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拋出新的“抗中法案”,從“全面進攻”到重點進攻

文/行走斯圖卡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美國認為這是“迫在眉睫的威脅”。為了阻止中國崛起帶來的美國霸權衰弱,美國決定跟中國來一場大國競爭。但是美國人說的競爭,似乎跟我們理解的概念不太一樣,它要做的不是發(fā)展得比中國更好更快,而是阻止中國發(fā)展。
最典型的代表莫過于前些日子,美國參議院提出的“全面抗中法案”,要求白宮動用除戰(zhàn)爭外的一切戰(zhàn)略手段與中國展開競爭,其中就包括每年3億美元的“造謠抹黑中國補貼”;但是這些議員們似乎覺得一部法案不夠,于是在5月12日又通過了“無盡前沿法案”。
據中新網報道,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的法案,要求在5年內授權1000億美元的開支,用于關鍵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先進應用研究,這些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量子技術、生物科技和先進能源等;此外,該法案還另外授權100億美元資助至少10個區(qū)域科技中心,建立一個供應鏈危機應對計劃。國會議員們對這部法案寄予了厚望,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宣稱,“這部法案可以確保美國能夠擊敗中國等對手”。
這個法案的邏輯,并不是在于讓美國發(fā)展得更快,而是砸錢讓高科技企業(yè)、科研資源集中到美國,掐斷中國的科研能力,在前沿科技領域形成對中國的包圍圈,從而遏制中國的技術發(fā)展。
說真的,如果光靠各種法案就能打敗中國,那么參議院干脆一天通過十個八個法案算了,比如通過立法規(guī)定“美國疫情死亡人數少于中國”、“中國經濟每年必須崩潰”之類,然后寫進自己的歷史書,直接快進到“美國不僅贏了新冠疫情,而且贏得了新一輪的冷戰(zhàn)”,這不是更方便嗎?
就連美媒都承認,在自身問題不解決之前,光靠砸錢是不可能成功的。彭博社認為這個法案鋪的攤子太大,而且“重復建設”,一下子投資10個區(qū)域科技中心,需要照顧到每個相關議員的選區(qū)利益,結果只能是“火種過于分散,難以形成燎原之勢”;美國《科學》雜志則認為,10個區(qū)域科技中心可能不夠多,法案應該先注重解決“公平問題”,包括地域歧視,以及美國科研系統(tǒng)中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問題,這話一聽就知道“老民主黨”了,砸錢之前先考慮政治正確。
美國這套做法,到底有用沒用,現在說其實為時尚早,一切交給實踐去檢驗。況且美國總是覺得要證明自己比中國優(yōu)秀,但是中國從來只會證明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優(yōu)秀,這就是中國和美國格局的區(qū)別,美國嚷著“要向中國證明自己”不就等于承認自己被拖入了中國的節(jié)奏?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此前的“全面抗中法案”,還是現在這個“無盡前沿法案”,都表明美國改變了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實施全方位極限施壓的“全面進攻”方式,改成在一些關鍵領域的“重點進攻”,說到這個啊,不少網友表示我們很熟悉哈。
為了遏制中國科技發(fā)展,美國參議院決定制定各種法案,一個不夠就兩個;中國的關注點在于,能不能解決眼下存在的問題。5月10日,中國科技部發(fā)布了《“十四五”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其中特設了“揭榜掛帥”的重點項目,對揭榜團隊沒有資歷、年齡、學歷、職稱的任何要求,只有一個條件,揭榜后簽訂“軍令狀”——這就是我們和美國的本質區(qū)別:我們以解決問題為優(yōu)先目標,而美國從來都是以制造問題為優(yōu)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