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凡NPB6評測 2499元的13代酷睿i7迷你主機 45W和65W功耗下性能差多少?

銘凡旗下的金星(Venus)家族中,包含AMD銳龍平臺的UM系列,以及英特爾酷睿平臺的NPB系列(還有NAB系列)。不過,很多資深玩家還是更青睞后者,不是說銳龍平臺的性能不夠強,而是因為NPB系列采用了更符合大眾審美的ID設計,以及更便利的開蓋升級方式。

前不久,銘凡推出了全新的NPB6,和早前上市的NPB5和NPB7相比,主要就是將處理器換成了13代酷睿i7-13620H,當前的實際到手價僅2499元(不含內存硬盤的準系統(tǒng)),比NPB5還要便宜一點。

那么,這款新品是否值得咱們期待?本期視頻,咱們就來全方位體驗一下這款產品吧。

質感出眾 接口豐富
銘凡NPB6的包裝盒非常簡約,藍色的箱體表面印有銘凡和Venus系列的LOGO,下面還有象征著酷睿【超強芯生】的向上生長的電路線紋裝飾,包裝背部則貼有產品基本的配置信息,可以看出機器為套裝版,標配2條8GB內存和512GB硬盤。


包裝里,則包含NPB6主機,說明書,壁掛支架,固定螺絲,電源適配器,HDMI視頻線以及2.5英寸SATA硬盤的數據排線。

就我個人而言,非常喜歡銘凡NPB系列的ID設計,一體化金屬機身框架,表面經過細膩的磨砂工藝處理,無論是視覺還是觸覺都更顯檔次。銀色機身,還有一點蘋果Mac mini的味道,較之UM系列的深色系外觀更容易融入家居環(huán)境,更靚更時尚。

NPB6主機的三圍尺寸是128mm× 127mm×55mm,大約0.8L,表面積只有巴掌大小。在標配雙內存和1個硬盤時的整機重量為597g。

標配的電源適配器來自航嘉,還是我們熟悉的120W功率型號,只比手機充電頭大一圈,重量約272g,小巧輕盈。

銘凡NPB6采用了塑料材質的頂蓋,但視覺上和金屬機身幾乎沒有差別,在不用手觸摸時,就感覺NPB6整機都是一塊金屬疙瘩。

銘凡NPB6的接口位于前后面板。其中前面板依次提供MIC孔,USB-C3.2 Gen2,2個USB-A3.2 Gen2,音頻接口、電源開關和復位孔。

機身背部,則配備了2個USB-A3.2 Gen1,2個USB4,2個HDMI2.0,2個2.5G網口,電源插孔以及安全鎖孔。


NPB6的2個USB4均支持視頻輸出,以及40Gbps的理論傳輸速率,雖然不支持PD充電,但卻可以帶動15W的便攜顯示器,加上2個HDMI最多可以實現(xiàn)四屏輸出。

主機兩側和背部都開有大面積的通風孔,左右面板的蜂窩狀散熱孔更是醒目,其中左側進風,右側和背部出風。

銘凡NPB6的底蓋也是塑料材質,白色,同樣留有大面積的通風孔,還有2個固定壁掛支架的螺絲孔,通過標配的掛件可以將它藏在顯示器的背后,讓桌面變得更整潔。

點按開蓋 輕松升級
銘凡NPB6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免工具的開蓋方式。頂蓋靠近前端的部分,在出廠時貼有一層提示貼膜,用兩只手指同時下壓左下和右下兩個部分,頂蓋就能自動彈起,較之需要扣腳墊、擰螺絲,再拆底蓋的方式來說簡直不要太友好。


打開銘凡NPB6的頂蓋,可以看到它的內部設計非常規(guī)整,固定免工具頂蓋的支架還能扮演防滾架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整機結構強度。

該產品內置2個DDR5內存插槽,標配2條來自威剛的8GB DDR5-4800內存,組成了16GB雙通道模式,實測性能如圖,表現(xiàn)還不錯。

標配的硬盤來自金士頓,持續(xù)讀寫速度分別為4572MB/s和3497MB/s,屬于入門級別的PCIe 4.0 SSD。標配帶風扇的散熱馬甲,經歷長時間的測試后,最高溫度也只有48度。



無線網卡型號為AMD RZ608,與M.2插槽并排分部,不存在溫度疊加的問題。

在頂蓋內層還有固定2.5英寸硬盤的支架,通過附送的數據排線,可以加裝第二塊SATA硬盤。不過,如今M.2硬盤的容量價格比越來越高,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個人其實還是更喜歡銘凡新一代UM系列的雙M.2硬盤位設計。

銘凡NPB6的底蓋也能很輕松的拆下來,只需摳腳墊擰螺絲即可。

可以看到該產品的散熱模塊在兩個方向上都加入了大面積的散熱鰭片,結合銘凡特色的液金散熱,基本可以傲視所有同級產品。

風扇表面還有海綿條的【隔斷】,防止出風口排出的熱浪再被風扇吸回去,細節(jié)設計非常用心。

溫控噪音 性能實測
提起13代酷睿i7-13620H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以Alienware X系列為代表的很多2023新款游戲本都搭載了這顆處理器。

它采用6大(P核心)4?。‥核心)10核心16線程,內置24MB高速緩存,最高睿頻加速頻率可達4.9GHz。與i7-13700H相比,主要是少了4個E核心,集成的核顯從銳炬Xe 96降級為UHD 64,同時編解碼引擎也少了1個。

