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款機油的好壞,是理化指標還是大神們的體感
理化指標評判機油
如何評價一款機油的好壞,是看理化指標靠譜,還是冷凍實驗靠譜。
首先說理化指標,運動粘度,高溫高剪切,閃點傾點濁點,看的是挺專業(yè),這就是專業(yè)評價機油的指標一點沒錯,那么用這套指標來評價機油的好壞合適不合適?
應該說既合適也不合適,為什么說合適?因為它本身就是評價機油的當然合適了;為什么說不合適?因為這指標對車主沒用,發(fā)動機評估一款機油對發(fā)動機的保護能力是看:抗磨損,煙灰的沉積,活塞環(huán)沉積清潔能力,這些都是對發(fā)動機的保護能力。
理化指標并不是保護指標的,更沒有因果關系,理化指標好,機油對發(fā)動機的保護就好,完全不是必然因果關系。也就是說理化指標的好壞和機油對發(fā)動機的保護能力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這就像足球隊缺個守門員,然后介紹個小伙子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守門,那不就沒用了。所以這個理化指標是機油工廠用來評價機油用的,和車主沒關系。
冷凍試驗判斷機油
再說冷凍實驗,冷凍實驗實際上只能評價它的冷凍性能,或者說你可以用來間接的評價它里面PAO的含量,因為PAO含量高,一般低溫性能都還可以。比如說,買個本田紫桶機油,然后回去做冷凍實驗,因為紫桶機油宣稱自己PAO含量70%,通過冷凍實驗是不是真的,這可以,但是用冷凍實驗,評價不出來機油的清潔能力,抗磨損能力,抗活塞環(huán)沉積的能力,這是評價不了的,所以很不全面。
那么如何才能全面的評價機油對發(fā)動機的保護能力,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個辦法把機油加到發(fā)動機里頭,要么臺架實驗,要么就跑路試。實驗后,機油配方的質量等級的認定會印到瓶身上。 Api的認定就是SN? SP ,ilsac的gf5 gf6,或者是各個生產(chǎn)廠家的認證,它都會印到瓶身上,你直接去看就行。
標準的做法就是你在幫手冊上看應該加什么質量等級的機油,然后再去瓶身上看它這款機油是否符合保養(yǎng)手冊的要求,這是標準做法,實際上按標準做法做,很簡單,網(wǎng)上那些各種各樣的知識普及,反倒把這簡單的事給搞復雜了,最重要的是還沒用。各個技術論壇中交流的這些大神們自己體感的經(jīng)驗,對你選機構有沒有幫助?有,作用微乎其微,那完全就在自我感知的前提下,沒有任何條件做臺架測試和拆機檢測得到的感覺。
轉載注明出處:轉自司有普內(nèi)部資料