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 女 必 看 王 志 文

對于中年男演員來說,如今可以算是一個幸運的時代。
從前幾年的“叔圈101”,到如今“披荊斬棘的叔叔們”。觀眾們在經(jīng)歷了對“鮮肉型”演員審美疲勞后,看向中年男演員的眼神中開始多了幾絲欣賞。

不僅欣賞歲月帶給他們的積淀,也欣賞他們滄桑中透出的寵辱不驚。仿佛連中年男演員眼角額頭的皺紋,仿佛都隱約帶著一股讓人欲罷不能的格調(diào)。

這種說法有多少是源于偏見我們暫且不論,但客觀來說,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年男演員開始被年輕女孩們納入“男神”的行列。
不僅有陳道明、陳寶國、姜文這種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男神,也有如劉奕君、王勁松這樣中年翻紅的“滄海遺珠”。
不過,在幾次對“叔圈”的熱捧中,有一個人卻幾乎從未被納入考量范圍,那就是——王志文。

作為當年把爸爸媽媽迷得神魂顛倒的男神,1966年出生的王志文不過就比張嘉譯大4歲,但在年輕一代心中卻早早地淪落到了“油膩大爺”的行列當中。
甚至在6年前他與李小冉在電視劇《大丈夫》中上演”老少戀“時,還引起了一些觀眾非常毒舌的批評。


畢竟對于沒有見過王大爺(誤)年輕風姿的年輕人來說,對他唯一的印象可能就是早早開始后退的發(fā)際線,和兩個蘇大強同款眼袋。
甚至看到爸媽對王志文的堪稱“狂熱”的推崇,都想要向網(wǎng)友提問:我媽一提到王志文就眼冒桃心,是不是審美有問題?
01從沒年輕過的他,靠氣質(zhì)取勝
即使是王志文的資深粉絲也不得不承認,王老師即使在年輕時候,也不是靠皮囊取勝的那種類型。
如今仍然活躍在市面上的中年男演員,要么年輕時長著一張俊臉,就算年歲漸長,皺紋也遮不掉曾經(jīng)的眉清目秀;

比如劉奕君,年輕時妥妥的小鮮肉啊。
要么就是越老越帥,隨著中年發(fā)福反倒褪去了曾經(jīng)眉目間的土氣和小家子氣,從鄉(xiāng)鎮(zhèn)非主流小青年蛻變成氣質(zhì)儒雅的中年精英。

拋開人設崩塌這點不談,中年靳東的顏值還是在線的。
但只有王志文,21歲就出道的他,似乎卻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什么“顏值巔峰”的時期。
中年早早變“大爺”也就算了,就算正值青春,也長了一張40歲開外的臉——

氣質(zhì)還是有的,但是像個大學教授。很難想象他這時候只有28歲。
眼袋、抬頭紋一應俱全,除了茂盛的頭發(fā)外,眉眼間幾乎看不到青年人的特質(zhì)。
即使靠打光模糊掉腫眼泡,淚溝和法令紋也依然清晰可見,甚至還微微有點齙牙。

但顯然,王志文能夠成為一代人的男神,并不是靠臉那么簡單。
盡管長得有點“著急”,依然不妨礙他憑著一股不接地氣的藝術家氣質(zhì)散發(fā)出“要命的魅力”。
不僅在當年迷倒了少女的心,甚至至今仍讓不少人念念不忘。

最早讓他在媽媽輩心中奠定了“男神”形象的作品,應該是1993年與江珊一起出演的都市愛情劇《過把癮》。

不得不說,《過把癮》能成為奠定王志文“一代男神”形象的代表作,的確與他個人氣質(zhì)與角色貼合有著很大的關系。
劇中的男主角方言在市文化館工作,雖然算是個體制內(nèi)的公務員,但是身上總帶著一股詩人氣質(zhì)。
在小事上非常敏感,無法忍受自己上司的原因,竟然是他喝茶的動靜特別大。
朋友下海經(jīng)商賺了第一桶金,身邊的同事拼命工作想往上爬,但方言都沒有興趣。
上班就是坐在沙發(fā)上看報紙。用一位網(wǎng)友的話說,“他仿佛漂浮在生活的表面”,任何現(xiàn)實的誘惑都對他不起作用。

也沒什么運動細胞,非常不積極向上。
這樣的角色在90年代全民進取的大環(huán)境下,很容易被演成是不思進取的窩囊廢。比如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xiàn)的,就是《平凡的世界》里那個只會唱小曲的二流子王滿銀。
但是王志文演出來,卻讓你覺得有種瀟灑超脫的文青范兒。
微微的駝背和走路時的外八字雖然顯得不夠精神,但卻增加了幾分慵懶散淡的氣質(zhì)。

