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學習》| 如何避免假裝學習


大家好,這里是金獸讀書,愛讀書愛分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穿透式學習》。
?
這本書中所談論的學習,并不是在學校中,以掌握基本知識和通過考試為目的的系統(tǒng)式學習。而是在工作中,為了應對飛速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以掌握實際技能和提供產(chǎn)出為目的的穿透式學習。
?
世界各地的英雄神話都有類似的模式:一個英雄受到召喚,到陌生的世界去探險,歷盡磨難,最后帶著禮物回歸。
?
作者參考這個英雄之旅的圓環(huán),提出了學習之旅圓環(huán)的概念。我們就是神話故事中的英雄,我們從熟悉的實干世界進入未知的知識世界,去學習知識,磨煉自己,最終帶著知識和技能以及更強大的自己重返實干世界,學以致用。
?
作者認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不能只是從實干世界走入知識世界,必須包括帶著從知識世界中獲得的收獲回到實干世界解決實際問題,否則就是假裝學習。
?
比如想學某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買了書或者課程卻總是半途而廢;又比如想要獲得某個專業(yè)領域的證書,可是考試一結(jié)束就把相關的知識都忘記了;再比如想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但是在遇到難關時當了伸手黨,借用別人的方法走捷徑暫時解決了問題,但是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是一頭霧水。這些都是假裝學習的典型例子,因為他們都沒有帶著學到的知識,從知識世界返回實干世界解決實際問題。
?
只有先從實干世界走出來去尋求知識和技能,然后在回到實干世界使用,讓圓環(huán)閉合才是真正的學習。
?
有人認為我們一生的學習和工作過程是這樣的:人生前20年左右在學校里上學,之后的幾十年使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工作。一生只走完一次學習的圓環(huán)。
?
但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這樣的過程是很難出現(xiàn)的。時代發(fā)展迅速,校園里學到的知識經(jīng)過幾次更新迭代之后往往早就過時了。
?
所以我們必須做到持續(xù)學習,終身學習。而這一生除了理想狀態(tài)下的一生學習和工作的大循環(huán),我們還必須經(jīng)歷很多小的學習循環(huán)。這樣不斷螺旋上升,我們才能跟得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
?
然而在學校中我們的學習有老師的指導,有完備的教材,有授課有練習有考核,整個學習的過程都是別人幫我們安排好的最優(yōu)效率流程?,F(xiàn)在我們走出校園,沒有人幫我們安排好這一切,我們必須要靠自己去開拓出適合實際情況的新的學習方法。
?
在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不少學習方法可供我們參考借鑒。嚴格來說,這些方法大都不是作者原創(chuàng),有些方法是有專門的書籍和課程深入論述的,比如刻意練習等概念。我想這些已經(jīng)讓人耳熟能詳?shù)母拍钗以僦貜鸵矝]有什么意思,所以只在此列舉書中三個相對而言不太常提到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
第一個學習方法是把所學變成操作標準。
?
所謂的操作標準就是把經(jīng)常反復進行的動作記錄下來,形成操作規(guī)范。把復雜的操作過程記錄下來,并予以標準化,在各種專業(yè)工作中,一再被證明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
這個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yōu)點。首先是高水準。這代表著你所提供的內(nèi)容必須禁得起質(zhì)疑。其次是可操作。也就是說可以進行實際使用。最后是易迭代。因為有了記錄,我們在以后可以很方便地針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對其進行迭代。這整個過程,從提供高水準的內(nèi)容,到能形成習慣的可操作性,最后到不斷更新,其實就是一個我們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高標準嚴要求,并且能深入淺出讓其可供實際使用,最后不斷更新確保其不會過時的學習過程。
?
第二個學習方法是深度工作。
?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間被切割地越來越細碎。想要找到完全沒有打擾能專心做某件事的大塊時間越來越少。為了追求效率,我們不得不一心多用同時進行很多工作。然而分心的結(jié)果是每項工作都進展緩慢,最后壓力越來越大。
?
而所謂深度工作就是為自己留出能深度思考,沉浸式工作的時間和環(huán)境。
?
絕大多數(shù)深度工作任務,需要的都不僅僅是四個小時,也不是半天或者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這些深度工作任務少則需要幾十個小時,多則需要幾百個小時。
?
所以我們要為自己進行深度工作的時間和環(huán)境制定一個能夠穩(wěn)定執(zhí)行的計劃。用這個計劃把大的任務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務,分派到每天的深度工作時間計劃內(nèi)。在每天的深度工作計劃實施時,我們可以使用諸如番茄工作法等讓我們能更加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工具。
?
第三個學習方法是通過實踐成為高手。
?
我們不要成為理論的奴隸,不要以為已經(jīng)存在的理論就一定是正確的。因為頭腦里的理論和眼前的現(xiàn)實也許并不能完美匹配。實踐才是檢驗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
?
我們也無需等待有了完美理論才去行動。應該立刻行動。先把第一版的草稿做出來,然后再根據(jù)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豐富和修正。用實踐去引領理論,用實踐去驗證理論,用實踐去豐富和修正理論。當我們有了一個相對正確的理論的同時,我們也通過不斷的實踐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和知識。
?
以上就是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在寫這篇讀書筆記的時候,我刪掉了作者舉出的大量例子,也略過了很多讓人耳熟能詳?shù)姆椒ㄕ?,然后盡量整理出了一條作者思路的主線。如果這樣的做法能對諸位有一些幫助,那將是我最滿足的事。
?
謝謝大家的閱讀,這里是金獸讀書,愛讀書愛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