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升級!俄羅斯對北約展開報復,為何北約認為反華是死路一條?
高喊“美國回來了”的拜登政府幾乎繼承了前任的路線,強迫各國選邊站隊,一門心思尋求同中國和俄羅斯的對抗。但拜登似乎高估了自己的面子,北約一方面升級了與俄羅斯的沖突,另一方面卻對中國認慫了,這或許是拜登沒有預料到的。
這不禁讓人疑惑,北約竟然敢違抗美國老大的意志?哪里來的膽量?
北約將俄羅斯當成“天然”對手
北約和俄羅斯一步步走向“脫鉤”,這是拜登的“杰作”,還是北約叛逆的決定?
圖為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
沖突升級!據(jù)媒體最新報道,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宣布,將于下個月1日起,暫停俄羅斯駐北約辦事處的工作,與此同時,北約駐莫斯科軍事聯(lián)絡處也將一并關閉。據(jù)分析,這是莫斯科對北約的報復。
此前,北約以“情報人員”為由取消了8名常駐北約俄羅斯代表的資格,并進一步將俄羅斯代表團人員編制從20人削減至10人。俄羅斯方面表示,北約的指責毫無根據(jù),俄羅斯必將予以回應。
隨著雙方的沖突持續(xù)升級,將對地區(qū)安全局勢帶來巨大挑戰(zhàn),看來這次普京是真的怒了。據(jù)分析,升級北約和俄羅斯間的對抗,既是雙方的猜忌在作祟,也是貫徹拜登的意志。理由主要有兩點:
其一,升級北約和俄羅斯的對抗,有利于拜登掌控歐洲。
歐盟的戰(zhàn)略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為防止歐盟和美國徹底“脫鉤”,美國需要為其塑造一個強大的敵人,迫使歐洲國家抱緊美國大腿。
其二,用北約牽制俄羅斯,以便美國在亞洲對抗中國。
中俄兩國都主張世界多極化,隨著中俄兩國的合作越來越密切,美國“一國獨霸”的地位受到挑戰(zhàn),同時在歐洲和亞洲開辟戰(zhàn)場,符合美國尋求對抗的邏輯。
圖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不和中國對抗,給拜登一記耳光?
美國已經(jīng)將中國視為其終極對手。在美國看來,打壓中國比打壓俄羅斯更加緊迫。但中國有著自己的處世哲學,打壓中國卻很難找到著力點,對美國來說非常棘手。
無奈之下的美國,只能選擇拉攏自己的死忠盟友,結(jié)成全球范圍的反華聯(lián)盟,事實上,在亞洲已經(jīng)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拉攏歐盟和北約時,拜登明顯遭受了冷落。
北約內(nèi)部在如何與中國相處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主要分為三類:
其一,和中國有著深層次經(jīng)貿(mào)合作的國家,擔心追隨美國,可能損害自己的經(jīng)濟利益;
其二,和俄羅斯存在爭端的國家,希望將更多精力來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而不是再創(chuàng)造一個“敵人”;
其三,完全跟隨美國的國家,這類國家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大怎么說,我就怎么做”。
圖為跨大西洋關系專家瑞秋·里佐
近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似乎在北約內(nèi)部找到了共識,對北約如何發(fā)展與中國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說明。他強調(diào),北約絕對不會尋求和中國對抗,也不會將中國當作敵人。這猶如給了拜登一記響亮的耳光,或許是北約投出的對美國不信任票。
北約秘書長的話可信嗎?
根據(jù)跨大西洋關系專家瑞秋·里佐的說法,誰也不知道美國在什么時候回到特朗普的路線。如果盲目將中國推到對立面,一旦被美國再次拋棄,北約將被迫獨立面對強大的中國,最終的結(jié)果必將是死路一條。在權(quán)衡利弊之下,北約選擇認慫了,但這個決定是明智的。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北約的表態(tài),我們聽其言還需觀其行,畢竟在許多方面,北約依然在附和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