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為何堂堂康熙盛世,遇到一場水災就手足無措了?

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于1999年,距今已有24年之久,這么多年過去,歷經(jīng)市場考驗,并沒有泯然眾人矣,反而是經(jīng)久不衰,可謂是一部很成功的經(jīng)典之作。
這部電視劇為什么會這么經(jīng)典這么成功呢?
因為它是大事依史,小事多構,也就是說雍正王朝在保持歷史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在細節(jié)上進行了諸多虛構,也就是進行了二次藝術加工。雖然以較真的眼光來看,這部歷史劇很多地方不符合歷史,但深入來看,這部電視劇所表達所刻畫的東西,是比之現(xiàn)實歷史都不遑多讓,將古代的宮廷政治斗爭刻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還可以從中感悟到這其中的各種人生道理和職場套路??梢哉f雖然不是現(xiàn)實歷史再現(xiàn),但勝似現(xiàn)實歷史。
那么今天貧道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堂堂康熙盛世,遇到一場水災,就暴露出如何多的弊端,自上而下出現(xiàn)如此多的問題?還有老四的處理又有何高明之處。
在這里依舊老生常談的說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談劇不說史,并非是將電視劇當成正史的說。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這部經(jīng)典電視劇蘊含的各種人生道理和職場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于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劇情而言。

康熙四十六年,正當舉朝上下沉浸在康熙盛世之時,黃河暴漲,河南山東多處河堤決口,淹沒田土房屋無數(shù)。
按說堂堂盛世,不過是一場水災,肯定能輕松解決,就算不能輕松解決,那也會應對自如。但是沒曾想,就是這么一場水災,將這虛晃的盛世打破,將一群人高喊所謂盛世之后的真實面目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首先是朝廷內部,“賢王”老八借著掌管戶部的職務之便,大開方便之門,使官員可以輕輕松松借到國庫的錢,等于拿著國庫的錢來收買人心,結果是造成國庫空虛,存銀不足五十萬兩。老八又一個勁的掩蓋,不是老四揭發(fā)出這個事情,怕是康熙都不知道。
在地方具體賑災方面,老四下江南賑災以后,見到的是澤國千里餓殍遍野,并沒有見到有力的賑災措施,反而是遇到了揚州知府車銘趁火打劫,低價買來一群妙齡少女,打算送到上司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府上,以求仕途更進一步。身為父母官,災患如此,沒有大力賑災,反而是如強盜一般趁火打劫,真可謂是諷刺至極。
老四這個欽差大臣號召鹽商和官員們捐款賑災,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看似都捐款了,實則是根本沒有捐多少,只是象征性一捐。甚至池州知府李淦不只是沒有及時賑災,甚至對老四這個欽差大臣要求他召集商號捐款的傳票,都給直接頂了回去。

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控制江南鹽商的任伯安是老九的門人,老九見不得老四和老十三立下功勞,所以不顧百萬災民的死活,授意任伯安不配合老四,甚至是跟老四對著干??梢哉f某種程度上老九就代表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另一面,就是很多錦衣玉食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上層者,視老百姓如螻蟻,從來不會考慮老百姓的死活,也不會考慮大局,眼中只有自己的個人利益。
而池州知府李凎則是仗著有大阿哥這個后臺,所以不只是漠視百姓生命,不顧其死活,更是不將老四這個欽差大臣放在眼里。
堂堂康熙盛世,一場水災自上而下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不只是打破這虛晃的盛世,更是說明這樣的體制有著很大問題,而且最高統(tǒng)治者康熙也有很大的責任。
同時這也透露出古代很多盛世的另一面,有時候很多盛世并非真的是盛世,只是統(tǒng)治階級自娛自樂的盛世罷了,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其實依舊是水深火熱。
或者說有的盛世只不過是一群欺上瞞下之人,為了拍統(tǒng)治者的馬屁而吹噓出來的。所以都有默契的自我吹噓,自我夸獎,久而之久包括最高統(tǒng)治者在內的統(tǒng)治階級就都信了。結果是一出問題了,平常只知道吹噓的群臣就都傻眼了,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了,因為他們平常的任務已經(jīng)從實干變成了鍛煉口才來溜須拍馬了,被吹捧過度的最高統(tǒng)治者也是反應遲鈍,所以導致問題一開始沒有得到好的解決,反而是越來越嚴重。

