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筆記本 OLED? — 華碩靈耀 X Pro 評測
*全文基于 靈耀 X Pro 2022 版:i9-12900H + RTX 3060、32 GB 5200 MHz 內存、1TB SSD,4K OLED 觸控屏、售價 19999 元。
優(yōu)點:
AAS Ultra 風洞設計,讓整機的散熱表現極佳
i9-12900H + RTX 3060 整機性能釋放 125~140W,滿載時噪音不高
優(yōu)秀的 4K OLED 觸控屏
非常實用的觸控板以及華碩旋鈕設計
不足:
采用了CNC一體成型工藝,所以有些偏重
設計與體驗:
靈耀 X Pro 最讓我關注的是它采用了冰刃系列的 AAS Ultra 風洞散熱設計,當打開屏幕的同時,特殊的轉軸設計會讓將鍵盤以 7° 角抬起,從而使得風扇貫穿機身,形成三面進氣結構從而改善機身扇熱。另一個好處就是鍵盤抬起 7° 角也很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在使用鍵盤時也手部會更加舒適。
想要將鍵盤抬起,就要增加許多物理結構以及還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強度是否足以支撐鍵盤以及 16 英寸大屏,所以開始還挺擔心它的厚度和重量會超出預期。結果也并沒有讓人失望,它的厚度很好的控制在了 16.9 mm,這個厚度完全可以跟一眾的輕薄獨顯商務本一較高下。
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結構更復雜,靈耀 X Pro 依舊通過了僅有高端商務本才會做的 MIL-STD 810H 軍標測試,所以它的可靠性耐用性不用擔心。不過它的重量確實算不上輕,實打實的達到了 2.4KG,當然這與材質、結構以及內部散熱電池等有很大關聯。
光,也是靈耀 X Pro 的一大特點,它的光給我感覺要比自家 ROG 游戲電競 PC 的更高級一些,亮的恰到好處。比如 A 面的 logo 燈不是那種很刺眼的亮,僅是作為機身的點綴。
在鍵盤燈上也有獨特的設計,按華碩的意思這是全球首款單鍵 WRGB 背光鍵盤,除了按鍵均可設置光效外,它相比于常規(guī) RGB 鍵盤多了一個白色 LED,所以它在顯示白色時會更加純粹沒雜色。很有意思的是,機身左右兩側的區(qū)域也是有燈光的,讓它多了一些辨識度。
觸摸板這次也更加實用,這也是華碩首款帶數字鍵盤并且支持壓感的觸控板。在觸控板的右上角可以開啟和關閉數字按鍵,開啟時會顯示數字白色的按鍵區(qū)域,按鍵面積足夠大,操作起來也很方便。觸摸板的下方預置了一個線性馬達,還有壓力傳感器,所以它的觸控精度和手感體驗都要遠勝于常規(guī)觸控板。
華碩旋鈕這個東西并不新鮮,在之前我們測試 ProArt 創(chuàng) 16 也有此設計,不過在靈耀 X Pro 上做了一些改良,它的厚度比之前更薄,同時觸摸手感也要更好。
這個旋鈕的核心功能主要用于替換掉創(chuàng)意應用程序中的快捷鍵,比如可以通過旋鈕來控制 PS 中筆刷大小、飽和度、圖層縮放、對比度、曝光等等,相比用鼠標去拖動,只需通過旋轉點壓就能完成,操作邏輯很簡單也很容易上手,不過需要有一個從鼠標轉換的適應過程。
除了 Adobe 套件外,也可將它作為微軟滾輪設備使用,比如快捷調整系統音量、亮度等,相比用鼠標找對應功能位置或是快捷鍵等操作要更直觀很多。
華碩的拿手好屏,是它作為創(chuàng)意設計類 PC 的核心賣點。靈耀 X Pro 這次采用的屏幕面板與靈耀Pro16 4K OLED 版是相同的,在它的基礎上,靈耀 X Pro 將屏幕邊框做得更窄,左右邊框更是僅有 3mm 左右,所以它有著 90% 的高屏占比,同時靈耀 X Pro 加入了觸控和康寧玻璃蓋板,可以配合華碩 4096 級觸控筆使用,多了一種操作方式的同時還讓屏幕更加堅固耐磨。
我們實測,它可以做到 sRGB, P3 和 AdobeRGB 三大主流標準的幾乎全覆蓋,而且支持 HDR True Black 500 以及杜比視界,通過潘通色彩認證。
它的峰值亮度在 550nit 左右,而全屏的 HDR 和 sRGB 亮度則是 400nit 的級別。
