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寄人籬下的荊州歲月里為后來的崛起都做了哪些準備?

劉備在荊州蟄伏了整整八年的時間,所轄不過新野,最后還退到了樊城。結果在“赤壁之戰(zhàn)”之后,劉備一飛沖天,拿下荊州五個郡。這個結果看上去似乎是劉備時來運轉,但里面也有劉備在荊州北部蟄伏時期做的一些準備工作的功勞。
結交名人名士
亂世之中,人才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荊州在劉表的經(jīng)營下,局勢相對比較穩(wěn)定。劉表本人是一個文人名士,在荊州興辦學校,發(fā)揚儒家經(jīng)學文化。所以很多人來荊州避難,也不乏一些名士。劉備在荊州北部給劉表看大門的時候,也不忘與這些名士結交,積極融入荊州上層社會組成的文化圈子,如果能夠吸收一些人才進入自己的陣營,那就更完美了。于是劉備在荊州拜訪了名士司馬徽、吸收了徐庶、又請出諸葛亮。這只是史料中記載得比較明確的,但不能說劉備僅僅結交了這幾個人,隨便一找就找出了諸葛亮,相信還有一些人或者一些拜訪名士的活動沒有明確記載。
劉備在荊州時還收了一個義子劉封,劉封原先姓氏是寇封,是羅侯寇氏的子弟,寇氏有一個小封國。另外劉封還是長沙劉氏的外甥,這個長沙劉氏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家族尚不清楚,但是能和有小封國的羅侯寇氏聯(lián)姻,而且在《三國志·蜀書·劉封傳》中特意強調(diào)一嘴,想來在荊州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劉備收劉封為義子,未必沒有這方面的考慮。所以陳壽評價“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劉備也因此遭到劉表的猜疑。
組建萬人水軍
在亂世當中,槍桿子是最重要的。要成大業(yè)必須要有強大的軍隊。在來荊州之前,劉備一直都在北方活動,對水軍的需求不高;而來到荊州之后,劉備長期駐扎在荊州北部的新野,與曹操方面的作戰(zhàn)方式還是陸戰(zhàn),對水軍的需求同樣不高。而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進攻荊州,劉表病死,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不得不向南撤退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一支神秘的部隊:關羽手下的規(guī)模超過萬人的荊襄水軍。
這支部隊什么時候開始組建,什么時候成形,完全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這支水軍在新野實在有些大材小用,那么劉備花費這么大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時間成本組建這樣一支水軍的目的是什么呢?
上文也提到了,由于劉備頻繁結交名士豪俠的舉動,引起了劉表的猜忌。如果劉備擴充陸軍的話,可能還不足挑動劉表的神經(jīng),畢竟劉備就在對抗曹操的前線上;如果劉備大搖大擺地組建水軍,那必然會導致劉表的遏制。因為水軍不可能是對付曹操的,只可能是對付劉表的。所以劉備必須將這一萬水軍藏起來,秘密進行。劉備不是沒有干過這樣的事情,在投奔袁紹的時候,劉備就讓趙云以招合當初被曹操打崩的潰兵為借口征募新兵,這回劉備的技術更加純熟,經(jīng)驗更加豐富。直到劉備必須要撤離的時候,水軍才顯露面目,計劃中由關羽率領轉移到江陵,結果半路接應被曹純擊潰的劉備轉移到江夏。
插手劉表家事
劉表和袁紹的情況有些類似,都是更偏向小兒子,不喜歡長子。但是傳統(tǒng)觀念中長子才是第一繼承人。這就引起劉表的長子劉琦和幼子劉琮之間的矛盾。劉表當初單騎入荊州,靠的是荊襄世家望族的力量,比如蒯家和蔡家。劉表本人還與蔡家聯(lián)姻。可以說世家望族在荊州這一畝三分地中無論是文化還是政治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劉琮的妻子也是蔡家的人,蔡家當然要支持劉琮上位,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劉琦在與劉琮的爭斗中處于下風,難以自保。在諸葛亮的指引下,劉琦請求出外鎮(zhèn)守江夏。
這個時候劉備和諸葛亮儼然成為劉琦最能依仗的外援,二者之間的關系必然很親密。當然劉琦是主動尋求諸葛亮的,劉備插手劉表家事的行為也是順勢而為,但卻在客觀上為自己留下了后手,有劉琦的劉表長子的招牌以及江夏的軍事力量可以利用。
總結
劉備這樣有雄心大志的人,絕不會甘心在荊州虛度八年時光,他的每一個舉動都有可能有特殊的目的和意義。而這些舉動都對劉備的事業(yè)開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了關羽的一萬水軍和劉琦的一萬江夏兵,讓劉備有了與江東聯(lián)合的資本;劉備在荊州結交名士的舉動讓自己深得人心,更加牢固地控制荊州,得到大批荊州出身的人才和世家的支持;劉備又以劉琦的名義收服荊南地區(qū),在劉琦去世后領荊州牧。這一切都是那么的順理成章。所以說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不是這八年的蟄伏時期,劉備取得荊州的過程恐怕就不會這么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