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死前為什么說:“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
中平六年(189年),“十常侍之亂”爆發(fā),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同歸于盡。有意思的是,根據(jù)《后漢書》的記載,“十常侍”臨死前對當時的皇帝漢少帝劉辯說:“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單看“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這句話,“十常侍之亂”就好像“大漢忠良”,一點都不想禍國的專權(quán)宦官。不過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十常侍”臨死前對皇帝說:“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肯定不會是毫無根據(jù)的胡說。本鬼接下來說說自己的一家之言。

東漢建立后,光武帝實行了“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的改革,空前加強了皇帝的權(quán)力。光武帝設(shè)計的權(quán)力架構(gòu)有一個問題:需要皇帝親自處理日常政務才能維持朝廷體系的正常運轉(zhuǎn)。然而在漢章帝去世后,東漢皇帝繼位的時候全都是未成年人,根本不可能親自處理日常政務。

于是太后在漢和帝繼位后代行皇權(quán)。但由于太后的女性身份,導致太后不得不依靠本家的親戚和宮中的宦官來處理日常政務。這樣一來,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逐漸成為皇權(quán)的代理人。此后東漢朝廷內(nèi)斗的一條主線就是外戚和宦官爭奪皇權(quán)的代理資格,持續(xù)了幾百年的時間。

漢靈帝時期,宦官基本壓倒了外戚,即所謂的“十常侍專權(quán)”。到了這個時候,宦官的權(quán)力與皇權(quán)已經(jīng)密不可分了。正因如此,袁紹等人在何進死后對宦官集團展開的大清洗意味著外朝大臣已經(jīng)不將東漢皇權(quán)放在眼里了?!笆J獭钡热吮磺逑粗站褪菛|漢皇帝大權(quán)旁落之時。

綜上所述,“十常侍”臨死前對當時的皇帝漢少帝劉辯說:“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因為他們知道東漢皇帝在他們死后肯定沒有好日子過。而歷史的發(fā)展(漢少帝的被廢和漢獻帝淪為傀儡)也確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