在 MyASUS 中還有預置的四種 ICC 文件進行切換,以適應不同場景,不過切換并非硬件全局,所以我還是建議直接開啟 HDR 使用。
在開啟 HDR 模式之后,不僅擁有了完善的色彩管理,而且顯示 SDR 內容時的色準也可以做到平均 ΔE 1.2 的水平,更何況 HDR 下它的波動深度非常低,占空比很高,已經非常接近真正 DC 調光的表現,所以我們可以相信這一塊屏幕的體驗,確實是筆記本之中的天花板級別。
而在其它方面,比如前后四陣列麥克風可全方位收音、哈曼卡頓的 2 高+4 低音揚聲器、還有 IR 攝像頭+電源指紋二合一鍵、FHD 3DNR 降噪攝像頭、TOF 傳感器等功能,靈耀 X Pro 能配的都給到了更好。
最后是接口方面,左側依次是 DC 電源口、USB A 3.2 Gen2 以及兩個雷電 4,這次配的電源適配器為 200W,兩個雷電 4 接口均支持 100W PD 充電。
右側一個 HDMI 2.1、音頻以及 SD Express 7.0。綜合來看,雖然這次靈耀 X Pro 給的接口數量并不算多,但種類全且規(guī)格都很高。雷電 4 的優(yōu)勢相信不用多說,還有高規(guī)格的 HDMI 2.1 以及 SD Express 7.0,USB A 口的速率也支持 10Gbps,基本能滿足日常使用中的所有需求。
內部設計:
靈耀 X Pro 的底部有大面積的柵欄通風結構,而實際上只有左右兩側正對風扇位置為鏤空,整個下進風區(qū)域也幾乎被長條腳墊包圍,留給底部進風的空間非常小。所以就 AAS Ultra 散熱結構來說,底部進風也只是輔助罷了。
底蓋的固定結構是螺絲+四角磁吸設計,僅有下端有少量卡扣,所以整機的拆解很簡單,只需擰下底部可見的 9 顆螺絲就能輕松將殼子取下,看到完整的內部結構:
可以看到靈耀 X Pro 的內部非常規(guī)整有序,上方冰川 Neo 散熱系統占據很大一部分面積,下方電池容量也是接近民航規(guī)定極限的 96Wh,轉軸區(qū)域做了加固處理。
在擴展性方面,由于被散熱系統以及電池極限擠壓,靈耀 X Pro 僅有一個 M.2 硬盤位,內存為板載。我手中這臺硬盤來自三星,旗艦 PM9A1,它的實測讀寫如下:
它的最大讀能做到 6.9G/s 左右,最大寫也高達 5.2G/s,在 PCIE 4.0 硬盤中也屬于很高的水平,同時它的長時讀寫也非常穩(wěn)定。
它的內存為板載,位于散熱系統的下方。顆粒來自海力士,容量為單顆粒 8G 共 32GB,頻率達到最高的 5200 MHz 級別,我們也對它進行了實測:
讀為 71615MB/s、寫 61956 MB/s、拷貝 71055 MB/s,延時的表現也還不錯。32G 的大內存對于視覺創(chuàng)作類應用的優(yōu)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批量圖形處理以、視頻剪輯、3D 渲染建模等場景。
我也非常關注它的散熱結構,首先左右雙風扇各采用 97 片曲面扇葉,在風扇上方還能看到貼有防擾流的泡棉,風扇給到了 12V,可以讓氣流快速從鍵盤下方以及底部進入從后方鰭片將熱量快速排出。
靈耀 X Pro 的散熱模采用的是熱傳導效率很高的 3D 曲面 VC 均熱板,它的散熱鰭片也很寬大密集,同時均熱板覆蓋面積也更大,像顯存、CPU 和 GPU 供電等核心發(fā)熱部件均覆蓋上,非常期待這套冰川 Neo 散熱系統和 AAS Ultra 風洞結合后整機的散熱表現。
在拆解中我們還看到靈耀 X Pro 的配備的 Wi-Fi 6E AX211 天線布局與之前測試的 ROG 旗艦有些相似,均采用了華碩RangeBoost技術來提升信號連接距離,可以看到區(qū)別于常規(guī)筆記本網卡 MAIN 天線通過芯片將黑線分為了兩股,所以機身的天線觸點也由兩個增加到三個,所以理論上靈耀 X Pro 的 WiFi 信號接受穩(wěn)定性要優(yōu)于傳統 PC。
散熱及噪音:
在測試散熱及噪音之前,我們在 ProArt Creator Hub 華碩創(chuàng)作者中心中將電腦設置為全速模式,以讓它的性能和散熱保持最佳狀態(tài),此時雙風扇滿載轉數在 5400RPM 附近。
按照慣例我們先對它進行 R15 多次連續(xù)測試,目的就是為了直觀地展現出它的 CPU 單獨負載性能變化:
