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呵氣聞口氣
名醫(yī)吳佩衡先生曾總結(jié)陰陽寒熱辨證的十六字訣,其中談道:口氣不蒸手,提示有陰證、寒證;口氣蒸手,提示有陽證,熱證。所以口氣成為辨證施治的依據(jù),也適用于辨濕熱。很多人有口氣的困擾,這不是僅靠認(rèn)真刷牙、漱口就能解決的。口臭有很多原因,一般為口腔衛(wèi)生、臟腑疾病、不良飲食等所引起。濕熱也會導(dǎo)致口氣,所以判斷你身體是否有濕熱時,口氣是一個很重要的診斷依據(jù)。
?
我有一朋友是南方人,哪兒都好,就是不敢和別人湊近了說話,和別人說話至少保持在3米以外。如果非得和別人湊近了,別人問話,他不說話,或者閉著嘴巴,用鼻音哼著和人說話。有些人覺得他這樣不禮貌,有些人不明白他為什么這樣??傊?,他這一怪異行為讓他的人際關(guān)系大受影響,他自己也很煩惱。當(dāng)有一天,這位朋友聽到自家人說他有口氣的問題時,終于下定決心,來找我看看,幫忙調(diào)理一下。聽他訴說自己的癥狀,我則細(xì)細(xì)地觀察他,滿臉的大紅痘痘,皮膚很濕潤,油光滿面,身體氣味大。我問他大便的情況,黏膩不爽。讓他自己呼口氣在自己的手背上,聞一下氣味,感覺一下寒熱。他試著用手背貼近自己的口鼻,呼氣,說感覺:氣是熱乎乎的,濕乎乎的,還有些臭氣。我告訴他:“你的毛病根源找到了,就是濕熱引起的口臭。
?
這位朋友的口氣“蒸手”,說明是陽證或熱證,而且濕潤,說明有濕氣,并且有臭氣。臭氣除了和飲食的氣味有關(guān)外,重要的是跟消化系統(tǒng)疾病有關(guān)。因為脾胃積熱多與飲食關(guān)系密切,如果脾胃濕熱,則可致腹氣不通,胃熱不得下瀉,致使腸胃不佳導(dǎo)致口氣難聞。所以此患者僅從口氣就能判斷他的濕熱癥。再結(jié)合他所說的伴有口苦和外表的一些癥狀,就更能確定為濕熱引起的口臭了。所以當(dāng)你有口氣,或別人告訴你你有口氣時,不妨引起警惕,結(jié)合自己的大便和其他身體感覺,來判斷自己是否是濕熱引起的口臭。也可以找中醫(yī)師來辨證施治,癥狀可緩解。平常為了避免濕熱襲身引起口臭,可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之物,禁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