講起話來鼻腔和嘴共鳴,帶有磁性的男中音透著一股略帶嘲諷的冷幽默氣質(zhì)。
這部電視劇翻拍自王朔的小說,劇中幾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歡男主角方言。
放在現(xiàn)在,這種人設堪稱是“杰克蘇中的戰(zhàn)斗機”,是百分百會被群嘲的。但因為是王志文來演,這個設定卻意外變得很可信。
當時的王志文雖然不顯年輕,但是高高瘦瘦。在劇中經(jīng)常穿著一件寬大西裝或者棕色夾克,頗有點日系的文弱帥哥氣質(zhì)。
雖然老成的臉上看不到朝氣,但卻意外有了一種頹廢的美感。

無論是演員還是角色,這樣文弱、陰郁,透著虛無主義價值觀的形象,對于當年看慣了勞動人民型男主的觀眾們來說都是無比新鮮的。
更別提在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對女主角深刻而強烈的感情。所謂浪子回頭,最為致命。
當做了7集的浪子方言(這部劇一共只有8集),終于對女主角杜梅說出“如果我說我愛你,你相信嗎”。

電視機前無數(shù)的年輕觀眾也在熱淚盈眶的同時,被王志文的頹廢氣質(zhì)深深吸引,從而忽略了他的眼袋。
02非典型“老藝術家”
到這里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在家喻戶曉的“中老年藝術家”群體當中,王志文的氣質(zhì)算是很特別的。
無論是比他早一些的陳道明、張國立等老牌男神,還是年紀跟他差不多的何冰、張嘉譯,觀眾們評價最多的一個形容詞就是“正劇范兒”。
其中代表的特征也很明顯:行事儒雅文氣,說話字正腔圓??傊麄€人透著一股“看著就是好人”的氣質(zhì),給人權威而可靠的感覺。

代表人物陳道明,穿的再破都像個皇帝。
但王志文就不一樣,如果說陳道明的笑容讓你覺得不怒自威,那王志文的笑可能會讓你想要轉(zhuǎn)頭就跑。

因此有不少不喜歡他的觀眾,給出的理由是他“一臉邪氣”。
這種邪氣在王志文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體現(xiàn)為一種無害的神經(jīng)質(zhì)。
就像他在《我愛我家》客串的那個自稱上帝的精神病,抽搐著扯出笑容,煞有其事地“預言地球的大災難”。
然而隨著年齡漸長,王志文的臉多了幾分浮腫,身上那股“邪氣”的攻擊性似乎也在日益加深。
而不少90后對于王志文最初的印象,是來自他那部著名的《黑冰》。
這是部以反派為主角的禁毒大戲。王志文在里面飾演的郭小鵬,明面上是一位藥企老總,背地里卻是一個大毒梟。

平心而論,在犯罪片層出不窮的年代,《黑冰》并不算是一部好作品。警察塑造的非常臉譜化,片中的情節(jié)也過于離奇,甚至有“地攤文學大合集”之稱。
但偏偏王志文在劇中的演繹,讓大毒梟郭小鵬成為了熒幕上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反派男主之一。

當年還在讀小學的我,也因此聽說了一本我至今都沒有讀進去的書。

與其他老一輩演員的一些經(jīng)典角色相比,郭小鵬這個人物的特別之處在于,他雖然有著沒得洗的邪惡底色,但整個人物卻有著極豐富的層次感。
第一層是彬彬有禮的外表,作為歸國化學博士兼大企業(yè)家,標準的霸道總裁。做事雷厲風行,待人有風度、有品位。

第二層是極其冷酷的性格,熱衷操控人性,毫無同理心。即使對死心塌地跟了自己多年的女人,也沒有任何憐憫之心。
然而點睛之筆卻是第三層:這樣一個冷酷的人卻愛上了身為臥底的女主明明看穿了女主的臥底身份,期待女主對他是真心。
但他又完全不是戀愛腦,對女主有愛也有防范。雖然一直期待女主能“棄明投暗”跟他走,但同時也準備了最嚴密的自保退路。
這種復雜的層次固然要靠演技來體現(xiàn),但要想演的渾然天成,演員的個人氣質(zhì)也非常重要。
而王志文身上恰恰有一種邪惡與天真交織的豐富感。當人物的內(nèi)心偶爾沖破外表的冷酷時,黑暗底色中的那一點純愛真是蘇點滿滿。

