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漢朝生活-畫像石鑒賞》畫像石賞析 第一節(jié) 人物造型 讀書筆記
《看得見的漢朝生活-畫像石鑒賞》畫像石賞析讀書筆記、
1.人物造型

觀看上面兩幅圖,可以發(fā)現,有一個奇怪的地方,衛(wèi)士的側臉有兩個眼睛,有一些說法是當時的繪畫技巧還不夠成熟,而另外一些說法是衛(wèi)士的側臉有兩個眼睛是為了它可以更好地審視周圍安全。

不過后來這樣的問題,被“八分臉”解決了

所謂“八分臉”半側面的人像 透視學叫做“成角透視”。有立體感。

漢朝人應該是沒有掌握這樣子的技法,不過因為時間經驗的積累,已經非常的成熟了,在造型穴上可以說是一種很大的進步,甚至可以用來推測藝術的成熟與否。


關于 畫像石里面的門吏? 侍者 執(zhí)盾守衛(wèi)
門吏就是門前小吏,守門,通報 辦事如果主人不愿接見,或者已經有約,一般門吏就不會再通報了。

上圖的執(zhí)戟門吏和一般的執(zhí)戟士兵不一樣,叫做“棨戟? ”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儀仗,出行時作為前導,后亦列于門庭。(唐 王勃 《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滕王閣的“棨戟”不知道如何翻譯)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后上朝太公,太公擁彗迎門,卻行欲拜。擁彗者(手拿掃帚的人)不僅僅是 打掃衛(wèi)生也是 禮儀的代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鄒衍)適梁,惠王郊迎,執(zhí)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受業(yè),筑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上圖的擁彗者有些不一樣,端莊正經嚴肅,站立筆直,雙手合并,儀態(tài)好將掃帚直立,更像是儀仗隊的味道。(擁彗者把掃帚拿出了儀杖的味道,真棒)

亭長畫像

為什么將亭長畫像雕刻于墓門之上?作者分析判斷,一方面是為了表達墓主人不一般的身份。亭長是漢代地方政權的基層統治者,除了經營所管轄的亭,供行人住宿外,還有兩種職能,其一是“禁捕盜賊”的治安保衛(wèi)工作。其二是管理民事訴訟。將亭長畫像刻畫在墓門上,也會有讓他們在冥界中服侍墓主人的象征之意。



“便面“”不是方便面”
便面:扇子的一種,《漢書·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顏師古注:“便面,所以障面,蓋扇之類也。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焙笠喾褐干让?。


在《漢書·張敞傳》中,出現便面一詞,為“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鳖亷煿抛⒃疲骸懊嫠哉厦妫w扇之類,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則得其便,故曰便面。


?畫像石中的女子

摘自百度:《城中謠》是《樂府詩集·雜歌謠辭》中的一首。表面上說的是漢代的流行時尚及其變異,實際上暗諷了當時盲目跟風的社會風氣?!冻侵兄{》并列與夸張的手法運用,體現了民謠詼諧活潑的諷刺藝術。
城中謠? 城中好高髻⑴,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⑵,四方且牛額⑶。城中好大袖⑷,四方全匹帛⑸。
我覺得吧 ,比起畫像石里面的男人,女子的腰是不是太細了 ,《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

畫像石里面的勇士

仔細觀看上面的畫像磚,三個勇士混戰(zhàn),左邊的勇士已經被打倒了,寶劍也掉在了一邊,中堅的勇士看起來最威武,佩劍弓步亮掌,似乎是戴著面具,最右邊的武士拿的武器是鉞,在他們的邊上,有龍鳳蝎子壁虎,似乎這些動物是為了烘托戰(zhàn)斗激烈的氣氛。

畫像石里面的斗牛


漢畫像石里面的斗牛和西班牙的斗牛還是有區(qū)別的,西班牙斗牛是用靈巧的身手來躲避斗牛,而漢畫像石里面 斗牛更加講究斗牛勇士的神力。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帶著重兵去東周國都洛陽觀看九龍神鼎。秦武王年少驍勇,喜歡舉鼎。他手下有知名的三個大力士,叫孟賁、烏獲、任鄙,都是舉鼎能手,也陪伴著他到洛陽。其中,孟賁又名孟說,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犀,能生拔牛角,發(fā)怒吐氣,聲響動天,尤為勇猛。九龍神鼎是世上瑰寶,秦武王一看見它,舉致大發(fā),便借此機會與孟賁比試舉鼎,以顯示一下秦在列國中的地位。這位年少好強的武王,抓住一只龍紋赤鼎猛地舉了起來,殊不知此鼎重量過大,終因力氣不支,累得雙目出血;力盡鼎落,又砸斷了臏骨。結果秦武王不治而死,丟了王位。無辜的孟賁也因此獲罪,被誅殺九族。(真作)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畫像石里面的子路真的就是 頭上帶著雄雞,腰上別著小豬,真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