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4000鉛黃銅、合金元素
C34000鉛黃銅
產(chǎn)品形式:棒、板、管、法蘭、帶材、絲、鍛件等
材料名稱:C34000鉛黃銅
標(biāo)準(zhǔn):ASTM B453M-2005

觀察其磨痕放, 摩擦過(guò)程伴有氧化現(xiàn)象, 基材表面被磨平處和磨粒的主要成分為 Cu、 O, 有少量 Fe 元素粘附在基材表面, 主要磨損機(jī)制為磨粒磨損及粘著磨損。 750 ℃滲 Ta 試樣的磨痕寬度較基材略有降低, 磨痕邊緣有磨屑堆積。 在較高倍的 SEM 中, 磨痕中黑色是涂層表面凸起被反復(fù)摩擦后形成的平面, 成分依然以 Ta(58.1 wt %) 為主, 但在其上粘附 26.1 wt % Fe; 磨粒中 Fe 元素較多(41.9 wt %) , 其次為涂層 Ta 元素(35.6 wt %) , 還有少量的 O 元素,說(shuō)明涂層有一定程度的磨損, 但是沒(méi)有觸及到基體, 其磨損機(jī)制為粘著磨損及磨粒磨損。

特性及用途
切削性和冷加工性均良好。主要用于鉸鏈、齒輪、、螺釘、螺母、鋶釘、儀表盤。

800 ℃滲 Ta 試樣磨痕寬度最小, 磨痕邊緣有微量磨屑, 涂層表面凸起被磨 的表面元素包含 Ta 元素含量 60.9 wt % Ta、 24.7 wt % Fe、 15.7 wt % O 及微量 Be(0.4wt %) ; 磨粒中有大量摩擦副元素(50.8 wt %) , 主要磨損機(jī)制為粘著磨損。 800 ℃滲Ta 試樣磨粒最小, 且生成的氧化物有潤(rùn)滑減磨作用 , 故磨痕寬度最小。 850 ℃時(shí)滲Ta 后磨痕邊緣有少量磨粒堆積, 磨痕中可見(jiàn)輕微犁溝, 表面微凸體被輕微磨平, 主要元素為 Ta(60.9 wt %) 和 Fe(27.9 wt %) , 磨粒中 Fe 和 O 含量分別達(dá) 60.5wt %和 35.7 wt %, 磨損機(jī)制表現(xiàn)為粘著磨損和輕微磨粒磨損。
化學(xué)成分:
銅Cu:62.0~65.0
鉛Pb:0.8~1.5
鐵Fe:0.10
鋅Zn:余量

總體分析 Ta 涂層磨損機(jī)制: (1) 磨損首先接觸 Ta 凸起, 表面含量尤其 Be 和 Cu含量可以間接說(shuō)明磨得深度, 但是 800 ℃凸起較小(或涂層中 Ta-Cu-Be 區(qū)域較高) ,磨損平面出現(xiàn) Cu; (2) Ta 涂層磨痕表面均含 O, 即在摩擦?xí)r發(fā)生氧化, 形成氧化鉭或氧化鐵, 其中 GCr15 表面氧化鐵膜屑落入涂層表面凹陷處, 硬度高的涂層該處可能未被磨損, 且隨溫度升高, 數(shù)量增多; 溫度低的涂層硬度低, 與摩擦副間的實(shí)際接觸面積大,所以粘著較嚴(yán)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