處的參陣,站在了得子的一方。
很快,藤原得子一派就對崇德上皇、藤原賴長下手,四處逮捕藤原賴長手下的武士,還頒布詔令阻撓藤原賴長在攝關家的莊園里征兵。藤原賴長原本并非崇德上皇一方,此時見到政敵對自己下了狠手,便召集了平忠正(平清盛的叔父)等人前往崇德上皇所在的白河殿,尋求崇德上皇的支持,兩個人隨后達成了共識,成為盟友。不過,因為藤原得子、藤原忠通一方早就做好了周全的準備,最終兵力不足的崇德上皇一派被討伐,藤原賴長身中流矢死去,崇德上皇被流放,追隨崇德上皇的武士源為義、平忠正也都被處以死刑。
保元之亂以后,藤原得子支持的后白河天皇、守仁親王一方終于占據了優(yōu)勢,穩(wěn)穩(wěn)地掌控了朝廷的大權。保元三年(1158年),按照事先的約定,后白河天皇退位,守仁親王繼承大統(tǒng),即二條天皇。
二條天皇的繼位是有著藤原得子的支持的,他自然對父親后白河上皇不是那么感冒,因此想要親政的二條天皇與后白河上皇開設的院廳起了沖突。藤原得子當初制定的皇位繼承路線,最終釀成了平治之亂。
在平治元年(1160年)發(fā)生的平治之亂中藤原得子的身影卻少了很多,在平治之亂結束后的當年十一月,四十四歲的藤原得子逝世,遺骨被高野山收納。高野山是日本的佛教圣地,歷來就有“女人禁制”的規(guī)定,藤原得子葬入高野山,一度引起了爭議。不過,不管怎么說,這個四十四歲的女子終于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不用再經歷宮廷內斗,可以安靜下來好好休息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