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和《長安三萬里》對比
2023.7.23 每日分享
《封神》和《長安三萬里》對比
今天同時看了兩部電影,做一個對比,尤其是劇本方面的對比,因為劇本是導(dǎo)演比較好控制的,到了制作階段很多東西就沒有那么容易控制了。首先說一下封神,這個劇本看完就是被高手動過的感覺,運用電影的手法,非常符合電影的規(guī)律(而不是真實、原著或者文學),這對喜歡電影本身的我來說,確實是看完覺得醍醐灌頂,受益良多,感覺被大神啟發(fā)了一下,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對我啟發(fā)最大的幾個點(細節(jié)很多,我就不細說了)
1 封神從姬發(fā)的視角講故事,用一個視角統(tǒng)一了封神中的眾多人物,這是符合電影規(guī)律的,有主次,很多次要人物可以略寫。而且姬發(fā)的視角可以做最后人物成長,為英雄史詩奠定一個好的基礎(chǔ),這是一個聰明的視角。
2 對于這個視角,人物弧的設(shè)計也是非常精妙聰明的。通過他眼中看到的紂王,是一個偉大的王,然后一個重要事件,讓他開始背叛一個自己曾經(jīng)崇拜的王,作為故事脊柱,是一個很好的結(jié)構(gòu)方法。我覺得這個不容易,很難,非常佩服。
3 人物塑造非常電影,我們中國其實比較習慣臉譜化人物,包括原著和傅藝偉版封神榜,我都很喜歡,但是相比之下,人物塑造都是扁平的,蘇妲己就是蠱惑,紂王就是殘暴,但是這里他們都是有欲望,紂王不是被蠱惑而是自己的欲望,妲己也是報恩甚至還有一點對紂王的愛,我覺得這些讓人物變得更有層次,更豐富,我覺得是很電影化的處理。
4 一個明顯優(yōu)于長安三萬里劇作的方面,就是長安一片都是用狀態(tài)塑造人物,但是封神的角色大量用動作和抉擇塑造人物。我們劇作的核心就是,一個人做了什么選擇在決定一個人是誰,封神里面的人物的選擇很多都很艱難,但是讓人物鮮活,記憶深刻。當然長安主要角色塑造也是有特點的。
5 很多電影化元素都有運用,比如電影符號在封神中也運用了,那個環(huán),代表回家。再比如電影中運用了弒父弒君的反復(fù),其實也是悲劇中的常用元素,讓他有一種唏噓感。這些東西讓劇作更富有電影感。
6 長安三萬里有浪漫之處,有些人物的塑造很好,尤其是黃鶴樓幾次的塑造和相撲的應(yīng)用,是我最喜歡的,比較具有電影感,包括劇作的套層結(jié)構(gòu),也是處理很不錯,高適人物也讓我覺得很有趣??傮w來說,當然也不錯,但是前面那幾個方面,我肯定是更喜歡封神。
7 引用一個朋友的話:封神和長安的戲劇表達方式很恰當展現(xiàn)了東西方邏輯的一個不同點。封神意在使用事件的相對客觀性去展現(xiàn)人物的相對主觀性即復(fù)雜性,人物相對更飽滿,所以這部片子很像西方史詩片??上П恢破酵侠哿恕iL安意在使用人物性格的相對客觀性(即類似于傳統(tǒng)中國戲劇的臉譜化)即相對單一性去展現(xiàn)和推動事件的主觀性發(fā)展,也很符合中華民族的思考邏輯。尤其這部片子寫的是文人,文人天真幼稚理想化,用這種方式很合適。誰優(yōu)誰劣呢?風象時代會融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