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營養(yǎng)不良癥研究治療
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癥(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屬于X連鎖隱性遺傳病,是一種嚴重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患者通常會出現進行性肌無力[1]和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等癥狀[2],是全球最常見的肌營養(yǎng)不良疾病。DMD多發(fā)于男性,是由X染色體上DMD基因突變引起的。該突變導致機體內缺乏功能性的dystrophin蛋白,dystrophin是連接細胞骨架和細胞外基質的關鍵蛋白,主要位于骨骼肌和心肌的細胞漿面,也表達在腦組織中。在DMD患者體內,dystrophin的功能缺失破壞了細胞膜結構的穩(wěn)定性,增加了細胞內外通透性,導致細胞外的蛋白和鈣離子內流、細胞內肌酸激酶等外流,進而導致炎癥、凋亡等通路激活,最終造成肌纖維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等病變.
在全球范圍內,DMD的發(fā)病率約為1/3500-1/5000(新生兒),患者通常在3-5歲開始發(fā)病,20歲-30歲常因呼吸衰竭而死。在我國,每年大約有400-500例DMD患兒出生,總計DMD患者高達7-8萬人。
目前尚無根治DMD的藥物,現有的幾種治療策略僅能起到延緩病情的作用,主要包括皮質類固醇及反義寡核苷酸(ASO)療法。用于治療DMD患者的兩種常見皮質類固醇藥物是潑尼松和Emflaza,雖然可以起到減緩肌肉無力進展及延遲行動能力喪失的作用,但長期使用會帶來骨骼變脆弱以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
近年來,已有幾款治療DMD的ASO藥物獲批上市,如Sarepta和Dyne Therapeutics公司推出的Vyondys 53和DYNE-251,該治療方式采用了較為新穎的“外顯子跳躍”技術,自51 號外顯子跳躍療法藥物Eteplirsen 2016上市以來,外顯子跳躍治療已成為DMD治療的熱點研究方向,越來越多外顯子跳躍治療藥物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外顯子跳躍療法主要通過誘導刪除特定的外顯子,能使移碼突變的mRNA閱讀框恢復,可編碼產生截短的Dystrophin蛋白,恢復其部分功能[5]。目前該療法可使約30%基因突變的DMD患者(以外顯子51、53和45為主)恢復部分功能。?該療法的局限性在于這些藥物只能覆蓋少數特定突變位點的DMD患者,無法實現全面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