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愁絕冰魂水一杯

《七律·水仙花》
金盞銀臺碧玉身,陳王何故暗傷神。
凌波始覺嬌無力,哪得分心予眾人。
靜色沉香更漏寂,紅燭暖灶錦初溫。
欲與梅兄邀素女,不知礬弟已為春。
????????水仙秋日生長,冬日開花,一到夏至則進入休眠狀態(tài),又水仙長于河澤之中,溪澗之傍,有凌波仙子之美譽。雖然在三國階段,國內(nèi)并無此花,但絲毫不影響以曹子健之洛神名之。
????????水仙適宜于書房或庭院養(yǎng)植,除了一杯清水和幾粒石子,其他均不需要,更不用說添加肥料和養(yǎng)分。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生存方式可稱作花之君子。
????????水仙何時進入中國,可以確定的記載有《酉陽雜記》:“捺襖出拂林國,根大如雞卵,葉長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條,莖端開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黃赤不結(jié)籽,冬生夏死。取花壓油,涂身去風氣”。
????????《酉陽雜記》的作者段成式生于唐代,故水仙最早進入中國不會早于唐代。記載的植物無疑是指水仙,拂林國既是當時的羅馬,其國曾五次遣使來唐,輸入不少方物,水仙是其中的一種。
????????段公路著作《北戶錄》,其中有一段文字:“孫光憲續(xù)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shù)本,摘之水器中,經(jīng)年不萎。”,是說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江陵即今湖北荊州,此段記錄說明水仙花不僅在唐朝的后宮開始栽種,而到晚唐時,已經(jīng)傳到偏遠的湖北地帶,已經(jīng)從皇宮傳播到了民間。
《桃竹枝引贈章留后》
唐 杜甫
斬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橦使君開一束,滿堂賓客皆嘆息。
????? 從杜詩中,我們略約可以看出,江妃水仙之名貴,滿堂賓客所贊嘆的正是江妃水仙的難得。

?
《水仙花》
宋 姜特立
六出玉盤金屈后,青瑤叢里出花枝。清香自信高群品,故與紅梅相并時。
????????姜特立提到水仙花的開花時節(jié),與紅梅綻放的時間點相并,其實,水仙開花略晚于紅梅而又早于山礬,故有梅兄礬弟之說。山礬即我們所俗稱的野桂花,南方山林里一到春天便開滿了這種花,把整個青山都染白了。
《王充道送水仙五十枝》
宋 黃庭堅
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
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 ? ??????作為蘇門四學士的黃魯直,學詩太白,自稱“謫仙”,然其詩格少太白之飄逸而多杜詩的直硬,此詩中“出門一笑大江橫”有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影子。這首詩主旨不在于此,這首吟頌水仙的詩,黃魯直硬是把水仙比作洛神,把水仙的品質(zhì)與梅和礬相提并論,可謂別出心裁。黃庭堅一生酷愛水仙,寫過很多首歌頌水仙的詩,在此不一一列舉。
《水仙花》
宋 楊萬里
韻絕香仍絕,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為名。
- ????????在楊萬里的筆下,水仙已經(jīng)不食人間煙火了,是天仙,不染凡塵。

《次韻謝惠山村送水仙》
宋·王諶
自是神仙客,梅花亦讓青。
綠垂云葉重,黃映雪花輕。
襪小凌波穩(wěn),杯斜帶露傾。
一枝來贈我,吟幾覺春生。
????? 相對唐詩之雄,我更喜歡宋詩之雅,王諶在詞壇中名氣并不大,然而他這首寫水仙的詩卻讓人如見佳人,如沐春風,不由得心生婉爾。
????????“風標宜作梅花伴,不入離騷亦偶然”。在仇遠看來,水仙應(yīng)是與梅蘭菊等一樣載入《離騷》之中的香草;“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連朱熹這種“去人欲,存天理”的偽道學家在面對水仙的時候,也不免要流露出真情;“離思如云賦洛神,花容婀娜玉生春”,元代姚文奐把水仙比作洛神,不過是拾前人之牙慧,無甚新意;“澹墨輕如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明代李東陽這種白描素寫的手法,才是對水仙贊美最好的詩句;“澧蘭沅芷若為鄰,澹蕩疑生羅襪塵”,“清香自信高群品,故與江梅相并時”...... 贊美水仙的詩句隨著時代的推移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清新脫俗。
????????水仙名字眾多,如金盞銀臺,凌波仙子、姚女花、雅蒜、天蔥、玉玲瓏、女史花...... 花如其名,綠裙青帶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潔的花朵超塵脫俗,高雅清香,格外動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來。元程棨《三柳軒雜識》謂水仙為花中之“雅客”。水仙花語有兩說:一是“純潔”。二是“吉祥”。其實,國外的水仙花的含義則是“極度的自戀”。

《水仙》宋·高文虎朝朝暮暮泣陽臺,愁絕冰魂水一杯。巫峽云深迷昨夢,瀟湘雪重寫余哀。菊如相得無先意,梅亦傾心敢后開。惱徹會心黃太史,他花從此不須栽。
????????水仙是一種不需要人類打理,只一杯清水便能活得通透,長得青翠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謂只有奉獻,從無索取的奇葩,而這種花最大的特點還在于越是嚴寒時代,越是青翠可人,而一旦進入暖季,則開始休眠,似乎從不與熱鬧爭寵,這不正是中國大多數(shù)風骨文人的特點嗎?這也能解釋了中國文人在歌頌水仙的詩,總是那樣的高潔與清麗。
《詠水仙花詩·其二》清朝·周青蓮萬劫修成潔凈身,拚將枯槁委風塵。無生參透長生秘,得意分明失意人。玉佩要馀今日恨,霓裳舞罷舊時春。含情久不施脂粉,寄語楊妃莫效顰。
?????????以詩言理,從宋開始便逐漸興起,以蘇子瞻為代表,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周青蓮從水仙身上看到人事興衰,生死循環(huán),悠然自得和寵辱不驚,確是詩中大家。這首詠水仙花詩亦是作者的自我褒揚。
《水仙》宋·釋智愚芳心塵外潔,道韻雪中香。自是神仙骨,何勞更洗妝。????????釋智愚(1185年—1269年),號虛堂,俗姓陳,四明象山人,16歲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師蘊出家。寶祐四年,在靈隱寺鷲峰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入住柏巖慧照寺,作為一代高僧,本已四大皆空,獨對水仙情有獨鐘,足見水仙魅力所在。

??????? PS:自水仙從唐朝傳入我國,贊美水仙的詩詞就接踵而至,且多清麗高雅,讓人無法取舍。今所摘錄并不代表其他水仙詩不好,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忍痛割愛了。
????????水仙是一種有毒的植物,于家中盆養(yǎng)時要防范小孩子誤食,這或許是水仙唯一的缺點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