這一幕讓多少女性觀眾心碎了。
更妙的是,愛上女警察這件事并沒有讓郭小鵬幡然醒悟。即使最后入獄被判死刑,他依然沒有悔罪的意思。
反而發(fā)表了一通“我出身很好,我犯罪不是為了報復社會,就是享受那種控制別人的快樂”的演講。
“你可能會覺得你自己可以控制你自己,但是事實上,你只能控制你的手不伸進他人的錢袋,你的腳不邁進監(jiān)獄的大門,你的眼睛不去懾人心魄。
而你根本無法控制你的肝臟分泌多少酶,你的胰臟分泌多少胰島素,你更更控制不了你的心跳,你的血壓,你大腦的潛意識,而這個,只有藥品能做到?!?/p>
這種氣質(zhì)很像美劇中常見的一類主角形象——壞是真的壞,但也真的讓人有點心疼。

絕命毒師中的老白,就經(jīng)常讓人陷入同情他還是恨他的糾結(jié)
王志文亦正亦邪的獨特氣質(zhì),不僅讓郭小鵬的角色更為成立,也為他的魅力做了加成。
觀眾臣服于他高智商、強硬手腕帶來的力量感,同時又被他內(nèi)心的某種柔軟而打動。
不是那種“我變壞都是迫不得已”的洗白式反轉(zhuǎn),而是貫穿始終的人性復雜。讓觀眾一邊在三觀崩塌的邊緣中痛苦掙扎,一邊對角色愛恨交織。
03“哲學家”式的純愛男神
很有趣的一點是,王志文幾個被封為神作的角色,都呈現(xiàn)出一種“不說人話”的狀態(tài)。
《過把癮》,全程都跟女主角在愛與不愛之間撕扯,所有死去活來的矛盾都來自于精神和性格上的磋磨,而非物質(zhì)方面的現(xiàn)實問題;
《黑冰》,做的是與金錢暴力密切相關的毒品生意,但還是動不動就如同思想家一般拋出莎翁式語錄。
“愛因斯坦在蘇黎世上大學的時候說:我除了喜歡科學,還喜歡米萊薇·瑪麗。”
”刑車在開往刑場的中間是否遇到紅綠燈、是否拋錨,這些問題一點實際意義都沒有?!?/p>
至于讓不少人感嘆“超前幾十年”的神劇《天道》,他的角色丁元英更是達到了“似魔似鬼”的程度——

隨便一句臺詞,都讓人好幾遍才能看懂。

這種無所不知、愛說大詞兒的人物形象,放在今天看來要么就是神棍,要么就是好為人師的“爹味領導”。
然而當王志文用一種冷漠又偏執(zhí)的目光看著你的時候,你卻會像被下蠱一樣,相信他的那些話是出自真心。
最近,王志文在《黑冰》里最后那段的獨白又被人翻出來品評。大段的臺詞、低沉的嗓音和微妙的眼神,讓不少年輕觀眾大呼“臺詞表演教科書”。

但說實話,這種文鄒鄒中透著中二,冷靜中透著瘋狂的臺詞,大概也只有王志文說出來才不尷尬。
換個男演員來演,哪怕演技再好,怕是也要念成讓人腳趾蜷縮的長篇詩朗誦。
有人這樣概括王志文的氣質(zhì):
“他身上有種看似玩世不恭的疏離感,是愛到骨子里又什么都不愛的深情?!?/p>
雖然這個評價本身就深情得讓人有點渾身發(fā)冷,但也部分解釋了王志文身上那種漂浮在天空中的旁觀者氣質(zhì)。
說到這里,我突然明白了王志文在《大丈夫》里為什么突然魅力全無——
拋開疏于保養(yǎng)這一點不談,劇中的王志文為了外貌上跟女朋友顯得不那么懸殊,跑去打美容針打到神經(jīng)抽搐。
這種致力于抓住青春尾巴的設定,實在不符合我們王老師注重精神需求的哲學家形象。

畢竟,王志文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像電視劇《手機》里的嚴守一。
哪怕在與情人深宵獨處時,伍月柔弱把頭枕在他腿上,他也會略顯驚慌地輕“啊”一聲,如不曉人事的小男生(誤)。

而不像是《北京遇上西雅圖2》中那個有錢老男人,暗搓搓地炫耀自己的財富,熟練地勾搭湯唯演的“撈女”。

當然,如果要盤點王志文最帥的時刻,不能漏掉他在婁燁的《周末情人》中扮演的搖滾歌手。
在舞臺上戴著墨鏡,一片煙霧朦朧中嘶吼著“他們的心像干涸的沙漠,你可曾看到許多人很冷漠”。

盡管被遮住了標志性的眼袋,但那種頹廢慵懶又帶著Cult的范兒,誰又能說他不配成為一代男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