這樣的盛世,使下面的蛀蟲更是順風順水,可以步步高升,不是這場水災,不是遇到老四這樣的狠人,怕是反而現(xiàn)不了形,還可以趁機“大發(fā)橫財”。
所以說古代家天下的統(tǒng)治下,弊端很明顯。很多時候,不怕問題多多,就怕一群人自欺欺人,自我吹噓自我催眠,靠這種方式進入所謂“盛世”。結果是遇到問題了,不是手足無措慌了神,沒了主意,就是自己下場當強盜,來趁火打劫。
那么面對這種自上而下的問題,面對體制的弊端,老四的做法有何高明之處呢?
老四的做法其實很是一針見血,先是火線提拔了因為太能干實事,所以被當?shù)毓賵雠艛D的田文鏡,讓他暫代揚州知府一職。田文鏡一上臺,是大力賑災,效果是立竿見影。這說明當時體制的優(yōu)勢還是很明顯的,但是這其中的條條道道太復雜,往往是使不干實事,只知道溜須拍馬的人坐上重要位置,所以結果是經(jīng)過層層消弭,發(fā)揮不出體制的優(yōu)勢,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加嚴重。
關于籌款方面的難題,老四先是出奇招煽動災民洗劫捐款不積極的富戶,使當?shù)毓偌澣诵幕袒?。又猜測出任伯安肯定要向本主老九請示,于是派年羹堯在信使的必經(jīng)之路設下埋伏,截取了老九的親筆信,等于拿到了老九的把柄。
拿到這封關鍵的信以后,老四并沒有上報老九和任伯安的齷齪之事,而是開始利用這封信巧妙的完成自己的目的。

先是將不聽話的池州知府李淦當著任伯安等人的面狠狠地收拾了一頓,是殺雞給猴看,使自以為有老九還有老八這兩個大靠山,一直輕視老四的任伯安是嚇得不輕。
殺雞給猴看以后,老十三又以老九的親筆信威脅任伯安,讓任伯安帶頭捐了二十萬兩,那些聽命任伯安的鹽商一看他都捐款了,于是都紛紛捐款,最后老四是順利籌款二百萬兩。
可以說老四這個人很聰明很會看問題,能看出體制之內的問題,所以不按套路出牌,利用奇招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事后老四又一口氣參掉了三十多名府道官員,可以說這次下江南賑災之行,是既賑了災,還籌到款,更是反腐成功。
當然地方上大的蛀蟲任伯安平安無事,因為他帶頭捐了二十萬兩,雖然是被迫的,但光憑這點就不能對他下手。
以電視劇角度來看,可以說下江南賑災這個劇情從頭到尾刻畫的很好,將九子奪嫡中幾位阿哥的微妙關系,還有勾心斗角刻畫的淋漓盡致,更是結合了當時國家的弊端,暴露出康熙在位晚期的種種弊端,比如說國庫空虛還有官員貪污腐化嚴重。
再深入來看,更是體現(xiàn)出統(tǒng)治者康熙對體制內部弊端的妥協(xié),還有從盛世中被驚醒以后的得過且過。

