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質與能量(120)量子專題(4):“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引力失衡”
接著上篇文章這里繼續(xù)討論“量子”在“時間”上“混亂”的緣由——“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對“量子”的影響——“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引力失衡”。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下模型《118》-1如下:

在上圖模型《118》-1中我做出了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假定——假定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模型之中所存在的由一個源質單位與六個能量單位組成的“觀測主體”與僅有一個能量單位組成的“被觀測者”均“受力平衡”,并且由于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模型中所含所有物理單位均受力平衡,故而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存在于模型中的所有物理單位均不會發(fā)生相對位移也沒有相對位移的傾向。
——雖然為了避免進行討論時將模型過度復雜化我做了這樣的假定,不過這樣的情況并不會維持太久。就像我在上篇文章中所說明的那樣,宇宙中存在“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并且由于“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會對成立為“觀測主體”的一源質六能量松散源質能量團與成立為“被觀測者”橙色能量單位均產生影響,所以縱使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模型中所含的所有物理單位均受力平衡,它們很快也會在“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的影響下開始“引力失衡”進而按照引力失衡程度的差異有先后順序地開始發(fā)生相對位移從而產生“變化”了。
在說明“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導致“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發(fā)生的原因究竟是如何影響“觀測主體”與“被觀測者”之前,這里我再強調下——
“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的本質是宇宙間的源質、能量、源質能量團自身因“引力失衡”不斷發(fā)生相對位移,進而使得受它們影響的物理單位所受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受影響的物理單位引力是否引力失衡、引力失衡的大小、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受影響的物理單位發(fā)生相對位移的方向、優(yōu)先順序不斷發(fā)生變化——并最終使得這些受影響的物理單位做無規(guī)則相對運動的情況。
——而這一本質事實上與“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的生成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都是宇宙中存在著的源質、能量、源質能量團發(fā)生相對位移時對外施予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發(fā)生變化導致的產物,區(qū)別在于“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是源質能量引力場影響“普通物質”中的“量子”產生的情形,而“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則是源質能量引力場影響“暗物質”也即“真空”、“空間”——“立方體塊式網絡結構”產生的結果。
“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真空零點能”的作用對象略有區(qū)別,但產生機制卻完全相同,因此它們均可同等地反饋源質、能量、源質能量團發(fā)生相對位移時對受影響的物理單位的施予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變化情況,也因此在探討這些影響時,我們可以將這兩種物理現(xiàn)象作近似替代。
——而在這樣的基礎上,讓我們回歸模型《118》-1,現(xiàn)在我們假定“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致使“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宇宙間的源質、能量、源質能量團自身不斷發(fā)生相對位移,進而使得受它們影響的物理單位所受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這一效果對模型《118》-1中原本引力平衡的“觀測主體”與“被觀測者”產生影響并將這種“影響”以模型中憑空生成的一對源質引力實際作用效果相反的“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進行替換指代,于是有模型《120》-1如下:

在上圖《120》-1中,我用新添加的黑色圈用于指代一個額外的源質單位,而用新添加的藍色圈則用于指代一個額外的能量單位——在這里我用這一個額外的源質單位與一個額外的能量單位近似地代表“真空零點能”也即“虛粒子對”,并將該“虛粒子對”引入模型,為了讓讀者更加注意這組“虛粒子對”我用紅色方框將其框出于是有下圖《120》-2:

——而在將“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引入模型之后,我們就可以對“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對“量子”的影響進行分析了。
在進行實際分析前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一對“虛粒子對”一般是由一到兩對“靜光子”——也就是一源質、三能量最小微觀球——互相結合、轉移能量形成,因此在一對“虛粒子對”中,對外施予源質引力的部分應當含有兩個及以上源質單位以及數(shù)量不等的能量單位,對外主要表現(xiàn)源質引力削弱效果的部分應當含有不超過一個的源質單位以及數(shù)量不等的能量單位,當一對憑空生成的“虛粒子對”相互結合后,其源質能量比應當?shù)扔?:3,不論是對外施予源質引力的部分還是對外表現(xiàn)源質引力削弱效果的部分,其含有的源質、能量數(shù)量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在上述模型《120》-1與《120》-2中,只是為了簡化模型,降低討論復雜度才將對外施予源質引力的部分簡單地抽象為了一個源質單位,而將對外施予源質引力削弱效果的部分抽象為了一個能量單位,如果需要進行精確分析情按照實際情況而非《120》-1與《120》-2中的抽象情況進行考慮——就這樣。
——現(xiàn)在,讓我們再回到圖《120》-1,讓我們在《120》-1的基礎之上進行受力分析。
通過對圖《120》-1的模型進行分析可知當“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同時對“觀測主體”與“被觀測者”一同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時,使二者產生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與引力失衡后隨之發(fā)生的“平均”的“變化”程度是并不相等的。
為什么說“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同時對“觀測主體”與“被觀測者”一同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時,使二者產生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與引力失衡后隨之發(fā)生的“平均”的“變化”程度是并不相等的呢?
主要原因在于模型中的“觀測主體”一源質六能量松散源質能量團——對應現(xiàn)實情況中的人類及人類生產制造的儀器設備——所含的源質、能量數(shù)量均遠多余“被觀測者”的橙色能量單位——對應現(xiàn)實情況中的“量子”——當同等大小的物理作用效果被同時施加給一個所含源質與能量數(shù)量更多的物理單位——“觀測主體”——與一個所含源質與能量數(shù)量更少的物理單位——“被觀測者”——這兩個物理單位及物理結構時,由于能量本身具有削弱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效果,含能量數(shù)量更多的物理單位能夠更大程度的削弱被施加在自身之上的引力作用效果并降低自身所含的源質與能量單位的引力失衡程度,故而含能量單位更多的物理單位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與引力失衡后隨之發(fā)生的“平均”的“變化”程度更低——含能量程度不等,“平均”引力失衡程度,與引力失衡后隨之發(fā)生的“平均”的“變化”程度就不等。
——上面這段話可能有讀者不理解它的意思,所以讓我們來結合模型來進行說明。
現(xiàn)在我們在模型《120》-1的基礎上,過“真空零點能”——“虛粒子對”——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或對外施予源質引力削弱效果的部分——這兩部分中的一部分,我們現(xiàn)在假定研究的是“虛粒子對”——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于是我們在模型《120》-1的基礎上過“虛粒子對”用于指代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也就是《120》-2紅色方框內的那個源質單位——作一條黃色輔助線,并將“觀測主體”一源質六能量松散源質能量團與“被觀測者”橙色能量單位連接起來,于是我們可以得到圖《120》-3如下:

