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害亞裔事件頻發(fā),白宮甩鍋特朗普,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文/行走斯圖卡
3月16日發(fā)生在美國亞特蘭大的槍擊案,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是亞裔女性,警方還在調(diào)查,還沒有將此事和仇視亞裔聯(lián)系起來的直接證據(jù);但是美國亞裔群體的焦慮卻被進一步推高,因為這不是一件偶發(fā)的孤立事件,而是整個美國社會越來越仇視亞裔的證明。
就在這次槍擊案發(fā)生后,3月17日在舊金山,一個30歲白人男子突然揮拳襲擊一名75歲的華裔婦女,這次幸運的是,老太太用拐杖奮起反擊,把這個渣男打翻在地,還打得他要躺擔架;但是同一天在紐約,一個13歲亞裔少年就沒有這么幸運,他被一群襲擊者圍毆、被歧視性詞語辱罵,警方已經(jīng)介入調(diào)查,但是尚未逮捕任何人。
這些事件并非美國發(fā)生針對華裔乃至亞裔的種族歧視、種族攻擊的全部。根據(jù)美國反歧視亞裔公益組織的一份報告,2020年全美光是報告的仇恨亞裔事件就多達3800起,而2021年至今有報告的就多達503起;這還是有報告的,沒報告的、隱性的,誰知道有多少。
對于國內(nèi)針對亞裔愈演愈烈的仇視情緒,白宮當然不敢怠慢,自然要站出來說句話。美國白宮新聞發(fā)言人珍·普薩基3月17日在評價此事時,將責任全推給了懂王特朗普,指責其諸如“武漢病毒”、“功夫病毒”這樣的種族歧視詞語,導致了人們對亞裔不準備、不公正的看法;除了之外,不少美國專家和媒體也將責任甩給特朗普。
特朗普的責任當然不可推卸,他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足以寫一本《懂王語錄》讓世界樂呵好幾年;他通過煽動種族主義情緒,為自己的施政鋪路,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他這么做的前提是,美國社會本身就存在系統(tǒng)性的種族歧視;在他說出那么多種族歧視性話語后,依舊能得到將近一半的選民選票,足以說明對少數(shù)族裔的歧視在美國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只是礙于政治正確“敢怒不敢言”罷了;特朗普的行為,只是鼓勵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敢于公開表達出他們種族主義歧視的真實想法。
美國作為國家的歷史不長,卻有著悠久的排華傳統(tǒng),其1882年的《排華法案》是歷史上第一部針對某個特定族群的歧視性移民法案,先有所謂的“黃禍”思維,后來又有冷戰(zhàn)時期的意識形態(tài)作祟,美國一直對“中國人”這個群體有著很多偏見,就連威漫引入中國人角色時,一開始都是“傅滿洲”這樣的大反派。
這些歧視,根源在于白人至上主義的傲慢,美國一直宣揚自己是“山巔之國”、“上帝選民”這種宣傳本身就帶有貶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含義。在很多美國人的思維中,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這種在近代曾經(jīng)衰弱過的國家,都是落后、野蠻的象征——尤其是這種傲慢已經(jīng)成為美國“自信”的一部分。
事實上,現(xiàn)在美國在外交上也是用這樣一種眼光來審視中國,將中國描述成為“傅滿洲”,不僅僅是特朗普的種族主義言論,包括現(xiàn)在拜登依舊在執(zhí)行的“大國競爭”策略,都在助推美國社會的反華情緒。
光批評特朗普有用嗎?民主黨也在宣揚“恐華”言論,五角大樓也在這么做,南方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克雷格·法勒(Craig Faller)在3月16日宣稱,所謂的“中美競爭前線”已經(jīng)接近美國本土,位于南美洲、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qū)附近,然后大肆污蔑中國進行所謂“疫苗外交”。
上梁不正下梁歪,美國政府尚且如此,你怎么可能希望小民也能保持理智?如果美國政府還是不能理性看待中美關(guān)系,那就不可能說服民眾放棄對華裔乃至亞裔的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