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下飯菜木須肉,老廚教傳統(tǒng)做法,不焯水不過油,鮮香超下飯


(╯·?·╰)《木須肉》
配料:


?制作方法:00:20?
①木耳切成粗細
黃瓜切成螞蚱腿型
(黃瓜對半切開,去掉瓤,斜刀3~4毫米)

冬筍斜刀切成粗絲

豬肉切絲(先切成3~4毫米的片),加入面醬、生抽,抓拌均勻

雞蛋打散,加入淀粉、骨頭湯(兩勺)、少許食鹽,攪拌均勻

②潤勺,調(diào)成小火,熱鍋涼油,加入豬油,下入雞蛋煎至兩面金黃(虎皮面,外外焦里嫩)

炒好后放入漏勺備用
③不洗鍋,下入豬油,豬油融化后下去豬肉翻炒

加入蔥、姜(蒜片兒)、木耳、黃瓜,干炒均勻后加入味精、少許高湯,根據(jù)湯的咸淡加鹽,勾成二流芡,勾好芡后加入雞蛋,最后加點材料油(香油)調(diào)色。

出鍋擺盤(喜歡吃胡蘿卜的可以加點胡蘿卜)
特點:
勾芡勁兒不能太大,看的亮堂的
有由來:
清人梁恭辰在其《北東園筆錄·三編》中記載:"北方店中以雞子炒肉,名木樨肉,蓋取其有碎黃色也"。
據(jù)現(xiàn)有記載,木樨肉原出現(xiàn)于曲阜孔府菜單中,其原料除豬肉和雞蛋、木耳外,還包括有玉蘭片。該菜傳入北京等地后,由于北京一帶缺乏竹筍,玉蘭片逐漸為黃花菜、黃瓜片等取代。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