從 R15 數據來看,靈耀 X Pro 搭載的這顆 i9-12900H 首次瞬時滿載能做到 2641 的水平,后續(xù)平均也能保持在 2477 cb 附近,長時滿載性能波動很小,這說明它的長期負載能性能能發(fā)揮很平穩(wěn)。
從我們記錄的 CPU 功耗、溫度和頻率表現來看,靈耀 X Pro 的 CPU 瞬時功耗可以做到 106 W 附近,后續(xù)逐漸平穩(wěn)。長時可以穩(wěn)定在 80W 附近,此時它的溫度達到 95°C,頻率為 3.15GHz。
為了更準確的衡量筆記本的散熱性能,我們還會記錄了機身進/出風口溫度,因為我們認為出風口溫度和內部溫度越接近,就說明一個筆記本電腦的散熱效率越高,這個效率可以用 K 來衡量。
最終靈耀 X Pro 2022 版的 K 值可以做到 1.8,超過了游戲本平均 1.5,這說明它有著極高的散熱效率,能夠將熱量快速導出到機外。
通過進一步的壓力測試可以看到,靈耀 X Pro 單烤 GPU 能做到接近 95W 的功耗,雙烤則是 CPU 接近 70W + GPU 接近 75W,有著 145W 的功耗表現。此時 CPU 溫度達到 96°C,GPU 在 63°C 附近。
有意思的是鍵盤表面溫度,由于鍵盤呈 7° 抬起,所以常規(guī)的烤機幾乎不會對鍵盤溫度有太大影響,從熱成像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熱量從機內噴射而出。長時雙烤機內溫度穩(wěn)定后,核心鍵盤區(qū)域平均溫度都不到 30°C,最高溫也僅有 32°C。C 面的最熱位置位于點 5,溫度也僅達到了 33.7°C。
華碩的 AAS Ultra 散熱技術設計思路相比常傳統多風扇、多熱管,甚至懟水冷來說設計非常巧妙,只需抬高一些鍵盤就能很好的解決輕薄、性能、溫度不能兼顧的問題。
同樣,AAS Ultra 的散熱設計也不需要犧牲噪音來提高散熱,在雙風扇滿載時的人位噪音也僅有 50.3dBA,在游戲本中處于很不錯的級別。不過從頻譜中可以看到,它在 1KHz 附近的噪音要突出一些,在日常使用的“高效模式”中,即便運行一些重負載應用或者游戲,風扇轉數不會超過 5000RPM,這時候噪音會下降 2-3dBA,頻譜曲線也會更加緩和。
理論性能及生產力:
為了滿足創(chuàng)意設計類需求,這一代靈耀 X Pro 上了 12 代酷睿 i9-12900H 處理器,RTX 3060 顯卡適配的也是 Studio 驅動。從壓力測試中我們看到它有著接125~140W 的性能釋放,所以我們很期待它的實測表現。
從 R23 的表現來看,單核成績可以達到 1719 pts,多核則為 16391pts,這個成績處于 i9-12900H 80W 功耗的正常區(qū)間。
3DMARK 表現分別如下:
Time Spy:總成績 8354,其中顯卡 7898 / 處理器 12430
Fire Strike:總成績 18028,其中顯卡 1922 / 物理 26871/ 綜合 9204
Port Royal:4691
因為靈耀 X Pro 沒有獨顯直連,也沒有像游戲本那樣有單獨的性能調節(jié),所以如果去對比游戲本的整體表現會顯得有些中規(guī)中矩。而作為一款創(chuàng)意類設計 PC,我們會更關注它的生產力表現。
比如在 Procyon 模擬 PS 和 LR 測試中,圖像修飾能做到 6685 的成績,批處理 9799 的成績也很不錯,綜合分 8093 的成績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平面設計類工作需求。在測試中我們也詳細記錄了內存的使用狀態(tài),靈耀 X Pro 即便配備的是 32G 內存,在測試過程中也會出現占滿的情況,所以如果你有平面設計相關的重負載需求,建議起步 32G。
當然,靈耀 X Pro 的視頻編輯渲染表現也很不錯,可以做到 6322 的成績,在同規(guī)格筆記本中也屬于很出色的級別,日?;蛘咿k公生產環(huán)境使用并不會有太大壓力。
i9-12900H + RTX 3060 配合 Studio 驅動以及 32G 大內存也讓它工程類測試中有著不錯的表現,像 maya-06、solidworks-05、Creo-03、3dsmax-07 相關都能處于很流暢的級別,其余幾款也僅有專業(yè)卡才能勝任。