在議論賑災的朝會伊始,康熙這個最高統(tǒng)治者一開始就在尋找一個背鍋者,來為此次黃河發(fā)大水負責任,所以問道太子胤礽該怎么辦,也許太子太草包,也許太子看出康熙的意思,自己卻不愿意負這個責任,所以是語無倫次,這個當了多年儲君的人,竟然提不出行之有效或者說哪怕是一個平庸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想承擔這個責任。
等到暴露出國庫空虛問題以后,康熙也是第一時間定責,說道這些年將國事交給太子胤礽還有眾位阿哥協(xié)助打理,結果你們卻搞成這樣。言下之意是這是你們的責任,跟我沒關系。
最后面對國庫空虛,無錢賑災的現(xiàn)實,而且滿朝上下只有老四一人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康熙是這般總結的“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災禍,宗室與國同體,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感知天意,這水明天淹的就會是這座紫炭城”。
反思之后,康熙并沒有處罰老八還有戶部相關官員,后續(xù)賑災中出現(xiàn)賑災不力的情況,還有背后眾位阿哥的勾心斗角,康熙也并沒有在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更沒有大力整頓,沒有對體制內的弊端進行改變,甚至打算老四籌款不成功的話,自己從大內拿出體己的銀子來賑災,說明晚年的康熙已經(jīng)不復年輕時的熱血,變得重視親情,不忍心對兒子使出雷霆手段,所以面對諸多問題,更多是選擇妥協(xié),多少有些得過且過的意思。
而即使以老四能力之強,面對體制內的問題,依舊是無能為力,只能救急,只是根一時之痛,卻是改變不了內在問題。

本來正大光明的賑災籌款事情,老四這個欽差大臣使用正大光明的手段就可以,但偏偏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只能使用那些多少有些見不得光的手段來解決,比如說煽動災民洗劫富戶,還有利用老九親筆信威脅任伯安。
當一個帝國的欽差大臣到了地方,越是需要用不尋常甚至說見不得光的手段完成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時,說明這個帝國的內部問題已經(jīng)很嚴重了。體制的問題欽差大臣可以看清,可以用其他手段解決,可是卻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欽差大臣又不可能永遠待在這里,所以體制內的弊端不絕,日后再出現(xiàn)這種事情,也是稀松平常了。
這場水災,暴露出自上而下的問題多多,使朝廷手足無措,使沉浸在自我吹噓中盛世的人驚醒,但只是暫時驚醒卻沒有反思,亦沒有重視,或者沒有在根本上扭轉這種情況,只是依靠老四這種個人能力強的人解決問題,終究不是長遠之計,畢竟不可能每次都出現(xiàn)老四這種人。
事罷眾人再度沉浸在自我吹噓的康熙盛世之中,等到弊端再現(xiàn)時,只能又以老四這種個人能力很強的解決問題,但只能救一時之痛,所以反反復復之下,病沒有治好,痛苦依舊,只是會暫緩一段時間。
康熙四十六年的水災,只是暫時驚醒這些沉浸在自我吹噓盛世之中的眾人,卻沒有使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舊習慣性的陷入自我吹噓的世界無法自拔。

所以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道光二十年(1840),歷史再次驚人的相似,沉浸在“天朝上國”的人們,面對外患,沒有幸運的再出現(xiàn)一個能力很強的老四來扭轉乾坤,被打的落花流水,乃至割地賠款,但依舊只是暫時清醒,沒有根本改變。直到二十年后,外患卷土重來,帝都淪陷,咸豐帝病死熱河,朝廷才開始睜眼看世界,才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最后再來說說,當時眾人沉浸在這種自我吹噓的康熙盛世中,更是暴露出一個問題,那便是古代的皇帝在位時間久了,要么厭倦政事,所以將朝政委于小人,要么年老出現(xiàn)糊涂之事,所以才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乃至使國家快速衰弱,諸如梁武帝、唐玄宗等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年老以后依舊精明,但漫長的在位時間,下面臣子早已摸透你的性子,會對癥下藥的諸如拍馬屁什么的,那么你也不可避免的聽信小人之話,或者說被蒙蔽。
諸如康熙身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就在晚年遇到這種被針對性拍馬屁的情況,因此沉浸在眾人自我吹噓的康熙盛世中,以至于晚年出現(xiàn)了真正盛世不會出現(xiàn)的問題,清帝國還應對不好的情況,因為這樣的盛世夾有水分。不過還好的是康熙還沒有真正的老糊涂,加上有老四這樣的優(yōu)秀繼承人,因此才沒有釀成亡國之禍。
雍正王朝背后的深意,現(xiàn)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雖然它不是真實歷史的再現(xiàn),但是我們總是會在它的身上找到歷史的影子,總是發(fā)人深省。

喜歡這篇文章的轉發(fā)和點個贊長按5秒給個三連,順便關注天天,關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壽百,年入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