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4000年面條不腐之謎
2002年11月,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的喇家遺址的發(fā)掘現場,考古專家們挖出了一個不起眼的陶碗,但是,一個考古專家翻開碗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個4000年前的陶碗里竟然藏著一個竟然裝著一種大家十分熟悉,卻又意想不到的食物————一碗面條,一碗剛剛煮好的面條!

面條的不遠處就是一堆腐爛的尸骨,對比這滿地的白骨,為什么偏偏只有這碗面條沒有腐爛呢?

在對喇家遺址進行了全面的地質考察后,考古專家終于解開了這個來自4000年前的秘密
某年某月某日的晚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和洪水襲擊了喇家村,這碗剛剛煮好的面條被倒扣在地上,泥沙快速堆積,掩埋,這個陶碗瞬間形成了一個完全密閉真空的保存環(huán)境,當煮面條的人已不幸化為白骨時,這碗面條卻陰差陽錯地變成了千年未腐的奇跡

一碗幸運的面條,一瞬間就成就了永恒,不過,好景不長,在翻開陶碗后的一分鐘內,面條就因為接觸了空氣,瞬間腐爛黑化,不過,奇跡并沒有終結,就是這一碗面條,翹起了整個地球,改寫了世界歷史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這之前啊,國際上普遍認為,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面條的國家,因為在羅馬古城曾經挖掘出一幅壁畫,畫上描繪了古羅馬人和面、搟面、切面的工藝

然而喇家遺址出土的這碗面條,證明了中國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用小米制作面條的工藝,我國的面條比意大利早出現至少兩千多年

2005年,美國《自然》雜志也正式報道了這碗幸運的面條,從此證明了我國才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面條的國家

看到這兒,今天中午,你打算吃碗面條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