但即便如此,它的整體規(guī)格還是要在i5-13500H之上,所以玩家喜歡用【酷睿i6】,來形容i7-13620H以及它的前任12650H。因此,當銘凡將NPB6的價格,賣到和搭載i5-13500H處理器的競品同價甚至更低時,其競爭力自然就顯露出來了。

i7-13620H處理器支持幾乎所有視頻格式的硬解碼,播放AV1編碼的8K視頻時,CPU占用率只有個位數,不過將它用于電視盒子,顯然還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在BIOS中,我們可以手動設定銘凡NPB6的PL1,也就是持續(xù)功耗釋放的上限。這個指標默認為45W(對應BIOS中的0),比如調整到65000就對應65W。

無論PL1設定多少,銘凡NPB6在待機狀態(tài)下的整機功耗都在9W~12W之間波動,主機旁的噪音值只有37分貝,幾乎聽不到風扇聲音。

在默認的45W功耗時,運行AIDA64烤機測試,CPU可以瞬間拉高到95W,堅持十秒左右后會回落并穩(wěn)定在45W一條直線上,整機功耗約60W。此時處理器溫度只有66度左右,屬于非常清涼的表現(xiàn)了,P核心頻率3.0GHz,E核心頻率則在2.5GHz左右。

這個過程中,主機旁的噪音值在45分別左右,將聲音監(jiān)測儀挪到用戶位置,噪音會下降到39分貝以內,噪音已經非常輕微了。


將PL1拉到65W后,運行AIDA64烤機測試,CPU可以在95W的功耗上堅持超過40秒,隨著處理器溫度突破90度閾值后觸發(fā)降頻機制,功耗會迅速回落并穩(wěn)定在65W,整機功耗會提升到接近90W,處理器溫度81度左右,P核心頻率3.5GHz,E核心頻率則在2.8GHz左右。

此時,主機旁的噪音值也會提升到50分貝,靠近用戶的位置則是42分貝左右,屬于微吵的水平。


那么,45W和65W下的銘凡NPB6,在性能上又會有多少差距呢?
從兩檔功耗下的跑分匯總來看,i7-13620H在65W功耗下的CPU單核性能沒有提升,部分測試甚至還有所倒退,剔除誤差影響,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i7-13620H在45W下就能跑滿單核性能了。

在多核測試中,只有CineBench有了17%~21%左右的性能提升,其他測試軟件包括魯大師、CrossMark等綜合測試軟件更是只有1~3個百分點(甚至還有降的)。44%的功耗提升,與這點性能改進之間并不對等,考慮到溫度和噪音的增大,真心不建議普通用戶手動調高PL1值,對NPB6這類迷你主機而言,官方設定的45W算是剛剛好。

如果拿NPB6與其他常見硬件平臺進行橫向對比,45W下的i7-13620H的CPU單核性能排名榜首,比65W還要高一點點。

在多核性能中,45W的i7-13620H與同功耗的i5-13500H差不多,CPU-Z跑分提升明顯,其余兩項則基本持平。

在3DMark測試中,UHD 64核顯在搭配DDR5-4800內存時,F(xiàn)ire Strike的成績大幅領先搭配DDR4-3200內存的i5-13500H(銳炬Xe 80),Time Spy測試則基本持平,65W和45W功耗下性能幾乎沒差別。

在游戲測試環(huán)節(jié),《英雄聯(lián)盟》,2K分辨率,最高畫質下,一局30分鐘的游戲下來,NPB6的平均幀數可以達到165FPS,最高幀數203FPS,非常流暢。

那么,i7-13620H集成的UHD 64核顯能不能玩3A大作?為此我還用NPB6跑了兩款游戲,在1080P+低畫質下,《刺客信條奧德賽》的平均幀數為29FPS,《古墓麗影暗影》則是34FPS,體驗不太理想,想要流暢游戲除非將分辨率進一步下調到720P。


英特爾平臺想在游戲體驗上翻盤,還得看年底量產的酷睿Ultra,集成核顯從銳炬升級為銳炫,有望超越現(xiàn)有銳龍7040平臺集成的Radeon780M。
預期之上 超值之選
原本我是對i7-12650H這種被精簡過后的處理器都是抱有一定【歧視】眼光的,但新一代i7-13620H在銘凡NPB6身上卻帶給了我超預期的體驗。首先就是它的價格足夠低,比市面上搭載i5-13500H的迷你主機都便宜,而CPU綜合性能卻要在這顆標準的i5處理器之上,UHD64核顯在搭配DDR5-4800內存時也能輸出足夠的3D性能,生產力依舊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之上。


而且NPB6這款機器的模具也是真的很好,顏值高,做工好,散熱出色,還有免工具的開蓋設計,雙硬盤位、雙網口、液金散熱、主動式固態(tài)散熱器等也是它的加分項,還能滿足有計劃搭建【高性能】軟路由和NAS的小眾用戶。如果你沒有任何裝機經驗,則建議選擇16GB+512GB或32GB+1TB且自帶正版系統(tǒng)的完整版,售價分別3099元和3399元。

此外,希望明年NPB系列的下一次迭代,可以換成雙M.2硬盤位,并賦予USB-C接口100W PD充電的能力(UM780XTX,你確定說的不是我?),朝向完美再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