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君的燒拍回憶錄 51~55
燒得太多了,難免覺得千篇一律。展望未來,只是為了更好地發(fā)燒;但是回顧往昔,其實也是在重刻青春吧。畢竟,生活總是平淡又晦澀,經(jīng)由筆尖流淌,才有了浪花。

第51塊:權(quán)杖
結(jié)構(gòu):淋巴面材、(AL-C和PBO-C混織)纖維層、淋巴過渡層、桐木大芯。5+2。
詳細的評測可以參見:【嘗一口鮮】龍焱 權(quán)杖,優(yōu)拉的旗艦之作
黑馬君都差不多要忘記了原來它是ALC和ZLC結(jié)合的纖維層,只記得它暴虐的殺傷力。我當(dāng)時就貼了普狂,刷了兩遍海豚,太殘暴了。那種力量感超過吉村真晴限量一個檔。但是么,我現(xiàn)在正手不打狂飚了,權(quán)杖配正手外套太彈了,控制不夠有數(shù)。比賽畢竟得打起來自己能調(diào)控才行。但不得不說,最暴力的那些底板之中,權(quán)杖位列其中。也許國手級別的更多需要一種充分的掌控力,這類過于兇猛,力量放大感偏強的球板不入他們的法眼。但不得不說,這塊板經(jīng)過纖維的力量的大幅植入,進攻起來太爽了,著實稱得上“悍將”。有些時候,一些業(yè)余球友正是需要這樣的殺傷力加成,才更能打得出自己的特點。

第52塊:斯帝卡OC?(Offensive Classic)
代表人物:王勵勤、郭躍
結(jié)構(gòu):淋巴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大芯。純木五層。
人們總是以神板去定義它,盡管神板已時過境遷。曾經(jīng)赫赫有名的屠龍刀、弧圈機器。
小球時代,OC輕薄的板身和充足的整體形變以及酥脆的手感讓人流連忘返。到了如今,多半被當(dāng)成練功板。但是,只要你有力,正手貼上灌膠的狂飚,還是能夠相當(dāng)猛的,弧圈依舊很炸裂。當(dāng)然啦,聰明的人都會選擇可以稱為新時期升級版的狂飚龍5,更省力的同時,威力更強。
對于OC,十年前黑馬君唯一深刻的印象是:球友用CL和OC直板,明顯OC的弧線更彎,二跳更拱,更有加速感。CL只是更硬實,推擋更利索,但沒有OC那種美妙的弧圈感覺。后來,這位朋友不再打球了。我曾經(jīng)想問過他。畢竟幾年的愛好,每夜相伴的,怎的就能輕松放下?即便有了老婆孩子。這個疑問,昨晚我似乎解開了。將近12點,從工作室忙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時間仿佛慢下來。突然覺得,即便晚上不打球,也可以很安逸······也許隨著年歲漸長,愛與不愛,都抵不過風(fēng)輕云淡的平靜。

第53塊:超級張繼科70周年限量版
結(jié)構(gòu):寇頭面材、SZLC、阿尤斯、桐木大芯。5+2。
外置Super ZLC的結(jié)構(gòu)竟然有了些外置ALC那種咬球的停頓感,在這支特注工房的作品上出現(xiàn)了。對于“可控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暴力”,毫無疑問,這點超張70是超過權(quán)杖的。權(quán)杖有時會如脫韁之野馬,到底心里還是不夠踏實。但超張70的話,它是沒有超級林昀儒、Viscaria那么相對忠實,殺傷力的放大感明顯更大,彈性增強,但好歹只要習(xí)慣后,還是比權(quán)杖打起來更有譜。詳細的評測可以參見:超級張繼科70周年特別版,成色幾何??
對比市場版的超張,這塊超張70的放大感增強它的殺傷力,實在適合想提升單板質(zhì)量的積極進攻者。更強的彈性和更長的弧線確實有可能帶來更高的失誤率,但黑馬君覺得:若要給對手造成更強的威脅,這是不可避免的。配膠方面,硬度不要太高,相對持球些的,彈性不要太強。比如正手配個T05,我感覺就還一般,起下旋的安穩(wěn)性還不如更沒勁、更柔和的多尼克S1。倒是配微粘的D09c效果還不錯。
第54塊:狂飚龍5X

結(jié)構(gòu):林巴面材、阿尤斯、黃芳碳、阿尤斯大芯。5+2。
關(guān)于馬龍的紅雙喜用板史:從鞍山小馬,到金滿貫龍隊— 裝備篇
龍5和龍5X的對比:【器材】龍的狂飚史!馬龍各時期底板揭秘!兼評龍5X!
相比而言,減薄了力材、增厚大芯的龍5X,提升了剛性、反手的出球速度。但黑馬君在正手拉沖的時候總覺得那種加轉(zhuǎn)的細膩感覺不如龍5,不夠盡興??赡苣撤N程度來說,動作緊湊的適合龍5X,喜歡掄的會更適合龍5。而傳統(tǒng)的橫板打法大概率更喜歡龍5,直板球友會比橫板的更能擁抱龍5X。當(dāng)然啦,彼此的相似度還是挺高的。尤其你正手如果配狂飚3的話,龍5X依然非常持球。它的弧線比龍5低平,二跳的加速能力雖然沒有龍5好,但勝在反手的相持對抗更舒服。應(yīng)該說,龍5X走上了正反手更為均衡的道路。

第55塊:優(yōu)拉諾比利斯(Nobilis)
代表人物:索爾佳、張安
結(jié)構(gòu):檜木面材、ZLC、桐木大芯。3+2。
3+2結(jié)構(gòu)的爺青回發(fā)生在2021年的歐錦賽上。用普碳的波爾和用諾比利斯的索爾佳分別斬獲男女單冠軍。當(dāng)年四月份,“黑馬聊乒乓”在國內(nèi)首先報道了波爾用普碳這個事。表面上看,當(dāng)時的波爾囿于傷病,這是用普碳的初衷。不過嘛,另一方面來講,可能也是趁機改變下自己的球風(fēng)。畢竟在用普碳之前的那段時間,波爾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反而是用了普碳后有些回暖。對比普碳,諾比利斯的速度感甚至更快些,畢竟用的是更為高彈的ZLC。雖然旋轉(zhuǎn)一般般,但速度確實快得驚人。用諾比利斯,你有一種沖鋒的舒暢感。這類慣于借力打力并擁有與眾不同速度感的球板,總是能讓人換一種思路去對待自己過往的比賽風(fēng)格。柔和的厚為1.2mm的檜木面材其實也還吃球,并非純粹的硬鋼片。塑料球時代對球板剛性的訴求進一步提升,因為剛性在某種層面上意味著更快的速度感以及更省力、簡潔的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