在上圖《120》-3中黃色輔助線穿過“虛粒子對”中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因此可以視為該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對外施予的源質引力作用的傳遞路徑,處于該路徑上的所有源質與能量單位均可視為受到了“虛粒子對”中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從上圖《120》-3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黃色輔助線穿過作為“觀測主體”的一源質六能量松散源質能量團所含的兩個紫色能量單位,也穿過了作為“被觀測者”的橙色能量單位,所以我們可以視為這兩個紫色能量單位與那一個橙色能量單位均受到了了“虛粒子對”中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影響。
由于我們在模型《118》-1中作了這樣一個假定,假定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模型之中所存在的由一個源質單位與六個能量單位組成的“觀測主體”與僅有一個能量單位組成的“被觀測者”均“受力平衡”——那么當憑空出現(xiàn)的“虛粒子對”中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對模型《118》-1中原有的物理單位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時,受到“虛粒子對”對外施予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影響的兩個紫色能量單位與那一個橙色能量單位勢必因此失去其原有的“引力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開始擁有發(fā)生相對位移的傾向。
不過這里就有一個問題要問了——
當這三個能量單位均出現(xiàn)相對位移的傾向時,它們的“引力失衡”程度是相等的、發(fā)生“變化”的優(yōu)先順序是相等的、“時間流逝”的情況是相等的——嗎?
答案是:“否”,兩個被黃色輔助線穿透的紫色能量單位中,背離“虛粒子對”中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的那個紫色能量單位所受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是被削弱過的。
將受“虛粒子對”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影響的兩個紫色能量單位加以區(qū)別,我現(xiàn)在在模型《120》-3的基礎上將這兩個能量單位以不同的顏色加以標記,于是有模型《120》-4如下:

從模型《120》-4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虛粒子對”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可以被直接施加至“被觀測者”所擁有的那唯一一個橙色能量單位之上,但是當“虛粒子對”將其源質引力作用效果施加至“觀測主體”的一源質六能量松散源質能量團上時,只有像綠色能量單位這樣的直接面向“虛粒子對”主要對外施予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部分的能量單位會直接受到“虛粒子對”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影響,而像棕色能量單位這樣的不直接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在接受“虛粒子對”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時,這份影響往往都會被“觀測主體”所含的其他能量單位所擁有的源質引力削弱效果削弱一次,因此接受到的實際源質引力作用效果小于“被觀測者”的橙色能量單位所受的源質引力作用效果的絕對值。
——在這樣的基礎上,由于我們在模型《118》-1開始之初假定了模型中所有的物理單位均引力平衡,而在模型引入了“虛粒子對”后,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引力失衡程度更高,不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引力失衡程度更低,不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就會處于實質上的“時間停止”狀態(tài)。
——而很顯然地,由于像人類及人類生產制造的儀器設備這樣的“觀測主體”含有的源質與能量數(shù)量更多,所以“觀測主體”更難使其含有的所有源質與能量單位均面向“虛粒子對”,而像“量子”這樣的“被觀測者”含有的源質與能量單位數(shù)量更少,所以“被觀測者”更容易讓自身所含的源質與能量單位面向“虛粒子對”——此時,由于像人類及人類生產制造的儀器設備這樣的含有源質與能量數(shù)量更多的“觀測主體”所含的所有物理單位中不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的比例更高,所以其“平均”引力失衡程度就會更低,而像“量子”這樣的含有源質與能量單位數(shù)量更少的“被觀測者”所含的所有物理單位中面向“虛粒子對”的物理單位的比例跟到,所以其“平均”引力失衡程度就會更高——
所以,綜上,總的來說,像人類及人類生產制造的儀器設備這樣的含能量單位更多的“觀測主體”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與引力失衡后隨之發(fā)生的“平均”的“變化”程度就更低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說過“時間引力作用規(guī)則”的基本原則“引力失衡程度高的優(yōu)先行動,低的延后行動,不失衡的不行動”,由于身為“被觀測者”的“量子”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更高,所以其“時間正常流動”,身為“觀測主體”的人類及人類生產的儀器設備的平均引力失衡程度更低,所以其處于實質上的“時間停止”狀態(tài),由此,人類及人類生產的儀器設備不能完整地觀測“量子”的相對位移軌跡,得到的觀測結果也就像之前的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存在問題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引力失衡”但另外一個重要內容——“量子層級的布朗運動”與“量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還沒有說,下篇文章就說說這個吧。
嗯,為了完整地說明這個作用規(guī)則,不知不覺間,這篇文章寫了5K了,唉原本計劃一篇文章2K字的,怎么就寫出5K的文章了呢?唉·················
算了,就這樣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