而對于基礎的三件套,面對整機百W功耗以上的靈耀 X Pro 完全沒什么懸念,Office 三大件+Edge 可以做到 13309 的成績,程序完全能做到秒開秒加載級別,現代辦公的表現 6035 的成績也很不錯。
續(xù)航與快充:
在生產力之外,衡量一款創(chuàng)意設計類 PC 是否值得選續(xù)航也很關鍵。在拆機部分我們看到靈耀 X Pro 配備的是一塊 96Wh 的電池,但對于 i9 標壓+ RTX 30 獨顯機型還是會有些壓力。
我們基于 PCMARK 10 現代辦公進行續(xù)航測試,測試前屏幕亮度調整為 115nits,最終現代辦公的表現為 7 個半小時左右續(xù)航,應用程序的話能再延長半小時左右,平均每小在 12W 左右。雖然對于一天的辦公使用有些極限,不過這個表現已經相比動輒三五小時續(xù)航的游戲本要好上不少。
而在充電速度方面,可以看到靈耀 X Pro 前 25 分鐘的輸入表現非常出色,功率能達到 95W 附近,后續(xù)會有一些波動但可以穩(wěn)定在 50W 以上,一直持續(xù)到 50 分鐘后開始逐漸降低。
實測充至 30% 需要 17 分鐘,50% 僅需 32 分鐘,80% 需要 1 小時,整體快充表現還是很不錯的,但由于電池充電策略的原因,充滿則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最后是游戲實測:
雖然靈耀 X Pro 并不以游戲見長,且配備的 RTX 3060 也安裝的是 Nv Studio 驅動還沒有獨顯直連,但基礎的硬件擺在這里,所以它還是很期待它在游戲方面的表現。
首先是極限競速: 地平線 5
在 FHD 超高畫質下,靈耀 X Pro 能做到 75 FPS 的成績,對于此類游戲已經屬于很流暢的級別,相比滿血版 RTX 3060 幀率差距也不是很大。
古墓麗影:暗影
古墓麗影暗影的測試中,FHD 高特效下關閉 DLSS 后,能夠做到 102 FPS 的水平
彩虹六號:圍攻
表現最出色的還是彩虹 6 號,在 FHD 高畫質下能做到 272 FPS
CS:GO
與彩虹 6 號相似的我們還測試了 CS :GO,FHD 低特效下 10 分鐘表現可以做到 271 FPS,有 99.5%的幀率大于 144FPS,完全不會有卡頓情況發(fā)生。
看門狗: 軍團
看門狗軍團在 FHD 非常高的畫質下,平均幀能做到 77FPS
刺客信條:奧德賽
眾生平等的刺客信條 FHD 很高預設下平均幀率為 78FPS,不過最低幀率已經低至 22,從全程幀率表現來看靈耀 X Pro 還是有些壓力,想要更流暢運行的話只能犧牲一些畫質。
最后是賽博朋克 2077:
賽博朋克我們測試的高畫質,靈耀 X Pro 可以做到平均 74FPS,整體還是比較流暢的狀態(tài)。
綜合來看,靈耀 X Pro 的游戲表現同樣并不差,在我們日常測試畫質下基本都能做到 70FPS 以上的成績,再結合它的 16 英寸 OLED 高素質屏幕以及 6 揚聲器杜比全景聲,再開啟鍵盤光效的話,游戲會有十足的沉浸感。
總結:
完整體驗下來,可以感受到靈耀 X Pro 所有功能都很務實,首先 AAS Ultra 設計讓輕薄類 PC 巧妙的打破了性能、散熱、厚度之間的隔閡。
同時,掀蓋鍵盤抬起也讓鍵盤相比傳統 PC 有著更好的輸入體驗。他還有創(chuàng)新且很實用的數字壓桿觸控板,以及僅需花費一些學習成本就能讓工作效率提升的華碩旋鈕,可以說每一項創(chuàng)新都是以實際需求為原點出發(fā),從而你在使用的它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即實用也很有意思的體驗感。
當然,靈耀 X Pro 給到的這些也是基于其 19999 的售價為前提,單純看這個價格買 i9-12900H + RTX 3060 很貴,即便加上 4K OLED 屏幕在消費類 PC 中依舊不便宜。但就像開頭所說,如果你去對比 Dell、Think 中的同級別面向創(chuàng)意設計類需求的 PC,你就會發(fā)現其實靈耀 X Pro 的價格也就還可以,并且設計新穎,功能也更全面,又很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