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與INTEL的初次交鋒?上世紀電腦雜志節(jié)選
近日,我收到了友人寄來的數十本電腦雜志,其中不乏《電腦愛好者》《大眾軟件》等知名刊物。而它們的出版時間,均在2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

翻看這些來自過去的電腦書籍,其中的內容不免讓人感慨萬分。仿佛穿越回二十五年以前,那些曾在老一輩DIYer口中津津樂道的話題,如今正躍然于眼前的雜志上。
在那個年代,我國的互聯(lián)網與家用PC均處在發(fā)展初期?;蛟S當年“網上沖浪”的弄潮兒中沒有我們,也許我們尚不知“電腦”是為何物。但在這些塵封多年的舊雜志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昔日的故事。
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創(chuàng)建了“恍如隔世”專欄。在這篇文章里,我就將回顧二十年前雜志中的硬件典故,其中或許記錄了一代人的青春。
AMD對決INTEL
“AMD——你會取代Intel嗎?”這樣的話語,并非Ryzen如日中天時粉絲們的狂歡,而是出自一篇二十五年前的《電腦愛好者》雜志文章。

AMD(超威半導體)原本是英特爾處理器的代工廠。然而,英特爾在1985年便不再允許AMD生產自家的最新處理器。在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后,AMD獲得了X86授權,投身自主研發(fā)的浪潮之中。
彼時的市場百花齊放,而大家都圍繞著相對開放的Socket平臺研發(fā)產品。文中所說的“Super 7”,基于我們如今所熟知的 Socket 7芯片組打造。
Socket 7主板能夠兼容INTEL、AMD、Cynix、IDT等好幾家公司的不同處理器,芯片組的廠商也有VIA、INTEL等多個品牌。這在技術日漸封閉的今天,是難以想象的。

然而,就像今天的INTEL會做的那樣,1998年的英特爾也決心壟斷市場。很快,英特爾發(fā)布了SLOT 1插槽并為之申請專利,讓AMD、Cynix等廠商無法生產SLOT 1平臺的處理器。這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

諸多廠商開始聯(lián)合起來,AMD很快宣布將繼續(xù)沿用Socket7平臺,并推出Super Socket 7芯片組,各大芯片組制造商紛紛支持AMD的策略。原本勢單力微的AMD得以迅速壯大,Super Socket 7很快與INTEL SLOT1分庭抗禮。
同時,AMD發(fā)布了K6-2處理器,成為了對抗INTEL的有力武器。那時的市場還是“高頻為王”,而AMD率先實現(xiàn)了100Mhz外部總線頻率,立刻取得了性價比優(yōu)勢。

K6-2處理器已讓英特爾措手不及。而當更強大的K7“速龍”處理器發(fā)布時,INTEL幾乎缺少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被迫卷入主頻的競爭中。“AMD,你會取代INTEL嗎?”既是疑問,也是眾望所歸,是屬于那個時代的“AMD,YES!”
后來的事情,一些資深玩家也許耳熟能詳了:在2000年,AMD率先發(fā)布了1Ghz“速龍”處理器,搶先奪得了頻率大戰(zhàn)的桂冠。

深受刺激的INTEL走上了“高頻低能”的錯誤路線,誓要一雪前恥,卻最終在奔騰4時代一敗涂地。
在2006年,Passmark測試軟件中的AMD處理器一度多于對手,“取代INTEL”的目標似乎近在咫尺。然而,AMD高歌猛進的勢頭,隨著一次不算成功的并購、步入顯卡領域后 戛然而止。

當我們再次見到“AMD取代INTEL”的論調,已是Ryzen發(fā)布的2017年了?;腥绺羰馈?/p>
后記
這些雜志曾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也是老一輩的啟蒙讀物。而今重讀這些內容,堪稱是歲月之中的“回憶殺”。
時至今日,《大眾軟件》已消失在時光里,《電腦愛好者》的影響力也遠不如前。PC領域的廠商們來了又去,DIY市場更早已物是人非。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你依然可以買到K6-2,以及它所對應的配件。它們誕生于PC DIY的黃金時期,也是那段熱潮的見證者。傳奇猶在,然而屬于它們的時代 已然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