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碩考研知識點 | 通貨膨脹目標制
通貨膨脹目標制
(一)含義
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套用于貨幣政策決策的框架,其基本含義是:一國當局將通貨膨脹作為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或唯一目標,迫使中央銀行通過對未來價格變動的把握通貨膨脹的變動趨勢,提前采取緊縮或擴張的政策,使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事先宣布的水平上或范圍內(nèi)。在通貨膨脹控制得比較好的國家,這是當局認定的不可避免的(如調(diào)動潛在生產(chǎn)力所必須的)通貨膨脹率;對高通貨膨脹率的國家則是當局認定的可能實現(xiàn)的反通貨膨脹的目標,借以實現(xiàn)長期的價格穩(wěn)定。
(二)中介目標
通貨膨脹目標制并不像被普遍誤解的那樣,是沒有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是“直接”的。通貨膨脹預測就是它的中介目標。
(三)優(yōu)點
通貨膨脹目標制,增加了貨幣政策的透明度;為貨幣政策引入了約束機制,通過向公眾解釋實現(xiàn)通貨膨脹目標所需的代價和手段,迫使中央銀行對其行為更加負責,增強其貨幣政策的可信度。
(四)評價
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高度前瞻的貨幣政策框架,同時也是一種長期貨幣政策目標。然而,在多數(shù)情況下,通貨膨脹目標制仍是一種偏重于單一目標追求的貨幣政策框架。一旦實際通貨膨脹率與目標通貨膨脹率產(chǎn)生較大偏離,后者就會成為“壓倒一切”的目標。另外,正確預測通貨膨脹率的難度較大,以通貨膨脹為目標的國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以充分就業(yè)、經(jīng)濟增長和匯率穩(wěn)定等短期貨幣政策目標為重心,允許短期內(nèi)偏離長期通貨膨脹目標。對此,中央銀行必須做出解釋。
最初,只有不多的幾個工業(yè)化國家實施了通貨膨脹目標制,如新西蘭、加拿大、英國、瑞典、西班牙等國家。此后,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開始實行該貨幣政策框架,如巴西,韓國,泰國等。2012年1月,美國聯(lián)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宣布其長期通貨膨脹目標為2%,由此意味著美國聯(lián)邦儲備體系開始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框架。同年,日本也實行類似的政策。中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設(shè)定CPI目標,也可以視作一種近似的通貨膨脹目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