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陷阱問題.歷史.1】招降諾曼人的查理三世

眾所周知,公元885年,維京人羅爾夫率眾圍攻巴黎,即著名的Siège de Paris。
雖然沒能像前輩那樣成功攻下巴黎,但也讓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顏面無光。
幾年后,888年,查理三世便在被自己侄子廢黜的幾周后“自然死亡”。
在圍攻巴黎前,維京人已沿西歐海岸線洗劫了近一百年(最早記錄789-793年)。
維京人羅爾夫也在公元876年就實質(zhì)上占領(lǐng)了西法蘭克王國塞納河上游的盧昂地區(qū)(今濱海塞納省及諾曼底大區(qū)省會-魯昂)。
911年,西法蘭克王國在一次戰(zhàn)斗中擊敗維京人羅爾夫,“迫使”其簽訂《圣-克萊爾-埃普特條約》。
條約內(nèi)容主要有,將塞納河上游魯昂等地區(qū)賜予維京人羅爾夫。
羅爾夫歸信基督教,起法語名羅洛,宣誓效忠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并不再與王國為敵。
于是,實質(zhì)上的諾曼底公國也自此誕生。
但是,問題來了:
在公元911年讓羅爾夫改名羅洛并宣誓效忠的是西法查理三世,可查理三世不是早在888年就“自然死亡”了么?
答案很簡單,但也很離譜。
更能引申出無數(shù)問題:
所謂的查理四世,即開始核準(zhǔn)查理幾世時的查理五世的前一代,其實應(yīng)該是查理六世。
有兩個查理,被遺漏了……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